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唐代张彦远说:“颐恺之……画人尝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奔妍蚩本亡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东晋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曾经几年不画眼睛。有人问他不画眼睛的原因,他回答说:“四肢丑俊本无关于要害,人物的生动逼真,恰好在眼睛上。”东晋画家颐恺之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画轰动当时,影响后代。他提出的重要绘画理论,如“迁想妙得”、“以形写神”、“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等,对中国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近代画坛上,吴昌硕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他是清末海派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篆刻、绘画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吴昌硕的作品常融诗、书、画、印于一体,他的书法以石鼓文为特色,而篆刻则自成风格。虽然吴昌硕在四十岁左右才开始拜名师学画,然而由于其深厚的书法、篆刻功底,再加上对前人绘画的深刻理解,吴昌硕将金石入画,摸索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成为一代绘画大师。近代齐白石、潘天寿等人的绘画创作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古诗词漫画也称古诗新画,是丰子恺先生早期的作品,他的第一本漫画集便是古诗词漫画。古诗新画将古诗的可感形象转化为漫画的可视形象,读此画既可欣赏陶情适性的古诗词,又可以欣赏赏心悦目的绘画,具有了双重的艺术效果。正像叶圣陶先生说的:“以前读这首诗这阕词的时候,心中也曾泛起过一个朦胧的意境,正是子恺的画笔所抓住的。而在他,不是什么朦胧的了,他已经用极其简练的笔墨,把那个意境表现在他的画幅上了。”丰子恺先生在谈  相似文献   

4.
我最早比较集中地接触水墨谐趣画是在1987年。那一年8月北京画店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画展─—《水墨漫画小品展》。有15位漫画家的作品参展。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我们过去只见漫画印在报纸刊物上,很少有人作为艺术品张挂在厅堂里,用以美化生活,供人欣赏。这次开了一个新生面。画展受到了群众的喜爱。不登大雅之堂的漫画不但登上了大雅之堂,而且走向了世界。漫画家詹同有一幅谐趣画,题目是《六百岁六十岁六岁》(见图一)。一位外宾在参观时请求讲解,服务人员解释说:“古树六百岁,老人六十岁,六岁是作者自谦。同时,“六”在…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法国生理学家克洛德.贝尔纳说过“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他的九字金言强调了艺术的个性“我”是艺术的主心骨 作为介于文学与绘画之间的一种艺术一漫画,更要突出一个“我”字“漫画要有我”,窃以为须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要有自己的思想。丰子恺先生说过:“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这个“意义”就是要具有一种思想:漫画家华君武更是直言不讳:“漫画的思想性就是一种政治倾向,中国是这样,外国也是这样。“华老还指出:“齐白石的作品,大家为什么喜欢?因为他有思想。”德国的威廉 布什所以能成为漫画大家,他就是一个“善于捕捉瞬间表情,展示性  相似文献   

6.
在观赏中国画时,常常感到一些作品不够完美或美中不足,即画幅上的题字与印章不加考究。如有的画与题不符或题文不雅缺诗意;有的题字书法水平低下;有的则是印文不当或钤盖部位不妥,这一切都以宾损主,有损于画面的总体效果,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近日喜读河南美术出版社编印的《书画题跋必备》一书,颇感对当下研习书画的读者,很有学习和参考之用。该书论述了书画题跋方面的多项知识,包括作品标题引首、画家自题和观者题跋格式、题跋的书体与印章,书画纪时方法、书画常用称谓、室名斋号、题画诗精选、常用画题等,从中窥见前人对一幅作品诗、书、画、印的完美追求。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画,它自成体系,有着自己一套完整的表现形式及手法,由此而形成独特的风貌。作为中国画,它的显著艺术特征是画、诗、书、印四者的结合,既有形象又有意境的综合性艺术,犹如一部无声的四重奏。除画之外,题跋与印章缺之不可、不美亦不妥。题跋和印章两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补充的,我们的先辈前贤在这些方面积累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值得令人学习继承。题跋,写在画面上首的文字称“题”,书于后者曰“跋”。书画作品上的署名题款也称“款识”或称“题记”、“题面”、“题字”,题跋是画面重要的组成...  相似文献   

7.
数年前,一位朋友告诉我在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漫画,题为《乔迁之喜》,画上有文字:“科技干部迁入新居”。画面上一个孩子捧着一叠书向新楼走去,后面是他的父母(科技干部)扛着一个书架,满头大汗。有人说这是一幅歌颂漫画,表示对知识分子生活的关心;也有人说这是一幅讽刺漫画,是讽刺新楼盖得不好,书架搬不进门,因而急得科技干部满头大汗。朋友认为这幅画是歌颂性漫画,我也赞同。只是,因为作者没有注意书架与楼门的比例,才造成了读者的误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作者和编者只注意了这张画意义好的一面,而忽视了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8.
师晶 《新闻世界》2003,(12):45-45
说起漫画,许多人可能会很“糊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电视里的叫卡通,小报上登的是幽默,大报上刊的是讽刺画,街面上流行是口袋书或成人绘画读本,而漫画是什么呢?翻开《辞海》,可以看到这样的定义:漫画,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其实,早在出现漫画这个名称之前,也有叫“讽刺画”、“滑稽画”、“寓意画”等  相似文献   

