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潘玉良作为民国时期女性画家之一,以独特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式在同时代众多的艺术才俊中脱颖而出,从而名著画坛。笔者从其作品的美学取向和图式风格出发来探讨潘玉良油画作品产生的艺术意味。其风格新颖,具有独特的创作艺术语言,从西方语言绘画的情境里汲取经验,结合自身的民族气息转向自我价值的探寻而迭出新意,自立于20世纪中国美术之林。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信背景下,以宋代纺织题材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旨在着力深度剖析形象背后的人文思想与精神。宋代纺织题材绘画现存版本有着多样的艺术风格:有的呈现复古倾向,有的带着文人画趣味,有的倾向自然主义。这些画作各自隐喻着不同的目的和立场,大部分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也有包含了画家自我抒怀的成分,甚至出现了反官方的立场。这种艺术风格多元性在其他女性题材绘画中是相当罕见的。对三种纺织题材绘画艺术风格分别进行解读与分析,印证了宋代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缓慢过程。  相似文献   

3.
画家潘玉良是我国杰出女性,她毕生研究融合中西绘画艺术,并在国际画坛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笔下传出深深地忧郁情感。结合其苦难的人生经历,从动静结合、继承与创新、包容与吸纳三方面解读其作品的内涵,从而更加全面地解读潘玉良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在其作品中不仅关注女性的悲苦命运,而且将笔触深入到女性内心深处,对女性自身的精神弱点作了严厉的自审,对女性在母性、情爱、自爱意识等方面体现出的种种心理痼疚和性别弱点进行了自我审视,自我解剖。  相似文献   

5.
玛丽·卡萨特是美国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绘画在取材上钟爱家庭生活场景,表现出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眼光。其题材选择给人以重要启示:画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并应相对专注;题材选择不能脱离画家所处的时代;但画家题材的选择应建立在正确的自我判断的基础之上;只有剥离种种外在干扰,才能触及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玛丽·卡萨特是美国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绘画在取材上钟爱家庭生活场景,表现出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眼光。其题材选择给人以重要启示:画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并应相对专注;题材选择不能脱离画家所处的时代;但画家题材的选择应建立在正确的自我判断的基础之上;只有剥离种种外在干扰,才能触及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迪斯尼卡通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迪斯尼卡通将不同国度的童话、民间故事、小说和戏剧中的女性人物塑造为深入人心的卡通女主角,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迪斯尼卡通电影女性发生了从等待王子爱情的公主形象到自我觉醒、独立坚强的现代女性形象的丰富变化,代表着不同时代女性思想和意识特征历史性的演变,体现了性别秩序及权利的分配,并成为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一种表征,充满着时代...  相似文献   

8.
潘玉良和高更两位生活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上都钟情于人物画.通过对两位艺术家油画人物作品的比较研究,能看出在油画人物创作上有很多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高更作为象征主义绘画的旗手指引着潘玉良的油画人物创作,潘玉良的油画人物吸收了高更人物绘画中的处理技巧,借鉴了高更象征性绘画表现语言.通过对两位画家油画人物作品的比较研究,对研究潘玉良中晚期的油画风格特点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自画像做为肖像画中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关注的对象直接是艺术家本人,是他们用来展示自我、审视自我、进行自我对话的方式。体现艺术家对自我的剖析及表现人性的勇气,是指向内在的艺术,同时也是观者探寻艺术家最真实内心世界的最佳渠道。通过研究中国女性画家自画像经由现实的我到画布上展现的我这一深刻的转折,剖析了其自画像作品以及画面之后所承载的更深层内涵。从社会环境、政治背景、两性地位关系等角度深入探究了它们对于中国女性画家自画像艺术的影响。做为“第二性”的女性画家,用自画像还原了她们原本被模糊的面目.表达了中国女性画家独特的东方意象之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0.
《美食祈祷恋爱》作为美国女作家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的传记体小说,记录了吉尔伯特离婚后一年内先后去往意大利、印度、巴厘岛寻找自我的旅途故事,吉尔伯特旅行的过程不断反映出其自我意识觉醒的程度。借助文本细读,吉尔伯特旅行过程中的所思所历,逐渐打破婚姻的枷锁,精神世界的解放,改变了自我的生存方式,女性意识觉醒,建构出自我主体身份。曾因为婚姻失败而感到迷茫的吉尔伯特,在旅行途中通过进食、冥想与恋爱不断取悦自己。基于自身体验,诉诸于旅行写作的她将自己独特的女性感受放在中心位置,获得了掌握情绪的方法,在不断愉悦自我的过程中重构自身。  相似文献   

