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蔡懿 《新闻实践》2010,(3):64-65
在网络传播迅速发达的当代,人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巨大的信息场里,每天的海量信息扑面而来,重要的是他们该如何选择和接受信息。所以,在传统社会中“意见领袖”接触信息和处理信息的优势被逐渐消解,大众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如何争取话语权,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下,大众新的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尤其是在Web2.0时代,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并壮大,电视媒体平面化趋势的影响,听众对新闻的获取渠道不再单一,他们要求广播新闻节目的伴随功能越来越突出、服务性越来越强,在收听选择上也不再有耐心去等待、搜索某一个特定节目,而是希望一个新闻节目能像各式的快餐店一样随时随地提供给他们各类信息,并从中获益。这就要求在激烈的竞争中新闻类节目在提供大量资讯、准确信息兼具指导作用的同时实现自我创新。广播新闻节目怎样才能在竞争  相似文献   

3.
听书:阅读的时尚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通常指读书,是相对纸质图书而言。数字化时代,书籍不再作为唯一的一种文化实体而存在,对信息时代的人们来说,"听书"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及阅读方式,它是信息接受的个性化选择,是在网络环境下不受时间、行动限制的一种便携式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传播媒体种类及数量的迅猛增长,信息的海量堆积和渠道的无所不存使得信息对于人们而言不再稀缺,而变得日益易得。读者的选择余地随之不断扩大,读者需求更趋多样化、层次化。在这一大背景下,仅仅一般化地传播信息,已经很难存众多同质重复、等质等效的信息竞争中脱颖而出,显示出其被“必选”的价值来。  相似文献   

5.
互动,广播发展的新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荣华 《新闻知识》2004,(12):61-62
什么是互动?网络传播出现后,人们对于“互动”这一概念已经不再陌生,它是在传播增强受众意识的基础上,尊重受众自主选择、接受的心理习惯,将受众对媒介及其传播的信息的关注,表现与传播的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6.
把握受众特点变化,提高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民社会日渐发育和新媒体的崛起,使媒体面对的不再是单纯的"受众",而是具有利益诉求与问政能力的"公众" 随着对受众的研究,受众从"魔弹论""强效果论"中被动的信息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信息寻受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寻求信息,对于外来信息进行有选择的接触、理解和记忆,对信息传播的过程与效果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伟  江南 《新闻世界》2014,(6):27-28
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传播空间进一步扩大。受众不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新闻传播不再是记者的特权,而是每个人的权利。市民新闻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分析市民新闻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其特征,来探析市民新闻。  相似文献   

8.
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络,多媒体等高新技术的兴起,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迅速膨胀,使受众完全置身于多信息渠道的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受众的选择对媒体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正如首次提出“注意力经济”概念的学者高海伯所说”在信息时代,稀缺的不再是信息,而是人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9.
逯仰章 《图书情报工作》1997,41(10):45-45,41
认为中文文献国家著录标准不再专设提要项,而将内容提要作为附注项选择著录的信息之一,或将附注项改作“附注与提要”,既是可行的,也是文献著录标准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郑珂歆 《新闻实践》2014,(10):46-49
核心阅读:移动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信息源这一专有名词变得越来越大众化。社交媒体给所有人搭建了一个平等、公开、透明的平台,所有机构和个人都可以在此平台上发布信息和消费信息,传统媒体也包括在内。这就意味着,原来的信息源本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源的变化导致新闻传播模式的变化,信息源不再像原来那样在第一时间选择让媒体发布信息,而是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信息。媒体的角色已经不是简单的信息发布者,未来会更多地成为信息的解读者。  相似文献   

11.
“工业社会”演进为“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羽化成“后信息社会”。现代人挂在嘴边的,已不再是“信息爆炸”一类的词语,而是“数字化生存”和“网络空间”。那种“驾车遇险,本能去找‘后退’键”的故事不再是一个冷笑话。  相似文献   

12.
传播市场的三种价值竞争与渠道依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们已经迎来了传播过剩时代。信息的海量堆积和渠道的无所不在使得信息对于人们而言不再稀缺,而变得日益易得。相反,倒是人们的注意力选择却成了市场追逐的稀缺资源。  相似文献   

13.
网络出版:法制化管理先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出版是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易手段、基于网络的出版和发行方式.它具备以下特点:首先,通过分布在各地的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形成了一个虚拟的、超越时空、超越国别、超越文化差异的信息共享空间,使人类的信息资源得到了有史以来最大限度的利用;其次是速度快,时效性强,它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限制,在信息上网的瞬间即可同步发送到所有用户手中;三是超文本、超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网上信息的传播可以在声音、图像、文字之间实现自如地转换;四是信息传递的交互性使用户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可以自主地选择需要的信息;五是具备信息动态更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线信息产品特殊的技术经济特征使得传统的定价策略不再适用。运用经济学模型分析了在线信息产品厂商实行版本划分定价策略的动机及其自我选择机制设定,并从营销学角度分析了实行版本划分定价策略的原则及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社会,档案部门不再是单纯的档案实体管理部门和封闭的信息藏储地,而是积极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机构。而实现档案信息的网络化是档案信  相似文献   

16.
杨静梅 《声屏世界》2012,(4):118-119,128
现实是,我们的"受众"正深陷在一个信息随处可得,媒介无处不在的时代。从碎片化的接收到碎片化的解读使得信息像泥沼一样桎梏住他们的感官和判断,但同时又像被砸碎的枷锁,释放出他们对于未知的无尽好奇、不停思考、不断表达的炽烈激情。结果是——我们的"受众"不再单纯,不再熟悉。今天,当新媒体的迅速崛起深刻改变着信息生产、传输、接受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信息传播高度现代化、全球化的环境中,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凸显出来,现今的受众有了对传播内容的选择、接受、利用、放弃的能力,获得了一种新的权力形式和权力意识,不再是媒介被动的顾客,而是对文化工业史具有批判性的主动推动者,因此研究受众心理、贴近受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8.
鲍猛升 《声屏世界》2013,(3):158-159
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崛起,媒介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者不再是以往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自主选择、积极参与到传播环境中来。媒介的碎片化,消费者时间的碎片化已然成为事实,但这也成为了广告公司和客户最棘手的问题。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抓住消费者?如何才能提高客户的广告投资回报率?如何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使信息的传播不再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网络信息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都密不可分的载体。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开始以网络信息为题材,进行创作。对网络信息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再现,使网络信息不再单纯局限于传播信息和宣传教育的作用,更具有了艺术及审美价值。网络信息的视觉化再现是新方向。网络信息视觉化再现的作用对于网络信息而言,就是我们利用计算机上网的时候所能得到的内容。网络信息的形态基本上包括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图像,就是经过上传出现在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及信息需求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浙江省企业信息意识、信息资源保障状况、技术创新信息需求和信息利用现状的调查,表明传统媒体虽仍是浙江省企业获取技术创新信息的渠道,但已不再是主导性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