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红楼梦》中“家的”“三曹对案”“通书”的含义,并由此对《红楼梦》的作用、源流及其艺术创造作了阐说。  相似文献   

2.
以明清时期的代表性白话文献《水浒全传》、《西游记》、《醒世姻缘传》、《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作为考察对象,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近代与现代相比较的研究方法,较为全面地描述了明清时期“连”字结构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3.
冯守卫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2):69-72,90
对《红楼梦》中“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十六字的含义,及其与《红楼梦》主题的联系,提出了商榷看法。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评点中,清代同、光时期佚名氏的《读红楼梦随笔》,较脂砚斋、陈其泰、姚燮等人的评《红楼梦》著作,更为明确地将心理描写提升为一种塑造人物的方法,即“心境”论。其理论阐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红楼梦》评点对李卓吾“意外”论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所”字及“所”字结构在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是古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热点。在“所”字词性和“所”字结构的分析上,学界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吕氏春秋》在文学上和史料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旨在对《吕氏春秋》中“所”字及“所”字结构做全面调查,以期对古代汉语语法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以《敦煌愿集》所收材料为对象,用统计法定量分析了“並”、“并”、“併”三字的使用情况,得出结论:“并”、“并”义别,“並”主要是“并列”义,“并”主要是“并且”义;“併”则可通“並”、“屏”、“病”、“秉”等字。这对敦煌写本的整理,以及传世献的校勘、《汉语大字典》的修订都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绿野仙踪》中“与”字分属动、连、介三大词类,用法多样。与《水浒全传》、《红楼梦》相比较,其用法更接近《水浒全传》,说明语言发展中新质要素对旧质要素的战胜和代替是长期的、缓慢的。  相似文献   

8.
在《红楼梦》的评点史上,十九世纪蒙古族红学家哈斯宝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除了《红楼梦》主旨“泄恨书愤”之外,哈斯宝的艺术见地也别有洞天,“暗中抨击之法”就是其针对《红楼梦》人物塑造艺术提出的“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红楼梦》337条“比”字句在英译中使用的比较结构进行了考察,并对“比”字句的汉英对应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它们在句法、语义、语用诸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被”字结构一般在句中作谓语形成通常所谓的“被”字句,而不作谓语的情况也不少,在《醒》中这一结构的句法功能多样,可作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主语等,本文采用定量统计定性分析法对《醒》中的“被”字结构作一研究,以便人们清晰认识《醒》中“被”字结构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红楼梦》中几个典型的“那”字回指项为语料,从巴赫金的语境对话论的角度探讨了“那”字在构成回指时的语境建构和对话激活的作用。同时也浅析了“那”字社会情感的表达功能及其对“那”字回指项的确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苏磊鑫 《文教资料》2010,(10):47-48
本文从《红楼梦》服饰词语细节入手,试图从语言学角度辨析“撒花”、“洒花”的意义,为更好、更全面地研究《红楼梦》作出努力。本文研究难点在于由于古今差异.今人对过去的服饰物品详细情况知之甚少.很多制作工艺、服饰花纹图案已经不再流传,且很多类属、材质已经不再为今人所熟知,为研究带来了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3.
王文元 《天中学刊》2006,21(3):129-133
当前“红学”存在种种问题。“红学”一词可以用,但它不是学术;《红楼梦》研究应纳入到“文学评论”之中;“红学”不是显学,也不应该成为显学。《红楼梦》是中国许许多多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它。  相似文献   

14.
王蒙的《红楼梦》研究,具有当代性、人生性和体验性特点。它拓展了《红楼梦》研究视域,重构了《红楼梦》的释义系统,展示了《红楼梦》研究新的可能,是当代“红学”研究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简明古代汉语字典》,举详实例藉以说明从“朱”得声的字如“珠”、“铢”等字以及与之声音相近的字如“渚”、“柱”和“椟”、“犊”等字均含有“小”义,以补众家“右文说”著作之遗。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储泽祥在《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2003)中列举的现代汉语中方位词“里”“内”“中’’使用情况的三组例子,从历时角度对“里”“内”“中”三个方位词同“家”“自然实物名词”和“墙”等词搭配使用的历史情况进行考察,以期揭示出这三个方位词形成今天这种使用格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战国策》中“是”字的使用情况从语法语用功能角度进行了考察。认为《战国策》中的“是”字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其语用功能与篇章的语用关系和句子结构内的位置密切关连。  相似文献   

18.
“尚史“传统对红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文件”来处理的史学阐释观念与方法 ,在红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是明清以来红学研究的基本倾向 ,这是理解红学争论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红楼梦》之《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作者四次使用了“半旧”这一修饰词。细读文本与研究者的文章,笔者发现在对“半旧”一词的解读上,我们忽视了黛玉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即所谓的“半旧”是黛玉视角中的“半旧”。加强对黛玉视角中“半旧”的诠释,不仅能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能深刻体会到《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三复情节”是杜贵晨先生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叙事艺术提出的理论概念,“三复情节”在《红楼梦》中有多方面新鲜别致的运用,不仅发展了传统“三复情节”的叙事技巧,更增强了《红楼梦》的艺术魅力。《红楼梦》“三复情节”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三复情节”是以全民族的眼睛去观察”而得出的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当代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