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潇湘文学”,可以泛指一切以湖南的人、地、事物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以及引喻联想,潇湘二水会流之处的永州是潇湘文学《的写作重镇,代表作家即为柳宗元。柳宗元谪居永州的十年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为其一生其他时期之冠。他一方面承袭屈原楚辞的传统,哀感自身;另一方面也因游历永州山水而体悟人生,笔者曾经探讨潇湘文学的意象情境,归纳出“恨别思归”与“和美自得”两种类型,柳宗元的永州文学作品正是体现了这两种意象情境的绝佳范例。受到潇湘文学影响而产生的潇湘图绘以“潇湘八景图”最为称著,“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与柳宗元的《江雪》诗息息相关,研究潇湘山水画不可忽略柳宗元的重要性,因此,便将柳宗元置于潇湘文学与图绘的脉络中一并思考,以期突显柳宗元在“潇湘”母题创作中承先启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所谓“潇湘文学”,可以泛指一切以湖南的人、地、事物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以及引喻联想,潇湘二水会流之处的永州是潇湘文学的写作重镇,代表作家即为柳宗元。柳宗元谪居永州的十年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为其一生其他时期之冠。他一方面承袭屈原楚辞的传统,哀感自身;另一方面也因游历永州山水而体悟人生,笔者曾经探讨潇湘文学的意象情境,归纳出“恨别思归”与“和美自得”两种类型,柳宗元的永州文学作品正是体现了这两种意象情境的绝佳范例。受到潇湘文学影响而产生的潇湘图绘以“潇湘八景图”最为称著,“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与柳宗元的《江雪》诗息息相关,研究潇湘山水画不可忽略柳宗元的重要性,因此,便将柳宗元置于潇湘文学与图绘的脉络中一并思考,以期突显柳宗元在“潇湘”母题创作中承先启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舜帝南巡,崩于苍梧,葬之九疑之后,九疑、零陵之名便进入史册,尔后,便有潇湘、永州等称。柳宗元因革新失败,贬谪永州,作《永州八记》,从此,永州之名远播域内外,并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重镇。易先根先生受潇湘人文精神之熏陶,探舜迹古道,访柳、元遗踪,抒心中情怀。其最近结集出版的《潇湘夜雨》分6辑对永州的奇山异水、名人逸事进行了稽考与描摹,是一部讴歌潇湘大地的力作。  相似文献   

4.
自舜南巡,崩于苍梧,葬之九疑之后,九疑、零陵之名便进入史册,尔后,便有潇湘、永州等称,柳宗元因革新失败,贬滴永州,作《永州八记》,从此,永州之名远播域内外,并成为中国化的一大重镇,易先根先生受潇湘人精神之熏,探舜迹古道,访柳、元遗踪,抒心中情怀,其最近结集出版的《潇湘夜雨》分6辑对永州的奇山异水、名人逸事进行了稽考与描摹,是一部讴歌潇湘大地的力作。  相似文献   

5.
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赢得了古今文人墨客的诸多美誉。元结、柳宗元作为唐代山水游记大家对于潇湘山水可谓意趣盎然,都在游记中展示了山水奇异之美。由于二者遭遇、心志不同,在面对相似的山水景物,触发的情感可谓大相径庭,因而选取的"山石"意象也大不一样。研读元结、柳宗元游记山水散文中的众多山、水意象,不仅可以对永州之自然风光有更多认识,并且还可以从中体会他们当时忘怀山水、寄寓身世之情。  相似文献   

6.
"湖南杂记"是元结任职道州(今永州)期间所作一组山水游记的总名,这一名称由明代袁宏道等人提出,从一个侧面概括了元结散文的特色,也表明了元结与湖南永州山水的特殊关系,其意义与后世总称柳宗元游记有"永州八记"实具异趋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7.
提到永州则无法不提到柳宗元,柳宗元已经成了永州的象征,柳宗元思想的精华构筑了永州文化的内核。可以说,柳宗元是永州无法躲避的一座高山。但是提到朝阳岩则无法不提到元结,因为元结,躲在深闺无人识的朝阳岩,  相似文献   

8.
提到永州则无法不提到柳宗元,柳宗元已经成了永州的象征,柳宗元思想的精华构筑了永州文化的内核。可以说,柳宗元是永州无法躲避的一座高山。但是提到朝阳岩则无法不提到元结,因为元结,躲在深闺无人识的朝阳岩,  相似文献   

