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通蓝印花布是我国古老的手工印染纺织品之一,其淡雅不俗、蓝白相交的艺术形式透露出浓浓的文化底蕴。文章通过对南通蓝印花布纹样形式、纹样造型、题材、寓意和创新等方面的论述,分析了南通蓝印花布所独具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南通蓝印花布是一种实用性、装饰性极强的民间艺术,它在总体倾向和目的性上都表现出了一种吉祥美好的愿望,它是一种善和美的行为和意志的表现。对南通蓝印花布纹样的圆融和谐、简约朴素、喜庆祥和等艺术特点所体现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思维方式进行分析,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方面对南通蓝印花布纹样中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作为南通地区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之一的南通蓝印花布与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道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无为而无不为"以及"万物负阳而抱阴"的思想,在南通蓝印花布中色彩的运用、纹样的设计乃至面料的选择上都有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南通传统蓝印花布曾在人们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反映着民众的朴素美和含蓄美。传统蓝印花布的色彩创新应运用现代技术精确控制多种染成色以丰富蓝印花布的色相:进一步发展深浅复色套印技术和防染技术以丰富蓝印色阶灰度变化;以靛青为主,结合其他植物染料丰富蓝印多重配色。这样才能使南通传统蓝印花布的色彩艺术更具时代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正案例背景:南通蓝印花布是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品之一。由吴元新老师创办的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已被列为中国蓝印花布传承基地。由他负责申报的"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通也被命名为"蓝印花布之乡"。南通蓝印花布始于明代,流传至今。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尤其是当代民间工艺家的不懈努力,从单一的土布制品走向多种面料的制品,从生活实用型走向实用、装饰多种类型,从田野阡  相似文献   

6.
现代室内家居设计主要是为了让人们有一个更加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家居室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笔者主要分析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家居设计、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剖析新时代家居设计中充满民族韵味的室内设计创作。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以来,在中职院校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在美术教学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解读课程目标。但是从实践情况来看,中职美术教学中没有深入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资源比较散乱,无法达到全面推广的效果。南通地区中职美术院校具有丰富的地理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南通蓝印花布,能够有助于建设校园文化。基于此,本文以南通蓝印花布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索,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用高科技材料和印染技术把蓝印花布的美感体现在产品的内外包装上,通过创新设计来提高蓝印花布情感意境与文化意境的表达,提高产品的诱目度,诉求蓝印花布“蓝白相映”这一中国意象的视觉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发掘与创新.把蓝印花布引入高等院校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实用价值.把中国传统蓝印花布的设计语言应用在产品包装的教学内容还未见报道,把它引入艺术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摘面料结构再造在设计创新中很重要。传统南通蓝印花布唯有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思维方式对传统手工艺术进行设计创新,与时代相符,表现出当代人的思想和风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通过设计实践,即南通蓝印花布在局部结构再造和整体结构再造方面的设计实例,把传统的精神与时代脉搏进行融合,将使南通蓝印花布成为源头活水,焕发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冒玲琳 《学周刊C版》2014,(7):170-170
案例背景: 南通蓝印花布是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品之一。由吴元新老师创办的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已被列为中国蓝印花布传承基地。由他负责申报的“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通也被命名为“蓝印花布之乡”。南通蓝印花布始于明代.流传至今。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尤其是当代民间工艺家的不懈努力.从单一的土布制品走向多种面料的制品.从生活实用型走向实用、装饰多种类型.从田野阡陌走向城市都会.达到了它前所未有的辉煌.身为一个南通人.  相似文献   

11.
南通蓝印花布历史悠久,有较好的社会声誉。文章分析了南通蓝印花布标准化生产制度的形成及其在提升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并针对新形势下南通蓝印花布发展的瓶颈,提出以标准化生产为前提,加强基地和传承人考核、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着力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适应度、团队"作战"合作共赢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薛淑静 《文教资料》2011,(14):83-85
本文主要从日常生活中来发掘南通蓝印花布的生活方面的美,从三个方面来阐释:蓝印花布的特征;蓝印花布在生活中的应用;蓝印花布的生活审美。  相似文献   

13.
从阜南柳编的艺术特征出发,研究阜南柳编在现代家居中的创新应用方法及设计实践,将民间手工艺与现代家居设计相结合,使传统手工艺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生活,在应用实践中体现出柳编的实用价值及艺术文化内涵等。现代柳编家居产品创新设计为阜南柳编的开发与延承注入新活力,同时也为现代家居的创新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们来到了蓝印花布博物馆,那是位于南通护城河——壕河边上的一排白墙黑瓦的建筑,被称为“中国蓝印花布传承基地”。进去以后,一位老奶奶——馆长的母亲,也是蓝印花布第四代传人,给我们表演纺纱、织布。  相似文献   

15.
于培 《成才之路》2012,(28):72-72
蓝印花布是中国纺织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产品之一,它是一种曾广泛流行于中国民间的古老的手工印花织物。布面蓝白相间,深沉的蓝与纯净的白,在普通的棉布上组成了多姿多彩、寓意吉祥的纹样。蓝印花布在我国的民间艺术中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2006年蓝印花布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这堂课从直观导入、审美感悟、设计创意、延伸拓展这四部曲,为学生搭建平凡生活与审美意蕴之间的阶梯,与学生一起感受蓝印花布那浓郁乡土情。所以,我设定  相似文献   

16.
南通蓝印花布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从地理环境、人文资源、民俗风情和技艺传承等方面了解南通蓝印花布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其衰落原因和目前的困境,并结合实际,就今后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这一非遗项目采取必要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从蓝印花布文化内涵角度,结合南通等地域文化特色,对蓝印花布艺术的传承发展现状及其对旅游市场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当前蓝印花布设计及其旅游纪念品开发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民间蓝印花布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民间工艺中的精品,它是实用与审美结合的产物,以简便的制作工艺、清新明朗的艺术风格、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完美生动的纹样造型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青白相间、清新纯朴的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手工印染品.在人们共同关心的,“服装面向21世纪——和平与环保”这一主题中,她仍具有无穷的魅力,是时装设计师们喜爱选择的面料之一.《诗经·小雅》中有“终日采蓝”的诗句.《韩诗外传》中也有“蓝,假以丝染之,而青于蓝”之说.而在新疆民丰出土的汉墓中则发现了蓝白印花布实物残片,可见其历史已十分悠久.至宋代嘉泰年间(13世纪初),经嘉定县安亭镇一户归姓者进一步改进,“以灰药布染青,俟乾拭去,青白成文,有山水楼台人物花果鸟兽诸象”.(《嘉定县志》)从此,工艺简便的蓝印花布在国内许多地方生产和流行.宋、元称“药斑布”,明、清改称“浇花布”.今天,随着现代机器织布和化学染料的发展,以作坊式生产的蓝印花布渐被淘汰,趋于消亡.唯独在南通地区奇迹般地得到了保存和发展.南通成为今日蓝印花布的唯一产地,绝非偶然.她地处长江的三角洲,滨江临海,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十分适宜棉花生长.所产棉花“力韧丝长、冠绝五洲”.明、清时期已是有名的土布之乡.历史上江海平源上家家纺纱,户户织布,土布年产量不下数  相似文献   

20.
梁成 《教育》2022,(3):12-13
南通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品,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它的图案融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它的色彩、取材、构图代代相传,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精神需求.从布的形成,到染料的形成,到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再到蓝印花布的图案,无不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中华文化的风土人情.将蓝印花布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