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当前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影响因素及对策。调查结果表明,在大学生的消费过程中,攀比、虚荣、恋爱是影响他们非理性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制订消费计划是应对非理性消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影响下,形成了特有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方式。在对"理性消费"与"非理性消费"概念解读的基础上,以NH大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非理性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超前消费观念和滞后消费实力之间形成了鲜明的矛盾,这种矛盾必然对他们的消费产生很大影响,因此产生一些非理性消费现象。关注大学生就业前非理性消费的状况,深入研究和分析当代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学会理性消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曹刚 《文教资料》2005,(32):179-181
大学生是一个具有强大消费能力的群体,本文在分析大学生一些非理性消费现象的基础上,提出要在大学生中倡导一种理性的消费观。在鼓励大学生实现幸福的同时提醒他们消费时要体现人的主体性,并善于处理好三种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贷作为新的消费方式深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但同时网贷也使部分大学生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以大学生非理性网贷消费现象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当前大学生非理性网贷消费的动因,归结出大学生非理性网贷消费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而从加强大学生自我网贷消费观教育、推动校园网贷消费文化建设、发挥家庭网贷消费教育功能与优化社会网贷消费环境四个方面,提出大学生理性网贷消费教育的适切路径。  相似文献   

6.
殷志 《继续教育研究》2014,(12):109-112
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非理性特征是在全球呈强劲发展态势的消费主义对我国青年群体产生深刻影响的突出表现。以NH大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阐释非理性消费与心理账户的概念及关系,分析心理账户对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潜在影响,提出相应的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校消费道德教育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赵志毅  王淳 《江苏高教》2004,46(1):69-71
大学生消费观念渐呈多元化倾向,同学之间消费差距急剧加大。大学生不良消费现象有蔓延趋势,非理性消费日见抬头引发校园道德问题。高校乃至社会应高度关注大学生消费问题,将消费教育纳入高校道德教育范畴,重视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意识是家长、学校和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文章分析了非理性消费与心理账户之间的联系,从心理账户的视角分析其对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决策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地方高校中出现了非理性消费的现象,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本文以楚雄师范学院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边疆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现状、非理性消费存在的原因等进行分析,并力求从理论指导、实践认知和自我提高三个角度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存在娱乐性消费多于发展性消费,以及非理性和盲目性消费、低层次消费现象等误区.要重视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精神文化消费理念,养成良好的精神文化消费习惯;要努力为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
消费时代,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是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实施环境伦理规范的重要表现,是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主要表现为品牌消费、时尚消费和享受消费。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的主要责任,促进大学生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NH大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阐释非理性消费与心理账户的概念及关系,分析了心理账户对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消费观念渐呈多元化倾向、两极分化加剧、非理性消费突出。加强高校消费道德教育,树立大学生合理消费观念刘不容缓,同时也是推进节约型社会进程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4.
陈永民  苗培周  王涛 《考试周刊》2013,(51):157-158
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文化消费总体水平适中,多数大学生消费方式是现实合理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良的现象。总的来看,非理性、盲目的消费,消费维权意识和能力及文化审美能力不足,成为当前大学生文化消费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大学生文化消费问题,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共同体,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消费方式与习惯,不断提高消费品位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首都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包括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理财能力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城乡生源大学生在消费目的、超额消费、月平均花费、某些日常消费项目、看待自我理财能力及超前消费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大学生存在非理性消费现象,城市生源大学生则表现得更为明显。高校必须加强消费教育和理财教育,家庭要注重培育孩子正确的消费观,社会要净化大众传媒的消费宣传等。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大学生消费水平适中,总体上现实合理;消费结构多样化,但在学习消费和高雅文化消费方面比重偏低;消费习惯情感与理智并重,非理性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消费观念具有双重性,对中国传统消费观念具有很高的认同度,对现代消费理念也不乏接受和理解。针对本次调查中呈现的大学生消费差异和非理性消费现象,笔者从培养大学生节约型消费理念的高度给予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消费白领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大学生的消费已经成为倍受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现在大学生的高消费问题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现象,本文通过关注高消费行为对于心理异常的影响,针对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认为有必要加强学校的教育和提出科学的消费观念,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大学生的消费已经成为倍受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现在大学生的高消费问题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现象,本文通过关注高消费行为对于心理异常的影响,针对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认为有必要加强学校的教育和提出科学的消费观念,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有着较明确的目的性。其形式也呈现多样性等特征,比如网络消费增长迅速、注重实用、消费更加体现个人形象及修养等等,但也存在着消费结构不尽合理、消费层次低下、对文化消费作用认识不清等问题。要校正大学生文化消费中的非理性取向,需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剐,我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我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我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