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构建新的话语体系、扩大国际社会共识、提升国际影响力,需要培养一大批能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外语应该服务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开展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实践,以家乡故事、中华文化和红色故事为主题,提高学生叙事能力,增强学生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2.
高中英语教材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要义在于五类中国故事和三条讲好路径。通过对三个版本现行主流高中英语教材中中国故事的讲述主题、方式、主体等进行分析,可以得出,高中英语教材讲好中国故事的实现策略在于:合理分配元主题,全面细化子主题,设计好全面丰富的主题类型;以多语篇多模态的显性呈现为主,以隐性呈现丰富讲述途径,处理好显隐结合的呈现方式;坚持中国主体性,重视多元参与性,选择好多元立体的讲述视角。  相似文献   

3.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是学生应掌握的技能。通过分析广州地区的教材可以发现,中国文化数量丰富,但目的语文化依然占主导地位;中国文化主题存在重复,重心向精神文化倾斜;文化呈现方式较为单一,“阅读”方式占比大。为此,应增加文化对比内容,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紧随时事热点,多角度多方面补充文化知识;规范中国文化内容的外语表达。  相似文献   

4.
王喆琼 《福建教育》2022,(26):42-46
历史是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凝聚中国心、中国魂的有力支撑,历史主题内容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构成。基于叙事逻辑厘清历史主题内容的教学理路,本文以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单元为例,从单元的主题、线索及内容呈现上分析把握其基本叙事特征,并在为儿童“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叙事思路下,围绕“从哪讲”“讲什么”以及“怎样讲”三个方面探索历史主题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魏婷婷 《英语教师》2023,(23):28-31
阐述培养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重要性。分析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现状。探讨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人才培养模型。认为高校应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外语教学过程中的目的与意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教师应以POA为理论基础,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合理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三个环节,并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融通中外文化,开阔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我国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的“卡嗓子”问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当前外语教育责无旁贷的重大使命,也是提升外语教材建设资政效能的重要路径。本文立足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本质,从中国故事“对谁讲”“讲什么”和“怎么讲”三个维度探析大学英语教材助力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意蕴和实现路径。基于对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背景下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分析,本文提出了打通“外语+”跨学科融合通路的教材内容三级架构和培养学生对外话语能力的“四位一体”闭环路径,希望以此为建设与国家战略需求相契合、与“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新时代大学英语教材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刘昕 《英语广场》2023,(29):74-77
外语课程思政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先强调了外语课程思政与培养人才相结合、积极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并运用之、以外语为工具讲好中国故事等目标的重要性,随后提出了高校需要采取的关键措施,包括提升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理论素养,挖掘和整合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资源,建设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及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这些建议和措施共同致力于确保外语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从而为高校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对外推介,讲好中国故事是关键。当前,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外国人更加渴望了解当代中国。基于外语非通用语专业大学生在波专业实训项目和问卷调查分析,对外语专业学生通过开展境外宣讲中国优秀文化的语言实践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李媛  刘陈艳  王仪来 《海外英语》2023,(16):134-136
外语教育产生了新变化,对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采用课堂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探究了目前大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基于中介理论对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发现以教师和同伴作为他人中介、自身兴趣作为自我中介、教材和网络资源作为文化产物中介能够提高学生在外语课程思政课堂中的学习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道德叙事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增强道德体验、引导道德行为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弘扬传统伦理文化是道德叙事的工作重点,道德故事是传承传统伦理文化的常用载体。道德故事凝结了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生动性、生活性、情境性等叙事特征。讲好道德故事不仅需要精心遴选课内外教材读物中的经典道德故事,还要求教师提高自身道德叙事的意识与能力。在有效结合新媒体技术与道德叙事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理解感悟道德故事中的传统伦理文化真谛,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崛起,综合国力的提升,对海外汉学的推崇和狂热不断升温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然而,由于语言、地域、文化等因素约制,国内学界长期存在"会讲中国故事的不懂外语,懂外语的难以讲好中国故事"之瓶颈。日本汉学(中国学)近30年来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综合研究阙如。鉴于此,日本汉学(中国学)具有深入探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之为镜,反观中国"把握"他者视角下"的中国认知之变迁,能够促使我们客观地全面地审视"文化中国"、"现实中国",可为当今时代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通过问卷调查,从学生视角重审英语专业教材《高级英语》涉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内容、练习及活动设计。研究发现该套教材虽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英语技能有很大帮助,但教材内容在文化多样性、文化批判意识和个人叙事能力等方面略显乏力。为此,文章立足学生需求从中国文化知识、时代性、交际策略、故事性等方面为今后的教材编撰和教材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勇斌  韩磊 《江苏教育》2024,(7):12-14+19
“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对思政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思政课叙事教学既是对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的主动回应,也是彰显思政学科育人价值的有效途径。从知识教学到情境教学再到“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教学,需要在已有经验基础上,重构思政课堂教学。具体来说,可以借鉴叙事学相关理论,按照叙事文本的开发、叙事主题的确定、叙事视角的选择、叙事结构的设计四个环节,构建思政课叙事教学。  相似文献   

