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电视娱乐节目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娱乐大众、调节生活的功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观众娱乐需求的推动下,形成了与世界接轨的风潮,随着《综艺大观》、《正大综艺》等第一批综艺娱乐节目的热播,到如今以  相似文献   

2.
秦晓华 《视听》2016,(7):149-150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娱乐化表达是电视综艺节目中较为突出和典型的特点。娱乐化表达是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为了追求节目娱乐化的效果而安排的必要话语策略,最终以实现娱乐大众、提高受众文化生活、提高节目收视率的目的。如今在综艺娱乐节目中,主持人娱乐化的表达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拘泥于博受众一笑而已,而是要有能够将"高峰体验"带给观众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从1981年开创至今已成为百姓休闲娱乐的收视首选。本文借助电视叙事的基本理论,对叙事主体之一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三十余年的发展进行梳理。在主体因素及传媒生态变迁的影响下,伴随着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形态的日趋成熟和多元,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在叙事进程中的职能和价值呈现为"简单串联——情感带动——主导娱乐——平等体验——弱化影响"的渐变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在发展至今的近四十年里,我国内地电视综艺经历了晚会、娱乐节目、真人秀节目和文化节目四个阶段。电视综艺节目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面临着娱乐过度化和同质化等困境。综艺节目既要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也要承担媒体的社会责任,特别是要以价值观为灯塔,发挥主流媒体的价值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今中国电视文化的娱乐功能不断凸显,不仅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而且趋向于泛娱乐化的趋势。除了各种综艺娱乐节目充斥屏幕外,严肃的新闻也开始被娱乐化,"真人秀"节目雷同泛滥,具有厚重感的历史也被戏说,电视文化的人文精神严重缺失。本文对此现象作一探讨,呼吁电视媒体应该弘扬人文精神,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6.
电视娱乐节目类型及叙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电视娱乐节目?多年来,许多人都把综艺游戏类节目统称为“电视娱乐节目”,其实这样的概括难免以偏概全,显然不符合电视娱乐节目本来的含义。从我国电视节目播出实际来分析,电视娱乐节目具有多种娱乐类型和丰富的形式,综艺游戏类娱乐节目只是电视娱乐节目的一个重要的种类。  相似文献   

7.
儿童电视娱乐作为一种新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将儿童置于成年人的视野之中,是儿童节目与综艺娱乐节目的结合体.儿童电视娱乐节目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产生出了很多问题,本文作者试分析"儿童娱乐热"对当下电视娱乐生态的影响,并结合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许睿 《新闻窗》2011,(3):92-93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电视的娱乐功能越来越受到青睐,综艺娱乐节目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其后的几十年中,随着中国电视产业经济的高速发展,综艺娱乐节目日益成为电视媒体乃至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王瑞 《青年记者》2020,(8):77-78
当下,电视文化类节目受到社会大众的欢迎,各卫视平台也竞相制作可看性强、视觉技术创新的电视文化类节目,用以替代原有的综艺娱乐节目,从而带来了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复兴。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但电视文化类节目的现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娱乐元素在文化节目中的融合方式当下流行的几大类文化节目中,娱乐元素的融合方式主要有幽默化表达、多维化交互、故事化演绎三种。这三种娱乐元素共同作用,为电视文化类节目带来了全新的“文化综艺+”模式,赋予了传统电视文化节目生机。  相似文献   

10.
于宝莹 《今传媒》2016,(4):39-41
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格局下,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承载的社会功能偶有失调现象出现,影响了受众的审美观与价值观.本文分析了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与社会功能"失调"的症状,并对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未来走向做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1.
张石玲 《视听界》2007,(5):24-26
追溯过往的20多年,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以下简称“娱乐节目”)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从最初以《综艺大观》为代表的综艺表演阶段,到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参与、娱乐阶段,演变到以《开心辞典》、《幸运52》等为代表的益智博彩阶段,再到近两年以《超级女声》、《我型我秀》为代表的电视选秀和大众狂欢风潮,这一次次向娱乐化的转向使中国电视逐渐释放出了娱乐的能量,电视受众的心理也经历了一次次前所未有的“洗礼”。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视节目体系的逐步成熟,以大众娱乐为旨归的电视节目形态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电视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受众接受并认同了目前各种形式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  相似文献   

