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半月要闻     
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活动在京举行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和颁奖晚会于9月7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7日晚在京参加了颁奖晚会,并为获得特等奖的作品颁奖。其中,电影《张思德》、《云水谣》、《太行山上》,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延安颂》、《插树岭》、《亮剑》,话剧《立秋》等8部作品获得特等奖,  相似文献   

2.
在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人,他的话剧作品《醒》,比被认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话剧剧本"《终身大事》早三年;他的导演生涯,比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导演"洪深早六年;他是引领曹禺走上话剧创作道路的第一人;他是戏剧大师梅兰芳访美、访苏演出的导演兼顾问.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的张彭春.  相似文献   

3.
关注生活与『卷入现实』--陆天明及其『反腐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天的中国文艺圈内,陆天明称得上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多面手”了,其创作横跨了包括电影、电视、话剧、文学等诸多领域,尤其是作为电视剧的编剧,其作品之多、影响之广泛,也着实让人刮目相看,如他的《李克农》、《闻一多》、《冻土带》、《千年鼓》、《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等,都是一些相当出色的作品。而早于电视剧创作的话剧,也是他二十多年来异常倾心的创作门类。青年艺术剧院新近演出了话剧《第十七棵黑杨》,他便是该作品的编剧。但在这里,我不想更多地谈论陆天明的话剧或电视剧创作,特别是就陆天明自身来说,他更钟情,…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一时掀起了“晋商纸贵”。然而今古晋商已不是一个概念。历史的轨迹并不一定是顺延发展的,就像“本不愿意作生意”的乔致庸却成为一代晋商的领袖,他的商人操守与各般见识,今日以掘煤著称的晋商又有多少人读懂?  相似文献   

5.
罗弦 《现代视听》2012,(2):45-47
《昌晋源票号》、《驼道》、《龙票》、《乔家大院》、《走西口》……这些荧屏界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晋商题材电视剧的代表之作。在晋商剧十余年来兴盛不衰的创作过程中,都无一例外地把拍摄视点对准了座落在山西的一座座晋商大院,不仅呈现出美轮美奂的建筑艺术,还传递出韵味深远的大院文化和民俗风情。从晋商剧看大院文化,无疑是电视剧给我们提供的一个审美和观察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周刊》2007,(26):79-79
继《赵氏孤儿》之后,追求"一戏一格"的话剧导演林兆华将在8月推出又一部原创古装话剧《刺客》,可谓三年磨一剑。话剧《刺客》取材于豫让的故事。他为替旧主  相似文献   

7.
《日出》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话剧艺术家曹禺1935年完成的四幕话剧,和《雷雨》共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的成熟。《上海屋檐下》是我国杰出的现代剧作家夏衍1937年创作的三幕话剧,也是他的话剧创作与艺术风格走向成熟的一座丰碑。这两部多幕剧都是成功之作,写作时间都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有许多相同点,又各有特色。比较它们的异同,总结它们成功的经验,可为当代剧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我到首都剧场观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旮旯胡同》,在二楼走廊上看到一座雕像。当人们议论他是谁的时候,我脱口而出:“这是焦菊隐先生。”他在五十年代担任北京人艺的副院长和总导演,不仅成功地排演老舍的《龙须沟》、《茶馆》和曹禺的《胆剑篇》等名剧,还导演了郭沫若的不朽之作《虎符》、《蔡文姬》、《武则天》等,在剧坛上为我国话剧艺术留下一大笔“财富”。  相似文献   

9.
于红 《晋图学刊》2011,(3):70-7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调查报告》一书,揭示了一个晋商研究的重要问题,即家眷问题,这个问题在以往的晋商研究中从未涉及过。本文就晋商家眷文化群体和尼庵文化群体之产生互动的原因及其目的进行了探讨,并对晋商家眷文化群体所涉及的精神家园实质作了一个较为详细的阐释。通过这样的探讨和阐释,以期对明清晋商妇女方面的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初,正德赠我一本他的自选作品集《郁金香》,读后很替他高兴。2010年立秋刚过,又送来该书修订再版本《行走赣鄱》的清样,邀我作序。通览全稿,斟酌再三,还是想从与正德的交往说起。  相似文献   

