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生态翻译的视角出发,阐释口译信息解码过程中的生态选择。通过分析口译的信息解码活动的本质、生态环境及过程,揭示口译生态环境与信息解码的关联,旨在丰富口译生态论的研究并为口译学习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关联理论提出的最佳关联原则为交际的话语理解提供了较强的解释力,认为对话语的理解应依靠语境来寻求信息的关联并进行推理以求得语境效果.本文从关联翻译的标准和口译特性两个方面探讨关联理论对社区英语口译的指导作用,分析了口译过程中语意的明示、推理与传达过程,提出了关联推理有利于选择最佳译语来完成口译目的.  相似文献   

3.
关联机制在口译记忆中起到信息选择的作用,决定了口译过程中瞬时记忆的关注点、短时记忆的内容以及工作记忆的处理对象和方式。对口译中源语听解和译语输出这两个阶段的分析揭示了口译员的认知语境与关联选择之间呈正比关系。因此,建议口译教学中在充实认知语境、增加长时记忆信息量的基础上,强化听辨推理训练。  相似文献   

4.
口译是翻译的一种形式,它既是一项交际活动,又是一项认知活动。关联理论强调信息的传达,为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对口译源语进行理解的过程中,语境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功的翻译往往要求译员能够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推理,找出语言与语境之间的关联。根据关联理论,译者能够准确地理解源语,继而比较准确地把它翻译成目的语。通过对源语的认知和动态的理解,译员能够运用最佳关联,把说话人的意图准确地传达给听话人。本文结合口译课的特点,通过分析关联理论对口译过程中的最佳意义选择的影响,并以关联理论为基础探讨如何解决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运用关联理论来讨论口译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处理为口译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旨在把关联理论的两大核心交际原则应用到口译中,用关联理论的两大核心交际原则来启发指导学生在口译理解与表达过程中用语境最佳关联理论来进行语义推理,从而正确把握原语信息,恰当选取目标语措辞及句法结构,提高学生的译文质量,帮助学生解决在口译中遇到的难题。本研究对口译实践、口译测评、口译教学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口译作为当今文化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在跨文化交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跨文化交际口译活动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可能产生信息与交际障碍。因此,如何跨越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构建最佳语境,已越来越引起重视。关联理论中提出了认知与交际两大原则,从跨文化交际口译活动出发,扩展了关联理论认知与交际的应用视角。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2016,(11):94-99
语境在口译理解、信息推理与预测、译语输出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化资源在口译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语境缺失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以技术手段重构资源语境为着眼点,以IVY(Interpreting in 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口译)资源库为例,从环境语境、角色语境、认知语境、任务语境等方面探讨了数字化口译教学资源的语境重构方法,以期对提升数字化资源的应用价值、增强口译教学的效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孙丽婷 《海外英语》2011,(10):216-217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把翻译看作是一种为了实现交际目的而进行合理阐释的言语交际行为。它的交际观和语境观可以为口译过程的各个阶段提供合理和有效的解释。基于这一理论,口译过程可以被视为一个以语言信息为载体,以交际为目的的双重的明示-推理过程。口译员作为说话人和听众(或交流双方)的中介,承担了推理和明示的双重任务,是实现交际意图的重要主体。在口译过程中,口译员应利用各种方式积极寻求话语与语境间的最佳关联,更好地实现交际双方的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口译包括接收、解码、记忆、编码和表达五个阶段,口译的理解过程是分析综合的过程。听力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可以顺利的接收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外语听力教学可以参考口译的解码功能,应从听力理解机制中编码-解码中所涉及的环节、因素出发,要求学生不断的累积语言文化知识,并学会运用一定策略提高听力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口译包括接收、解码、记忆、编码和表达五个阶段,口译的理解过程是分析综合的过程。听力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可以顺利的接收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外语听力教学可以参考口译的解码功能,应从听力理解机制中编码-解码中所涉及的环节、因素出发,要求学生不断的累积语言文化知识,并学会运用一定策略提高听力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1.
蒋知洋 《海外英语》2014,(9):177-178
The translation activity is a process of the interlinguistic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realized by the information encoding and decoding.Encoding and decoding,cognitive practices operated in objective contexts,are inevitably of selectivity ascribing to the restriction of contextual reasons.The translator as the intermediary agent connects the original author(encoder)and the target readers(decoder),shouldering the dual duties of the decoder and the encoder,for which his subjectivity is irrevocably manipulated by the selectivity of encoding and decoding.  相似文献   

12.
从受话人的角度来看,基于认知的系列语境假设的激活是“连……都/也……”结构信息解码的前提,其三种语义信息在外部世界的投射是信息解码的理论基础,不同类型的“连……都/也……”结构构成一个连续统。“连……都/也……”结构是一种激活装置,对不同的文体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语块以其结构稳定性和功能多样性,在语言信息的编码和解码过程中占有明显的优势。通过话语复述作业、口译作业中语块介入的效能和产出质量,证明语块在英汉、汉英口译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交际以关联性为取向,且关联性以关联条件为基础。信息获得和理解的过程从根本上是一次收支过程,即用最小的心理加工成本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当今,作为人类交际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交际同样以关联性为取向,但它在许多方面又不同于直面交际,所以关联条件在网络交际中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以关联理论为蓝本,探讨关联条件在网络交际中的具体变化。  相似文献   

15.
Effect sizes are powerful tools for evaluating the practical importance of study finding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context of stud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participants, dependent variables, and comparison condition.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how group‐difference effect sizes are used to gauge the practical importance of group experimental studies. We first define different types of group‐difference effect sizes and discuss how they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research consumers. Second, we present guidelines for interpreting group‐difference effect sizes. Third, we discuss important contextual variables that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interpreting group‐difference effect siz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Last, we provide two examples of how group‐difference effect sizes have been used in the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base.  相似文献   

16.
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理论提出动态的语境观,认为语言选择是语言使用者有意识地不断调整语言、顺应语境的过程.顺应论的语境顺应现很好地解释了外事口译语境动态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指导口译员理解外事语境对译语词义选择及语言结构选择的制约,并能发挥能动性,灵活地选择译语,获得最佳的译语质量和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处理好语篇翻译的关键在于把握语篇实体和语境三要素的关系。在英汉互译中,正确的解码和编码都依赖于语境,因此,译者必须始终考虑语境诸要素对语言形式及其意义的影响。在翻译理解过程中,译者应当对原语语篇的语境因素进行分析,充分考虑到影响翻译过程中的各种语境因素,即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作用。得当的语境分析有助于克服文化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取得功能对等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从语用顺应论的四个研究视角即语境关系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来分析,论证语类的成功口译过程呈现了听辨、分析、推理、综合、理解的动态思维线路。在这一动态过程中,译员要动态地选择顺应对象或层面的口译策略,实现相应的顺应。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用语用学理论解释翻译现象。运用语言顺应理论解释口译过程中的译语如何顺应语境因素 ,顺应原语的语言结构成份 ,顺应口译的动态过程 ,使译语连贯、得体地再现原语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20.
论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中的关联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认知推理的角度,借助关联理论框架探讨了关联理论和翻译的关系,关联理论将语境定义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即它是用以解释话语的一系列前提,在具体的翻译活动中,语境应分析到何种程度为止,主要是由关联性决定的;一旦寻求到最佳关联时,一个特定的语境才算确定。因此我们认为在语码转换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关键作用,决定着译文信息和形式等相关因素的取舍;译者的任务就是:在翻译中,依据动态的语境,进行认知推理,找到最佳关联,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