13.
赵晓萍 《视听》2016,(11):81-82
电视娱乐节目作为大众娱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欢声笑语,推动了电视媒体的飞速发展,也使电视节目的更新速度有所提升。在国际化形势的影响下,各行各业都积极地与国际接轨,电视媒体产业也需寻求更大的发展,要在满足人民群众对大众娱乐需求的同时,提升电视娱乐节目的国际影响力,自主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娱乐节目。  相似文献   

14.
吴炜 《视听》2016,(6):107-108
电视娱乐节目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应运而生,成为人们缓解、释放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伴随而来的大众传播低俗化现象也日益严重,庸俗之风不断蔓延,过度的娱乐化遮蔽了电视的文化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使当今的电视节目有一切都被娱乐化的趋势。与此同时,部分娱乐主持人不惜以语言的低俗化、庸俗化来拉动收视率。本文针对当前在电视娱乐节目主持语言方面出现的问题,尝试给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实现娱乐节目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吕政 《新闻世界》2012,(5):71-73
本文分析了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的现状、存在的不足以及造成这种不足的原因,并探讨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应有的素养。  相似文献   

16.
电视的低俗化是伴随着大众娱乐的泛滥化衍生的。2005年的中国电视是一个被娱乐浪潮所淹没的舞台,娱乐形式在不断的更迭中变换着面孔,有一种一切都被娱乐化的趋势。我们打开电视,海量的娱乐节目在随时随刻地霸占着我们的视听。电视已远远抛弃了10年前的严肃与傲然,不惜以格调的下滑来拉动严酷的收视率,以所谓“大众娱乐”的姿态使电视媒体进入到一种“电视新化”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引进来"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随着这些综艺娱乐节目在我国获得的成功,使得"引起来"的节目不断的增加。但是由于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的差异,"引进来"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不得不进行本土化的改造,以符合本地观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要求。因此本文对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引进来"的本土化改造进行探讨,从而分析我国的本土化思维,以期能促进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电视娱乐节目,即“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①如今,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电视媒体在“娱乐至上”的理念指引下,着力打造了诸如“电视歌唱真人秀”“电视综艺娱乐晚会”“电视文化脱口秀”等类别多样且具有品牌号召力的娱乐节目.比如:湖南卫视近年来着力打造的电视歌唱真人秀《我是歌手》、电视亲子户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浙江卫视推出的电视音乐评论类节目《中国好声音》,东方卫视推出的综艺选秀类竞技节目《中国达人秀》等.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娱乐化细胞无孔不入,于无声中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电视真人秀、综艺类等娱乐节目如火如荼,新闻娱乐化、纪录片娱乐化、谈话节目娱乐化、红色经典被改编、历史被戏说……我们不由得发出声声叩问:娱乐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还是不能承受之重?怎样构建绿色的和谐的娱乐文化?为此,保持敏锐的电视文化批判意识、深怀人文主义精神和加强媒介自律,也许是破解娱乐化困境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电视娱乐精神”的人文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休 《视听纵横》2009,(2):15-17
当下电视娱乐热的兴起与泛化,既是电视回归平民趋向之使然,也是大众娱乐文化强力驱动的结果。电视娱乐运动似乎已成为当今一种引人注目的电视文化现象。随着电视娱乐节目风靡荧屏,社会对娱乐热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负面效应给予了很大的忧虑和关注,从而也引发了媒界对电视娱乐精神的研究和探讨。因为电视娱乐精神的缺失正是导致目前电视娱乐节目“低俗化”问题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