11.
大型画册《晋商城宅》深受各界好评李广洁在刚刚结束的’98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山西人民出版社召开了大型摄影画册《晋商城宅》出版座谈会。中宣部出版局、新闻出版署、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新闻出版报》、《中华...  相似文献   

12.
曹禺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杰出的话剧大师,其话剧作品具有尖锐的冲突、丰富的情节、紧密的结构和生动的语言等鲜明特征,深受观众的喜爱.他的作品不仅在话剧舞台上频频演出,还常常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被改编搬上银幕.到目前为止,曹禺先生被搬上银幕的话剧作品集中在解放前创作的四部名剧,即《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这也再次证明了这四部名剧的经典性.  相似文献   

13.
走遍了南北西东不乏壮怀激越,也到过大漠水乡曾经击节吟诗,却总也抵不过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热土,光影掠过看不够唱不尽都是家乡深情的歌。3月19日,山西晋中人赵永胜推出了历经2年精心创作的《晋商老宅摄影系列集》,全部用黑白影调诠释了他对晋商文化的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  相似文献   

14.
王飞 《兰台世界》2016,(11):142-145
从明代实行"开中制"后,晋商贩粮运盐靠贸易兴起,并在《恰克图条约》签订后,抓住俄方市场需求从事茶叶贸易,茶叶贸易是晋商从事的主要商品贸易,晋商从中获得了巨大收益。文章对晋商茶叶贸易情况进行概述,对晋商茶帮兴盛、衰落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没有国家为商人提供基本权益的保障,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晋商的衰落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结局。  相似文献   

15.
个人风格强烈的孟京辉没有玩弄太多花招,而是忠于原作将《活着》改编成话剧。这一次他不想再叙述苦难本身,他只想展现人们面对苦难时的态度和选择有人担心,"孟京辉+《活着》"就像肯德基又出了一款中式米饭。话剧《活着》还没开场,穿着黑色现代装、造型狂野的一群男女便从沟壑中爬上舞台,伴着水滴声默默站了5分钟,接着,在1940年代极具乡土气息的农村场景下,主演黄渤又来了几段迪斯科。余华的小说《活着》对故事的讲述始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44年秋天夏衍写毕他的戏剧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即四幕话剧《芳草天涯》,一直到1952年已经有整整九年未创作话剧剧本了。1949年5月26日,夏衍一行从丹阳急行军赶到沪西,次日,随华野司令员陈毅进驻上海,随即出任上海军管会文管会副主任,接管上海市文化工作。这一时段,他还先后任上海市宣传部长,文化局长等职,并兼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1953年初夏,夏衍忙中偷闲写下了五幕话剧《考验》的初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小剧场话剧从不被认可到占据话剧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中历经波折。如今又一次面临考验,从业人员参差不齐、对艺术探索缺乏野心、对市场无条件拥抱。现在的戏剧人理应重新上路9月19日晚,濮存昕狂喝了一通红酒后窜上舞台,手舞足蹈地开始出演他的第一个小剧场话剧角色:《天鹅之歌》里年老体衰的落魄演员。演着演着,他开始醉醺醺地跟台下认识的观众插科打诨。戏近尾声,导演林兆华忽然也上了台,在何冰扮演的"提词员"的提示下,说了一句《哈姆雷特》中的戏词:"尽管都是些空话,但也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8.
乔致庸吃力地伸出手,想帮地上挣扎着的小虫子把身子翻过来,好不容易够着了,他却突然倒地而逝。长镜头掠过他89岁的年迈身体,从挂着红灯笼的深宅大院里向上摇起来……此时,电视剧《乔家大院》所演绎的晋商故事随着谭晶的一曲《远情》而苍凉收场。  相似文献   

19.
从1727年恰克图开市到20世纪初的几近200年时间里,晋商在恰克图的茶叶贸易一直受到中俄一系列商约的规制。从《中俄恰克图条约》到《中俄陆路通商章程》及第一次修订,再至《伊犁改订条约》及《中俄陆路通商章程》之再修订,晋商在恰克图的茶叶贸易历经了由盛到衰及至归于沉寂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继表现晋商文化的《晋商城宅》荣获中国图书奖后,山西人民出版社又推出了表现传统文化血脉——关公文化的大型摄影画册《关公故里》。1999年1月14日下午,山西人民出版社与运城地委在京联合召开该书的出版座谈会。首都有关单位的领导与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