11.
论文通过对当代网络大众文学中的女性穿越小说的勘察研究,认为该类文本在历史重构、男性想象和自我主体建构过程中,表现出了认同、解构与建构的多元立场,表现出当代女性更加成熟理智的两性观念和独立的主体意识,同时,其中体现的种种性别局限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2.
王海鸰创作了的一系列婚恋题材的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以各自的方式寻求并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在消费时代的冲击下,她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式却发生了悄然的改变,其已经觉醒并确立起来的女性主体意识受到强烈的影响。她们由于社会和自身的原因,或自我矛盾,或自我迷失,或自我否定,表现出了女性主体意识的隐退。  相似文献   

13.
在以“革命”和“救亡”为主题话语的三、四十年代,少部分女性作家承袭着五四传统,创作出富有“性别批判”内涵的作品。其内涵主要表现在对女性意识觉醒的表现,对男权意识的批判与解构和对女性自身的审视与剖析三层面。她们在文化夹缝中进行性别抗争,为二十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作为西画东渐第三途径的典型代表,潘玉良的绘画作品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意味,其绘画之路是一条不断摆脱西方传统绘画范式,逐步走向自主自足的过程,她极具开放性的绘画探索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文章基于潘玉良绘画的本体语言,运用图像学、符号学、色彩学的研究方法,探讨现代性绘画方法对潘玉良绘画作品的影响及体现,进而总结潘玉良绘画艺术在中国现代绘画领域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孟焕 《时代教育》2012,(15):165
《世说新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记载了魏晋时期众多女子的言行、性格,与之前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女性不同,由于受当时的社会的影响,她们追求自由、肯定自我、明理善辩、甚至有强烈的女性个体意识的体现,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觉醒。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探春的女性价值观之新质:一、女性性别意识的复苏。二、女性个体意识的觉醒和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l)男女平等之要求;(2)敬业精神;(3)开创性和超越性。三、女性亚群体意识的萌发,这是性别意识和个体意识觉醒之后,女性向理性自醒发展的必然体现。  相似文献   

17.
朱美华 《文教资料》2007,(14):95-97
舒婷的诗歌《致橡树》包括了三个层次的女性意识:自我觉醒、自我审视、自我超越,是时代与经历孕育诗人诗歌女性意识的主旋律。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是对传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的传承,人格独立是当代女性文学回归这种女性意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邓雪强 《文教资料》2008,(22):14-16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成就的女性作家,丁玲在其作品中展现了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本文结合其具体作品从自我觉醒的女性独立意识、男性革命者导引下的女性独立意识和封建礼教下的女性独立意识三方面来展现丁玲前期作品中的女性的生存状态、独立意识的觉醒及为争取人格独立而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9.
写真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类别,在不具备摄影技术的时代,写真能对人物进行传神写照,具有个性呈现的功能,特别是对封建时代的女性来说,写真是她们自我呈现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具有表达情感的作用。而在古代的很多戏曲作品中,写真传情成为剧情构建的重要环节,汤显祖的《牡丹亭.写真》一出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女性通过自我写真以呈现自我的努力。剧中的杜丽娘对爱情渴望是正常合理的人性要求,她在追寻爱情中表现了苦闷和焦虑,反映出一个少女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因此杜丽娘的对镜顾影、对镜写真的过程,是她企图用容貌和躯体向世界证明自己的过程,这副自画像反映了闺阁少女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这种自写肖像行为背后的微妙心理获得了后代很多《牡丹亭》的女性读者的理解和共鸣,那些具有浪漫情怀的青春女子都曾关注过剧中杜丽娘的自画像,甚至有人还刻意模仿,为自己在人世留下一副写真。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女性绘画作品数量虽然较多,但是现存下来的并不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其处于从属地位的特殊身份。近代女性画家数量不多,但是她们在绘画领域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为后来女性画家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世纪80年代之后,女性画家能够从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作品的内容也转而关注自身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女性绘画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