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宗伟,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校长、《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十大读书推动人物”之一。现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任职。民国教育家刘百川研究者;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倡导者,践行者。语文教学主张“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形成了“大气磅礴,细处摄神”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2.
教语文近二十年了,但“语文”究竟是什么?该怎么教?一下子却很难说得上来。打个比方吧,“语文”是一段锦,固然需要一双巧手织就,但真正要焕发出绚烂的光焰,还得有更多更美的材质。正如百川汇海,我想,“语文”的概念,也正是在这交汇、交融中更加丰富起来,更加生动起来,也更加明晰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成员共同享有的行为取向、期望、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态度。江苏省太仓市新区第二小学以教师培训项目——"百川讲坛"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由点到面,为"百川文化"的建设推波助澜。期间,我们发现富有凝聚力的学习共同体,是文化形成的基础:执着的毅力与变革的智慧,是文化生长的力量;特色的活动与传统的盛会,是文化生根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该文先分四个阶段对20世纪儒学的沉浮作了历史回顾,预测了21世纪儒学的命运。文章认为儒学能否变革与儒学变革能否成功是两回事,儒学不能成为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主导思想,应以“大海能容百川”的心态来对待现代新儒家。作者预测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复兴的世纪。  相似文献   

5.
广义的“美文”,顾名思义就是精美的文章。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上溯春秋时代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下至五四以来的诗歌、白话文,其中精美之作宛如百川汇海,浩浩荡荡。20世纪20年代初,周作人从西方又引入“美文”新概念,给新文学区别于杂文的“美文”开辟出一块新土地,“美文”成为一种文化工具,为社会文明激发出强大的精神动力,并作为文学的根系,为当今的语文教学添枝加叶,使之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俗语格言看中国人的自我封闭意识陈坤王宏李纯明数千年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华民族有着不畏艰难险阻、开拓进取,以博大的胸襟容纳、吸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汇百川而成大海”的开放意识,但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制约,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  相似文献   

7.
王文英 《江苏教育》2013,(12):51-52
2006年8月,我校整体搬迁至新校舍。学校各幢楼馆需要命名,出于对今后办学目标定位的思考,也为了表明办学的立场和胸怀,我们将行政楼命名为"百川楼"。"百川文化"由此埋下了种子。  相似文献   

8.
吴百川,男,生于1998年,现就读于乐清市乐成寄宿中学。乐清市级优秀学生,2013第二届温州市“初中段小文学家”,  相似文献   

9.
古诗文承载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象丰富、意境悠远、情感浓烈。聚焦“雨”象,探寻“雨”境,感悟“雨”情,梳理“文化自信”形成之线索。循“雨”,析意象,从读懂到陶醉,到吟诵,到创作;由初步的文化参与发展为文化理解,形成文化积淀,最终建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教育史上,刘百川的大港乡村教育实验值得再现和再认。一 20世纪初期,许多知识分子把救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农村的复兴上,诚如梁漱溟所说:“要农村兴盛,全社会才能兴盛;噎噎没有农村的新生命,中国也就不能有新生命。”一批爱国的教育精英们推开了乡村教育运动。受此影响,1933年江苏省教育厅在镇江大港设立乡村教育实验区,为全省的乡村教育探索可行的思想与方法。但创办实验区以来,连续两任负责人业绩平平,民众和政府也都不太满意。1935年,江苏省教育厅委派在小学教育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刘百川接任实验区主任。  相似文献   

11.
俗语是一个民族对自然、生活等方面的经验总结,是个丰富的知识宝库。“吃”是人类维持生命的保证,越南人民很重视“an”(吃)这一活动,并赋予“an”字很多引中义,与之相结合的俗语也因此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家庭生活文化是越南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映在越南语的俗语中。越南语含“an”字俗语很丰富,其中就有不少体现了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兄弟姐妹闻的关系、家庭教育、“孝”文化等家庭生活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2.
一般研究者认为:“踵事增华”指出了一种文学发展的普遍态势,即由质朴趋向华丽,但并未就其具,本实现形式加以探讨。事实上,“踵事增华”这一文学发展观至少包含三种实现方式,即断章取义、百川灌河及薪尽火传,且这三种实现方式都包含着一种“新变”的成分。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在全国性某少年文艺刊物上看到“望湖兴叹”一词,颇有感触。联想到学校里的黑板报上,学生的作文簿里,诸如“望河兴叹”、“望山兴叹”、“望球兴叹”、“望书兴叹”云云,亦不乏其例。这些大同小异的“词语”,盖受“望洋兴叹”的启示而滥造出来的。庄子《百川灌河·秋水》篇中有这么一句话:  相似文献   

14.
《今日教育》2014,(11):64-66
网络搜索刘百川,除了一位叫刘古平写的文字以外,其他几乎没人谈及刘百川,公开发行的刊物、书籍上更是没有。2012年,随着刘百川先生《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再版,开始有更多人关注到他。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刘吉平先生是刘百川先生的小儿子,一位退休老人,但依然牵挂着中国教育的局外人,于是有了进一步了解刘百川先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少年华罗庚     
“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玩忽不得,正如古诗说得好:‘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相似文献   

16.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奇妙的艺术,凝聚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和”、“道法自然”、“中庸之道”等思想都可以在书法艺术中得到印证.书法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密切融合又互相促进,存在着丰富的渊源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对书法艺术有着深刻的渗透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的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 ,加强想象力的培养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 ,在教学中更应抓住各种契机 ,采取各种手段 ,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此 ,在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知识的积累来丰富学生的表象 ,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1.引导学生精读优秀诗文 ,重视课内外材料的联系组合 ,充实表象 ,并使之在学生头脑中有深刻而完整的印象。如学了有关流水描写的诗句“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碧水东流至此回”、“春来江水绿如蓝”、“黄河流水鸣溅溅”、“桃花流水鳜鱼肥…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和”、“合”、“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基本道德规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形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根基。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知”“耻”是一笔宝贵的道德遗产。“知”作为人内在的自律规范“,耻”作为外在的他律规范,两者共同构成了传统道德的知耻文化。这种知耻传统文化虽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但它对现代公民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以“知耻”传统道德丰富公民教育内容,达到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公民教育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20.
艾桂琴  王丽 《文教资料》2009,(12):45-46
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思想观念等的不同.颜色词“红色”在中英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在关注其概念意义的同时,更要注意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颜色词“红色”的翻译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密切相关。本文就中英文化中红色的文化内涵及翻译进行对比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