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开放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盲点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教学全过程中,还可能出现诸多管理盲点。我们可以通过消除学生的认识误区和侥幸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强化专业辅导员的作用,促进教学管理,切实发挥形成性考核的杠杆作用等办法,变开放教育教学的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管理为服务,消除管理盲点,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1 学习盲点的含义及功能生理学上 ,将视神经突出处无视感细胞无感光能力的点 ,称为盲点。生物学学习中 ,也存在这种思维上的“盲点”。笔者认为 ,那些不易引起学生注意 ,或者由于概念模糊进而导致肤浅、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过程和思维缺陷 ,即为“学习盲点”。“学习盲点”不同于难点 ,也不同于重点 ,它常伴随着学习过程不知不觉地产生 ,故更难把握。“学习盲点”构成了学生知识体系内结点上的“病灶”和思维上的“断路” ,模糊了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正确认识 ,制约着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探究、扫除学习…  相似文献   

3.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一些教师在控制讲授欲上出现“嘴上清楚,做时糊涂”的状况,即“把课堂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的道理可以说得头头是道,可实际上做起来大相径庭。原因何在?在于教学中的认识盲点未消除。其盲点有三。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农村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交际盲点的概况,指出了导致交际盲点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措施,旨在帮助学生消除英语口语交际盲点,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相似文献   

5.
英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因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存在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英语被动句,通常是通过动词的语态形式变化来完成的;汉语被动句一般主要借助表示被动的助词来表示被动的词义,有时还直接体现在词汇意义上。  相似文献   

6.
英语专业测试中存在许多“盲点”,这些“盲点”涉及测试目的、测试内容、命题技巧、成绩分析以及评估等各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测试效度和信度,进而给教学带来不少负面效应。依据语言测试理论时种种“盲点”的生成原因和负面影响进行剖析,有助于测试者认清语言测试的本质,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提高英语专业测试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教学中,总存在一些想当然、而其实不然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教学“盲点”问题.对于“盲点”问题,很多学生所采取的态度往往是“退避三舍”或“视而不见”,结果造成问题解答的失误.在平时测试或高考等各种考试的命题中,如果稍有不慎,我们的命题者也会陷入茫茫的“盲点”中而造成试题的错误,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数学教学中的盲点问题进行思考.在本文中我们所思考的问题是:在教学中如何利用盲点问题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搭建一个提升数学思维品质的平台.1利用盲点设陷,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所谓知识“盲点”,就是对学生来说看不懂、想不通、搞不清,思维不甚清晰或比较模糊,在教学中,教师又未加注意甚至忽视的知识。如果知识“盲点”积聚多了,不能及时得到疏导贯通,与此盲点有关的知识链就会受到影响,长久下去不但会使学生对学习缺乏自信,而且会产生畏难心理,造成学习效果的恶性循环,积重难返。如何消除学生的知识“盲点”呢?下面谈几点做法,供参考。一、概念教学中要重视消除盲点概念是数学大厦的基石。准确、透彻地理解概念尤其重要。因此,教学概念时我们不仅要准确、全面地阐明其本质属性,而且要善于抓住关键字、词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9.
对二语学习者是否能够感知英语词汇重音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评介.根据研究对象母语与英语的词汇重音是否具有区别意义,把研究总体上归纳为"母语迁移说"和"重音'盲点'说"两种观点,并着重介绍了"重音'盲点'说"相关研究,最后指出"重音'盲点'说"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绝对值问题是初中代数难点内容之一,在运算过程中容易产生思维“盲点”.如何消除盲点呢?通过举例,介绍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11.
英语和汉语在语态上有明显差别,英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汉语高得多.汉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较窄.由于两种语言语态上的不同之处,对于被动语态的英译汉就应特别予以注意.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汉译时不一定都要译成被动句,要运用汉语中恰当的表现手法.本文从四个方面浅析了英语被动语态的译法: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译成汉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判断句,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字表达客观化的手段之一 ,英语被动语态常见于英语新闻报道和科技文章中。如何按英语的表达习惯去理解原意 ,又怎样将它译成恰当的汉语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英语被动语态的一些常见译法。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中有许多被动句,而在汉语中却不常见,因此,在进行被动句的英译汉时,要考虑汉语的表达习惯,不能把所有的英语被动句都译成带有“被”字的汉语句子。  相似文献   

14.
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都要借助主动或被动这组语法形式和手段。但同一语法术语在这两种语言中所代表的内容不会完全相同。在英语中 ,有语态语法范畴 ,故有主动和被动语态之分 ,其被动语态的标记为be + -en ;而在汉语中因缺乏语态范畴 ,也就无所谓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之分。在动词谓语句中 ,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 ,句子就是被动句。本文主要分析两种被动句的不同之处 ,以求从这一侧面来进行英汉对比。  相似文献   

15.
被动语态是外贸从业人员及在校学生在函电写作中常犯的错误。由于英语被动句所受的限制比汉语多,在母语迁移的影响下,二语学习者常常忽略英语被动句的限制,写出错句。基于普遍语法,通过主谓不一致、提升结构、语序、时态和系动词五个方面的分析,得出了在函电写作中被动语态出现错误的原因:二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石化现象,持续产生不能根除的错误,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调整普遍语法的参数,获得与二语输入更为接近的语法,即出现了比较稳定的错误类型。通过帮助使用者确定正确的参数,可以避免使用被动句时出现相应的错误,从而实现有效沟通促进外贸活动开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英语被动句形式单一,通过使用条件和表现形式上的对比分析,英语以带标记的被动句为主;而汉语则以较为复杂、多变,无标志的被动句居多。英汉被动语态的直译,英译汉时注意在谓语动词的前面加上被动词来表示被动含义,把汉译为英时,应注意主语、动词间的关系。英汉被动语态的意译,在意思不变的前提下,将英语中的被动句翻译成主动形式的汉语。汉译英时要采用各种方式特别强调接受动作人或物的重要性。为提高英汉互译中被动语态的翻译工作,注意直译和意译的结合及出现歧义和词根变化的特殊翻译。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从结构方面对英汉语被动句的异同进行分析。二者主要差异体现在英语被动句是通过谓词的形态变化来体现,汉语则主要通过被动词来表达。在被动句的翻译过程中应注意英汉语言这种形式上的不对等,并给出符合表达习惯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朱晓玲 《海外英语》2012,(18):247-248,25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展的加快,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英语与汉语之间对比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英汉被动语态之间的对比为英汉语之间的对比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该文分别对英语和汉语的结构被动式和意义被动式进行比较,找出其不同特征。被动语态在英汉语中都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对英汉语被动语态的研究促进了我们对中西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差异的认识和理解。该文以《呼啸山庄》英文本和方平的中译本(受到广大读者极大好评的、忠实于原著的译本)中典型的被动句为例,一一详解,为中西语言文化差异,甚至是思维方式差异提供理据,以此来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9.
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相反,是英汉语都具有的一个语法范畴。学者们从结构、语义等多维度对比,并予以研究。从被动语态的英汉语句法形式入手,在探讨其同异的基础上,将被动语态、主动语态的对立及其相应语言表达式形成的原因归于人的意识方式、意识焦点和语言使用习惯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转换是一种常见的、灵活的翻译技巧。本文试从词类转移、肯定句与否定句的相互变换以及被动语态句式的转换三个方面来讨论这一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