9.
"湖南杂记"是元结任职道州(今永州)期间所作一组山水游记的总名,这一名称由明代袁宏道等人提出,从一个侧面概括了元结散文的特色,也表明了元结与湖南永州山水的特殊关系,其意义与后世总称柳宗元游记有"永州八记"实具异趋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0.
子非  少君 《中学生百科》2024,(12):53-54
<正>“贬谪”常常困扰着古代的文人,也许正应了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永州之于柳宗元便是“天降,”的“大任”。永州,雅称“潇湘”,在古代是个偏僻的郡县,有着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的山水。这里是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的寓居之地。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在永州的十年贬谪生活中,写了大量的山水诗。这些诗不仅描写了永州城周边诸多景点美景,也记录了柳宗元的游踪。更重要的是记录了柳宗元在永州的心境变化的心路历程。从初到永州的“千万孤独”、“叫叫羁鸿哀”。到几年以后的“稍与人事间,益知身世轻”、“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这种由思想意识的转变所带来的心境的转变,是柳宗元亲近大自然、特别是亲近下层农民生活之后的必然结果。而这种思想意识和心态的转变。奠定了柳宗元后半生的基本心态,此后十余年,柳宗元带着这样的心态走完了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12.
所谓"潇湘文学",可以泛指一切以湖南的人、地、事物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以及引喻联想,潇湘二水会流之处的永州是潇湘文学的写作重镇,代表作家即为柳宗元.柳宗元谪居永州的十年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为其一生其他时期之冠.他一方面承袭屈原楚辞的传统,哀感自身;另一方面也因游历永州山水而体悟人生,笔者曾经探讨潇湘文学的意象情境,归纳出"恨别思归"与"和美自得"两种类型,柳宗元的永州文学作品正是体现了这两种意象情境的绝佳范例.受到潇湘文学影响而产生的潇湘图绘以"潇湘八景图"最为称著,"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与柳宗元的<江雪>诗息息相关,研究潇湘山水画不可忽略柳宗元的重要性,因此,便将柳宗元置于潇湘文学与图绘的脉络中一并思考,以期突显柳宗元在"潇湘"母题创作中承先启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永州地方不大,且处于湘南一隅,但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名播遐迩。九嶷山下舜帝陵的赫赫圣迹,潇湘水边古代美人凄怨动人的故事,濂溪诞生的被誉为继孔盂之后的“第三圣人”周敦颐的五彩光环,更有朝朝暮暮与永州山水融为一体、在这里生话达十年之久的柳宗元。江山不幸诗人幸。作为一代有理想有远见的杰出政治家柳宗元,往往不为当朝权贵所容,后果必然是要从权力顶峰上跌落下来。  相似文献   

14.
在永州的潇水西岸,有一条清莹的溪水叫愚溪,这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在谪永州时,把一条原叫冉溪的水,改为今名的。*柳宗元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因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失败,九月贬谪为邵州刺史,途中改贬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十一月抵永州。永州在当时离京城长安四千多里,地处偏远荒废,成为朝庭流放犯人的地方。柳宗元贬永,实际上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流放犯人。一到永,官邸没有他的住所,把他安放在“永州龙兴寺西序之下,”(《永州龙兴寺西轩记》)永州龙兴寺之北,有片神龛之外的弃地。其地“坳洼坻岸,屏…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柳宗元谪居永州随同人员及其人品的考察,对于进一步了解其人其作有着特殊的意义。通过柳宗元“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职务及薪俸的考察。对于柳宗元贬谪永州的生活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周敦颐都是在永州成熟、成长起来的哲学家,柳宗元对秦汉儒学进行了总结,周敦颐是宋代儒学的开山祖。柳子的思想学说为周子的性理学说扫清了理论障碍,永别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对他们有深刻影响,永州是秦汉儒学和宋新儒学的终始地。柳、周两子的哲学都是以《周易》作为思想基础,阴阳二气的“交错”与“交感”命题源白《周易》。宇宙生成论是相近的,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周子还提出阴阳互为依存并互为转化。他们的宇宙现对思想法释的进路和对象不同,取“道”不同;柳子诠释的是政治哲学,取的是为政之道、济世救民之道;周子诠释的是伦理哲学,取的是成圣之道。  相似文献   

17.
愚溪鉴万类愚辞超鸿蒙--柳宗元《愚溪诗序》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柳宗元贬谪到永州前后的经历与心境的变化,对《溪诗序》行了独到的分析,指出文章并非仅是借个人之“愚”讽刺贤愚倒置的社会现实,而是柳宗元一篇深刻的自我反省文字.  相似文献   

18.
对于柳宗元而言,永州应该是他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地方,他在思想和文学方面的成就主要是在永州的十年贬谪期间取得的;对于永州而言,柳宗元则或许是其八千年文明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位历史文化名人,永州也因柳宗元而名闻天下。因了这种缘故,永州的柳宗元研究活动一直开展得比较活跃,而翟满桂女士的专著《一代宗师柳宗元》就是这当中的一项引人瞩目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9.
永州,地处楚南,“状与越相类”,“此州地极三湘,俗参百越。左衽居椎髻之半,可垦石田之馀。”柳宗元这话,明确地概括了永州的风俗特点。  相似文献   

20.
贬谪寓居永州十年是柳宗元偏离中央政治中心极其艰难痛苦的十年。但这也因此成为他文学创作最为宏富,文学风格奠定了关键十年,在十年荒蛮之地的贬谪生活中,同以永州为中心的知交友好唱和交游,是他寻求精神慰藉的重要途径,也是促使柳宗元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