14.
讲好"中国故事"对于实现青少年民族文化自信,造就秉承中国优秀文明并具有世界视野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迸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教育存在样态,基于此信息化背景,文章分析讲好"中国故事"的教育意蕴与实践路径.文章从教育特征、教育挑战和教育价值三个方面探讨信息化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的教育意蕴.首先,文章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的教育特征,其主要表现为场域上更为开放,叙事更为微观化,主客体互动性得以增强和媒介融合化,继而文章剖析在信息化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面临的主要挑战,并迸一步挖掘基于应对信息化挑战的讲好"中国故事"的教育价值,其对于青少年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与锻造青少年的理想骨气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需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力量,增加信息化故事内容,加强主客体互动,学校、家庭与社会联合起来共同推动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5.
"讲好中国故事"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而言,具有增强教学话语时代性、提升课程教学吸引力、强化思政课程影响力等积极意义。同时教师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政教学实践中,也存在偏重宏大叙事、强调教师主体、倚重课堂教学、缺乏叙事能力等现实阻碍。高校思政课教师还应通过转化叙事角度、丰富讲授主体、结合实践教学、提升叙事能力等方式,为"讲好中国故事"带动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构建有效路径,从而切实提高思政教学及全面育人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张润 《黑河学院学报》2023,(12):106-108
“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下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使命。基于《俄汉翻译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国际传播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理解当代中国”的课程改革与教学设计理念,并进一步阐释教学路径与实践方案,创新教学内容与模式,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手段,以期提高学生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7.
刘定芬  周祁林 《海外英语》2023,(20):100-102
该文基于第二课堂的创新实践和外语学习实践需求,将广义的第二课堂分为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国际实践和云端实践四个课堂,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外语教育的五个课堂,拓展了学生的语言实践空间。在五个课堂的课程思政建设中融入中国故事元素,提升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构建一个融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和网络育人为一体的课程思政模式。  相似文献   

18.
云南高校要想向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把握故事内容,介绍中国的整体状况与云南的地域特色、中国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色;其次要研究讲述策略,建设优秀教师队伍、设置云南特色课程、落实教学研讨制度、编写本土化教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故事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我们能够从中发现文化的价值,增强“四个自信”,丰富思政教育的手段,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讲好中国故事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选故事素材,提升叙事的生动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思政教育要讲透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质,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国故事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王晚英 《高教论坛》2020,(3):31-33,3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概论"教学所面临的叙事背景和叙事内容发生巨大变化。作为政治哲学命题的"讲好中国故事"在叙事逻辑和认同策略方面,给高校思政课"概论"教学提供诸多启示。文章结合叙事学相关理论,从叙事范式、叙事视角、叙事语言、叙事技术手段四个方面探讨高校思政课"概论"教学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以提升"概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