9.
漫画要讲究艺术美、形式美。有人说漫画是丑术,我不赞成这个看法。漫画同其它造型芝术一样,也是“占有一定空间,构成有美感的形象,使人通过视觉来欣赏的艺术。”当然,漫画有自己特定的艺术形式,由于它构图明快,对比鲜明,线条简捷,形象夸张幽默,即使同别的画种混在一起,我们也可以一眼将它同别的画种区别开来。这就是漫画具有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10.
话中有画     
“虽然很费口舌,但我还是觉得有责任让他明白真实情况是什么。” 沙特王储阿卜杜拉讥讽布什在中东问题上“无知”,他花了整整5小时替布什恶补中东简史。  相似文献   

11.
报载,有人告诉漫画家华君武:有的单位上午9时上班,下午3时下班,都成了“九三学社”了,请华君武先生把这个题材画成漫画,讽刺一下。华君武先生说:“这个题材恐怕会引起九三学社同志的误会,以为我在讽刺民主党派。我是共产党员,就不能不多想一想。” 华君武先生的漫画涉猎范围之广有目共睹,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政治身分和作品的政策性。  相似文献   

12.
近读毛姆评介世界文学作家与作品的《书与你》,文中谈及“爱默森具有用图画般的句子来描绘事物的天赋。”依据新闻界早有新闻以事实说话的观点,是否可以说新闻以“画”说话呢? 首先,我想说明一点,“以‘画’说话”并非专指电视新闻,也无涵盖所有新闻文体的意思,而仅仅针对消息类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3.
明代周臣是一位善画山水人物的著名画家,但是他的成就总是不如他的学生唐伯虎。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只少唐生数千卷书。”看来读书对绘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对于新闻写作来说,也是如此。在目前的记者队伍中,缺少书卷气甚至不读书的并非个别人。有些记者很少跨进书店大门,很少能够坐下来读一些书,这固然同工作繁忙有关,但毋庸讳言,  相似文献   

14.
我做了几十年的副刊编辑,接触到的戏画较多,有戏曲速写、戏曲人物画、戏曲国画、戏曲漫笔、戏曲小品等等,其中有的是戏曲漫画,有的就不是。我理解,以戏为题材的画,只有具有了漫画的属性才可称为戏曲漫画。我国杰出的漫画家、抒情漫画的开创者丰子他先生认为:“‘漫画’式样很多,定义不一。简笔的、/h形的、单色的、讽刺的、抒情的、描写的、滑稽的……都是漫画的属性。有一于此,即可称为漫画。”又说:“漫画是注重意义而有象征、讽刺、记述之用的,用略笔而夸张地描写的一种绘画。”“漫画是介于绘画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艺术。”从…  相似文献   

15.
如今是读图时代,新闻漫画本该显现其独特的魅力。但稍感遗憾的是,目前有许多报纸,特别是纯走市场的都市类报纸,却很少愿意刊登新闻漫画。我从事新闻工作已十七个年头,平时又酷爱丹青,画画山水。五年前,我开始尝试画新闻漫画。初入门时,画得很勤,但都是些图解式的漫画,人云亦云,且构思也不新,画面更陈旧。渐渐地,画得多了,在自己否定自己中有了进步。我感悟到,新  相似文献   

16.
报载,有人告诉漫画家华君武:有的单位上午9点上班,下午3点下班,都成了“九三学社”了,请华君武先生把这个题材画成漫画,讽刺一下。华君武说:“这个题材恐怕会引起九三学社同志的误会,以为我在讽刺民主党派。我是共产党员,就不能不多想一想。” 华君武的漫画涉猎范围之广有目共睹,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政治身份和作品的政策性。由此,使笔者想到了我们的新闻作品。与华君武先生相比,我们的一些编辑、记者有时就少了一些政治头脑和政策性,在编发、采写稿件时没有“多想一想”,导致新闻纸上出现一些以偏概全的作品,使舆论导向自…  相似文献   

17.
话中有画     
“要说大家都说,要不说大家都不说。” ——作家苏童认为内容和艺术上的缺陷普遍存在于当代走红的作家作品中,但别人没发现时,自己最好不谈,以免有家丑外扬之嫌。  相似文献   

18.
漫画是报纸上常用的一种形式,非常受人欢迎,象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华君武的政治漫画等,常是读者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因此,漫画成了报刊上一种受人欢迎的形象化宣传的形式。近来,翻开改刊后的镇江日报,出现了一种新气象,它开辟了《画中有话》新闻漫画专栏,给报纸的版面增色不少。《画中有话》新闻漫画形象生动,寓意深邃,及时准确地摄取  相似文献   

19.
邝飚 《新闻实践》2010,(11):41-42
漫画是在批判的冲动中产生,起源就是一个批判性的绘画嬉戏,它的本质就是靠批判起家的。对于新中国的漫画而言,漫画批判性无处不在,传统的讽刺、幽默漫画本身就具备批判性。从早期的廖冰兄、丁聪、方成等前辈的作品到中期的代表人物方唐的作品,无不展现出漫画的批判性。批判性是漫画的主流,漫画如果不批判,我认为它就不是漫画,那是宣传画,是“笑画”。  相似文献   

20.
《新民晚报》曾登过一篇报道,说有人告诉华君武,现在不少单位都成了“九三学社”——上午9点上班,下午3点下班。问华君武能不能把这个题材画成漫画。华君武说:“这个题材恐怕会引起九三学社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