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杰 《凯里学院学报》2008,26(5):129-131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思想是矛盾的,较为复杂的,一方面,柳永渴望仕进,以求实现其人生理想,另一方面,他又长期混迹于坊曲,过着享乐的世俗生活,眼光向下,创作了大量俚语俗词。于是,仕进心理和市民心理交织着、矛盾着、主宰着柳永的一生。  相似文献   

2.
杜荀鹤仕进与退隐的心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诗人杜荀鹤一生跋涉于艰难的仕进旅程,其进退心态颇为复杂。章认为诗人既有苦求声名不甘庸世的寒士心态,也有取禄酬志谋,身荣家的常人功利心理,以诗干谒体现了诗人求名的苦心谋仁的韧志。而仕旅的艰难与挫折,参以禅宗玄理的影响,诗人在仕进的同时又常萌生出退隐之思,诗人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泛见于其诗之中,透此外案解析,似可煜照千余年来中国“寒士”的酸苦心境。  相似文献   

3.
柳永创作了很多歌妓词。幼时母亲的影响,唐宋词的书写传统以及宋代的社会世情都是其创作歌妓词的原因。依据这些歌妓情感心理诉求的方向,可以将其分为真爱痴情型、幽怨感伤型、自我放纵型三种心理类型。从这些歌妓类型中可以探究到柳永笔下歌妓的真实处境,能够还原柳永词中歌妓真实的悲剧人性风貌,探究歌妓生命历程,展现歌妓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而最终失败的悲惨命运。这些歌妓词既是柳永对自己不平人生的书写,也表现出他对下层歌妓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4.
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抒写了钱塘江的壮丽景色,西湖的旖旎风光和杭州的繁华气象以及人民生活的富庶,也描绘了杭州太守"千骑拥高牙"的官场气派,同时表现了柳永内心深处"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的仕进向往。  相似文献   

5.
高职生在心理上存在着优越感和自卑感,学好专业知识与培养其他爱好的心理矛盾,学业与经济负担的心理矛盾及个人情感问题产生的心理矛盾。如不及时引导将会对他们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实践证明,解决其心理的矛盾性必须重视高职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必须与挫折教育相结合、必须与校园文化建设及严格管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论体育与人的文化心理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的心理发展,是两个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对矛盾统一体,体育的产生、发展对人的心理的发展起着有益作用.反过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人的文化心理需求推动着体育的发展,针对这一矛盾统一体,论述体育的产生、发展与人的文化心理发展的关系,揭示体育产生、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张建军 《文教资料》2006,(13):125-126
柳永的一生是矛盾的,他迷恋情场,却又念念不忘仕途。柳永的矛盾既源于他本人,又源于他所生活着的社会。柳永的大部分词便映射了他这一生都无法化解的矛盾。本文就从这些词作来观照他的这一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柳永词中探索柳永描写女性的独特视角、独特手法,独特心理,以此来分析了柳永对女性的人文关怀以及女性形象至柳永笔下的新变。  相似文献   

9.
现代人的心理失衡是一种不健康表现,目前学校有相当一部份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处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容易受到心理困扰,心理矛盾突出,心理失衡现象较普遍。主要原因是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往往会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产生矛盾;在需要和目标之间产生矛盾;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学习任务深度和广度的变化,引起各种心理对抗,这些矛盾的激化  相似文献   

10.
柳永放浪风流的生活态度与宋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格格不入,他寄意世俗的审美趣味更是与典正高雅的士大夫情调迥然相别,这使得他无论是人品还是词品都很难得到当时士大夫阶层的认同。然而表面放荡不羁的柳永,胸中跃动着的是一颗向往功名的心。无法割舍的功名情结和难以改变的浪子习性,构成了柳永充满矛盾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大人赋》是司马相如仕进与退隐,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流露。从司马迁以来,人们持有的“为讽反劝”之说,值得商榷。本文试从《大人赋》文本、司马相如的人生遭遇、当时的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紧张的学习和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引起心理矛盾。其心理矛盾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心理规律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会产生一系列心理矛盾,其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与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心理之间的矛盾是该过程基本的心理矛盾。各种矛盾的运动和发展都是有其规律可循的。不论是在教育者、受教育者自身的心理发展方面,还是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互动的过程中,都有众多的心理规律。其基本心理规律可表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必须适合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职业院校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主要有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独立定向与依附心理的矛盾、理智与情感的矛盾、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交往的需求和自我闭锁的矛盾等.疏导心理矛盾和培养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学习心理健康常识、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人际交往理念及时接受心理咨询等.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的儒家思想存在着矛盾,其矛盾主要表现为"兼济"与"独善"的矛盾,民本仁政的仕进思想与冷漠的退隐思想矛盾,"志于道"与迷茫"中庸"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与中唐文化转型有内在联系,它们既反映了中唐儒学转型时期白居易本人对儒家思想理解的局限性,也反映了中唐世俗文化的勃兴对白居易人生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新生进入大学后,由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普遍存在着情绪波动明显、心理落差大等方面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帮助他们克服心理落差,做好心理调适,提高新生心理适应能力,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文章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词作为一种学样式,本起源于民间。到了北宋,出现了雅俗对立。柳永创作了大量的俗词作品,由于他的思想充斥着浪子人与正统阶级人的矛盾,创作的俗词为当时正统人所讥讽,历来对柳永的非议集中在其思想情调比较低的妓情词上。本就柳永俗词的思想内容及其积极意义等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受金融危机影响,当下大学生碰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就业焦虑是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伴随着就业焦虑,在大学生身上还出现了其它各式各样的心理误区,如赶集市心理、挖浅井心理、随波逐流心理和盲然超越心理。产生这些心理误区的原因有从众性、易受暗示性、和盲目攀比性。摆脱矛盾心态的调适方法有:自我心理暗示、适度宣泄、放松训练、注意转移等。  相似文献   

19.
心理矛盾是指个体现有心理发展水平不能顺利应对各种内外刺激时,内心形成的对立或冲突状态。当心理矛盾向积极的方向转化或者冲突双方维持合理平衡时,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就能得到提高,在这个意义上,心理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动力。反过来,当心理矛盾向消极的方向转化或者冲突双方应有的平衡被打破时,心理矛盾就能演变成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这样,心理矛盾就成了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的内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时期的中学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他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以至于不少学生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只好将矛盾心理隐抑在心灵深处,备受煎熬,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严峻的现实提醒着我们:不能只关心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他们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优化心理环境 研究证明:某一个体心理健康与否,与该个体所处的心理环境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马克思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