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歌唱语言的表达通过演唱者歌唱技巧与旋律的搭配得以展现,吐字咬字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歌曲演唱的效果。从声乐演唱的教学实践来说,咬字吐字的技巧应该从基础抓起,通过加强咬字吐字的指导和训练,实现提升学生声乐演唱技巧的目的。一、声乐演唱咬字吐字的艺术技巧1.咬字和吐字的界定咬字和吐字的准确度是歌唱发音的关键。咬字是指对字音的处理,根据演唱需求将发音器官安排在正确的发音部位,实现气息力度的表达,准确地发出音节。吐  相似文献   

2.
“语音就是语言的声音,它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社会交际作用的声音”,而“歌唱是用人声唱出与语言结合的音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声乐技巧在普通话语音中的作用。一、发音:用歌唱的发音方法发音,朗读才具有优美的音色一般人在说话发音时,声带是被拉长、拉紧的,同时声带的振动是整体的,也就是说,一般的人,说话时自然产生较多的“基音”。而具有声乐技巧的人,他们在发音时,声音在气息的控制和共鸣腔的作用下,发出更多的“泛音”,“尤其发高音时,声带则自动缩短,内部张紧,边缘变薄,而声带的振动也只限于其边缘变薄部分,这种发音方法虽然较平常的说话而言显得不自然,但发音效率较高,发音比较不费力”;当然说话不能完全跟歌唱一样,“说话与歌唱虽然都有发音的动作。其实两者技能不同。前者,虽然有发音的动作,但大部分是咬字吐字的技巧;而后者,则虽然也有咬字吐词,但主要是美妙的声音和用声音表现音乐艺术的技巧”;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发声才臻于美妙,圆润动听。二、共鸣:将歌唱中的“共鸣”运用于朗读,音量则增大从一般人的讲话中,不难发现有些人声音细小、传不远,遇到须作较长时间说话或连续高声呼唤时,嗓子便容易疲劳,声音容易变沙、变哑。这说明他们...  相似文献   

3.
歌唱艺术不仅是学习歌唱中的发音、技巧以及各项专业的技能,同时,心理因素在整个声乐学习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歌唱心理影响和支配着技能技巧及音乐情绪的表现,良好的心理素质加上娴熟的专业技能技巧才会演绎出精彩的歌唱。  相似文献   

4.
歌唱过程是二度创作与审美密不可分的过程,在处理歌唱语言方面,咬字是主要的难点。声乐教学正是要通过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引导其掌握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以培养良好的普通话习惯,提高歌唱语言的感染力。因此,针对福建方言地域性的语音缺陷,选择适当的作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解决好发音不标准、咬字过重、无字头等难点问题,对提高歌唱中的语言处理能力与完善演唱技巧,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从中感受美声与民族唱法咬字、吐字的区别,从而了解应该怎样更好的歌唱,具体分析这两种歌唱方式语言的区别,总结两种唱法的发音技巧。  相似文献   

6.
单玲 《中学教学参考》2012,(33):101-101
人的心理活动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实践的能力。歌唱艺术不仅是学习歌唱中的发音、技巧以及各项专业的技能,我认为心理因素在整个声乐学习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歌唱心理影响和支配着技能技巧及音乐情绪的表现,良好的心理素质加上娴熟的专业技巧才会演绎出精彩的演唱。  相似文献   

7.
吐字发音是歌唱的重要技巧。十三辙作为汉字吐字的语音练习,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歌曲的演唱和声乐教学当中。但因其归韵复杂,韵内各字的发音规律不统一,记忆和运用的难度比较大。笔者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发音位置为依据,分析了汉语拼音和汉字发音位置的变化规律,把汉字发音归入四个类别,提出了吐字发音的两个技巧即调整时长、转韵调整和两条原则即情感优先、兼顾辨析,使汉字吐字发音在演唱中的处理方式得到进一步简化。  相似文献   

8.
练声、歌唱、回课:学生自主学习声乐的三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有效的声乐自主学习的方法,是让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歌唱的技巧,即声乐学习的自主主体能明确自己学习目的,把握训练的方法,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清醒地判断自己声音的准确度;重视发音、练声的基础训练,循序渐进,完成歌唱的全过程。简单说,就是重视练声,兼顾歌唱,把握回课。  相似文献   

9.
王燕 《时代教育》2009,(9):238-238
歌唱的发声是非常自然的发声状态,要通过练声使日常发音的语言自然状态在歌唱时进入艺术发音状态,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教师应努力掌握正确的技能技巧,鼓励学生多练多听,激发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兴趣,拓宽理论视野,撞击理论思维,提升舞台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歌唱水平.  相似文献   

10.
赵曦 《考试周刊》2009,(13):29-30
声乐艺术自始至终贯穿着语言的咬字发音,要解决技巧问题、表现问题、音乐形象的雕琢等,都必须立足在语言、咬字、发音的重要环节上。对于歌唱者而言,掌握好外国语言的发音规律和掌握本国语言的发音规律是同等重要的。"字正腔圆"是歌唱语言表现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1.
就目前师范声乐教学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如存在先天歌唱条件不好及歌唱发声方面有问题的学生,阐述了如何充分合理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手压法、微声唱法),使他们的歌唱发声器官的状态和活动能力有所改善,树立歌唱信心,提高歌唱能力。  相似文献   

12.
心理因素对演唱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演唱活动与心理因素之间,是统一协调的互补关系。一个优秀的演唱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生理素质,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歌唱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对歌唱语言和发声两者矛盾统一关系的认识,进而提出了协调两者矛盾关系的一些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歌唱的灵魂和基础 ,歌唱是语言的升华。在美声唱法中 ,方言对歌唱艺术的语言有着很大的影响。如何处理好美声教学中的方言问题一直倍受关注。文章结合作者的教学实际 ,就贵州部分地区声乐学生在歌唱中因方言的影响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作为我国声乐界的两大主要唱法,是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音乐教学的改革,对如何科学辩证的认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联系与区别,将是我们研究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环节。因此,本文就声乐界一直研究和探讨的关于美声与民族唱法的关系为切入点,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审美特点、歌唱表演、题材曲目几个方面进行对比,以探究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最后四首歌》在创作手法上,包括伴奏形式的选择、曲式和声的运用、歌词运用都有独到之处;在发声演唱上要求高难度的呼吸、节奏和音准、花唱以及朗诵式演唱等技巧;在速度、力度以及语言运用方面也不同于作者其他早期作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视唱角度阐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视唱教学策略。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切实可行的视唱教学方案,以循序渐进的视唱技能训练、辅教结合激励相加的视唱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具备音高与节奏准确、理解乐曲内涵、富有激情的视唱能力。  相似文献   

18.
幼师的音乐教学 ,必须重视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幼师学生的特点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从演唱能力、弹奏能力、自弹自唱能力三方面入手 ,对音乐能力的培养 ,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声乐界学院派教学的主要唱法流派体系是民族民间唱法和美声唱法,两者在歌唱呼吸技术,发声技术,共鸣技术以及咬字吐字上存在着差异,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剖析对学习和探讨歌唱技术,推动我国声乐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对幼儿接受弹唱知识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几点针对培养弹唱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以幼儿的心理角度进行教学,主要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不能讲解专业性太强的知识。对于弹唱的学习,年龄越小越有优势。但是应当注意心理特点,对其教学不能有严格的要求,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是关键,杜绝强加给学生无法理解的知识。教学的音乐要有趣味性,并且教一些容易理解的歌曲,选择适当的曲子非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