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因父母外出打工或离异等原因,山区小学半数以上孩子存在着完全隔代教育现象。完全隔代教育是指父母与孩子分离,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都由祖辈承担。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及文化水平的限制,在这些完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祖辈对“双减”政策存在错误认知,认为其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也减轻了家庭教育的责任,部分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如果利用祖辈自身的优势和山区特有的地理优势等对学生实施道德品质、身体素质、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培育,可以改善当前完全隔代教育的教养方式,优化家庭教育,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正>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及其成年人对其孩子所实施的教育,包括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优化孩子心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年,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分享。  相似文献   

3.
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长期短缺,使他们难以在家庭中获得早期社会化必需的生活经验、道德规范、学习技能、情感体验、行为习惯等,对其生活经验积累、道德习惯、文化学习、心理成长、行为养成等造成不良影响。对此,一方面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家庭,避免这种短缺;另一方面,政府、学校和社会要尽力去弥补这种短缺,降低父母外出务工对儿童成长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术焕  韩萍 《天津教育》2023,(31):34-35
<正>一、爱的“双半”辐射型策略的提出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根据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给予学生真实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根据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多种技能和适应生活的能力。“双减”政策强调的内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和阅读、文艺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部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法律文件,法律的出台将传统“家事”上升为“国事”。如何成为合格又合法的家长,履行好法定监护职责,是法律对家长发出的“灵魂拷问”。  相似文献   

5.
一、离异家庭学生心理、行为失衡的原因 1.家庭结构缺损,造成家庭教育功能削弱。父(母)生活负担加重,又兼家庭不幸对其本人的打击,无暇或无心顾及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有的孩子因各种原因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智力发展、品德修养等几个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个人、家庭、社会的作用和意义。孩子、父母、家庭、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处理,影响着家庭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1问题学生的成因1.1家庭因素有些学生因父母离异,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失去家庭温暖,生活上无人问津,思想上无人教育,严重影响学习。有些父母因忙于生意,很少关心子女在校内外情况。家庭教育不协调是产生问题学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压力特点并比较不同亚群体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状况的差异。方法:运用问卷法对165名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行测量。结果:(1)离异家庭小学生总体心理压力水平显著高于完整家庭小学生的总体心理压力水平。来自父母教养、教师、丧失、学业、需要缺乏和不良行为方面的压力事件对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影响显著大于对完整家庭小学生的影响;(2)高年龄段学生受到来自丧失和社会两方面压力事件的影响显著大于低年龄段学生受到的影响;(3)父亲文化水平较低的离异家庭小学生受到来自学业方面的压力事件的影响显著大于父亲文化水平高的离异家庭小学生受到的影响,母亲文化水平较低的离异家庭小学生受到来自学业、不良行为方面的压力事件的影响显著大于母亲文化水平高的离异家庭小学生受到的影响;(4)来自需要缺乏、父母教养、不良行为方面的压力事件对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快乐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过犹不及,能而不为:现代城市家庭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社会的单元,家庭生活受到时代冲击,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也发生着诸多变化。现代城市家庭教育"过犹不及,能而不为",对后代发展有很大影响。以下是家庭教育何为的切入点:传统家庭伦理文化惯习省思;家庭具有教育的本然功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耦合;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等。  相似文献   

10.
夫妻离异、家庭破裂,已成为八十年代中国大地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是非曲直、恩恩怨怨不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我们课题组研究的是生活在父母离异前后的“锅碗瓢盆交响曲”中的千千万万儿童。他们受到家庭什么样的影响?他们的学习与心理状况如何?与生活在完整家庭的儿童有什么区别?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结果,能积极创造条件,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三方面,促进该类儿童获得良好社会适应性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276名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及292名完整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及数据处理,探讨离异家庭与完整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方面有无显著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在社会支持的子维度——主观支持和心理健康的三个子维度——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心理不平衡方面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其次,将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进行动态分析,以父母离异时高中生所处的发展阶段为标准,将被试分成三类进行比较,一是父母离异时子女正处于学前期(0~6岁);二是父母离异时子女正处于童年中期(7~12岁);三是父母离异时子女正处于青春期(13~18岁)。研究结果表明:三类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其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分数均低于完整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而其中,父母离异时子女正处于学前期的高中生与后两类高中生之间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最后,利用多重回归分析试图找到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的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支持的利用度这一因子与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并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广西地区一些未成年普通学生与未成年犯的家庭教育状况的比较调查发现,在父母健在、父母离异、父母满足需要、父母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家庭不完整、父母未尊重子女需要、父母教育方法不当,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父母应尽可能给孩子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尊重其合理需要,关心子女学习,激发其兴趣;重视孩子品行,进行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一、离异家庭对子女的教育 不健全家庭和不幸家庭是两个不周的概念。从教育学的观点看,不健全家庭并不意味着其家庭教育必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不利条件,而健全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优势也是相对的。离异家庭的父母对子女只要教育得法,同样会使子女成才。下面介绍几点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一、家园合作影响幼儿行为的环境因素(一)内部环境因素学前期是人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子婴孩,教妇初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能够促进幼儿智力、能力、身心健康的发展,家庭作为幼儿主要生活场所,而父母又是幼儿的监护人,家庭教育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家园共育的一个主要的内部环境因素。家庭的物质条件、组织结构、家长的文化水平及采取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习惯的养成有  相似文献   

15.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而家庭教育在这三者之间,又处于启蒙教育、先行教育和中心教育的重要位置。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应当具备这样的基本条件:父母的表率作用、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父母的文化修养、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近期,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法律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诠释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无论是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培育,还是生活技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无疑提供了最初的精神土壤。  相似文献   

17.
随着离异家庭的增多,离异家庭中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心理保健越来越受到关注。离异家庭不同于一般家庭,只具有"部分家庭功能",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在家庭离异的过程中都深刻体验到分离的煎熬。离异家庭是由于父母婚姻破裂而导致解体的家庭。其不良后果是多方面的,例如子女的生活问题、发展问题、教育问题,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等。  相似文献   

18.
人的一生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基本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也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性格、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素质,家庭的环境,都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阶段,是孩子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塑造高尚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人生关键的成长时期。  相似文献   

19.
家庭文化是家庭全体成员所拥有的和创造的精神财富。它主要包括:家庭意识,如:道德观念、理想、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家风等;家庭行为,如:家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家庭物质文化,如:生活环境、消费水平、经济状况等。其中,家长的亲子观、人才观、家教风气,文化素养,品德素质、心理素质、教育能力、言谈举止,文化生活等对早期教育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家长正确的亲子观、人才观是早期教育健康开展的思想保证家长的思想观念是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家庭应当注重家长观念的转变,家庭教育的现…  相似文献   

20.
王评 《中国德育》2006,1(11):28-31
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毒品并列为现代社会的三大公害。从辍学、网瘾、父母离异、家庭教育不当、择友不慎等五个方面对青少年犯罪成因进行分析和梳理,有助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建立干预机制,并开展有针对性的矫治和帮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