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经过一年的辛勤笔耕,我被县报《武昌报》评为94年度“优秀通讯员”,同时还被县委宣传部授予“优秀新闻通讯员”称号.报社不仅给我发了奖金和证书,而且还给我赠订了一份指导新闻写作的刊物《新闻前哨》.  相似文献   

2.
山东某预备役高炮团组建仅一年多时间 ,在被上级评为“先进团级党委”和“先进预备役部队”的同时 ,新闻报道工作也取得了另人瞩目的成绩 ,先后在军地各新闻媒体发稿100余篇 ,被省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谈及此事 ,该团官兵自豪地说 :“我们有一位善于为新闻报道工作铺路搭桥的‘懂行’政委”。该预备役团政委于海江曾多年从事宣传工作 ,在20多年的军旅生活中 ,他结合工作撰写了许多典型事迹材料和反映部队建设的稿件 ,新闻作品多次在各级报社组织的评选中获奖 ,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新闻工作的亲身体验使他深知…  相似文献   

3.
一位农民通讯员写稿着了迷,不分忙闲闻讯便出征采写,短到一句话新闻,长到四五千字的通讯,但因写作盲目性,半年来连一条一句话新闻也没被采用。自己家承包的11亩责任田却几乎被草荒吃掉。可他为了报上有名,电台有声,前些时又卖掉了200斤红薯干,去省报社送稿了。我敬佩那位通讯员在写稿方面吃苦耐劳、勤奋不息的精神。但是,又不同意他的做法。我们是业余通讯员,不需要“时刻”写稿不止,“业余”乃本职工作以外的时  相似文献   

4.
无悔新闻路     
8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迷上了写作,从此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8年来,他笔耕不缀,执著为文,先后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稿件千余篇,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成了河南电力系统小有名气的"笔杆子",被河南电力报社评为2004~2005年度优秀通讯员、十佳通讯员;2006~2007年度优秀记者;2007年又光荣地被中国电力报社评为河南电力系统仅有的3名先进通讯员之一。临颍县电业局也因此连年被县委县政府、河南电力报社授予"新闻宣传先进单位"、"中国电力报优秀通讯站"、"文化宣传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当他捧出厚厚的几卷新闻作品剪贴本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怎么也难以相信,这些文章竟然出自他──广州军区司令部军训部副部长金凯辉大校之手。作为全区军训部门的负责人之一,他的生活一年到头始终是个“忙”字。可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余凯辉同志自七十年代末开始从事业余报道以来共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新闻作品1000余篇,连续匕年被新闻单位和宣传部门评为优秀通讯员和优秀新闻工作者。因新闻报道成绩突出,他四次荣立三等功,并于1987年被解放军报社聘为“特约通讯员”。同许多踏上新闻之路的同志一样,余凯辉由一名连五个“W”都弄不清的…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衢州化学工业公司公用公司供电所变压器班老工人汪祖华,可以说是衢化广播、电视台、衢化报社的老通讯员了。28年来,他已在公司的新闻单位发表1500余篇稿子,多次被公司评为优秀通讯员。  相似文献   

7.
命运对梁小高似乎过于苛刻,三岁时右腿残疾,过早地失去童年的欢乐;十五岁时被迫辍学,离开了心爱的学校。但他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刻苦学习新闻知识,付出了常人不能付出的努力,取得了不寻常的成绩。6年来,先后在中央及省市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500余篇,其中10余篇稿件获奖。连续六年被焦作军分区评为“优秀通讯员”,所在人武部连续四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今年初,他被河南省军区评为“优秀通讯员”。1992年6月,他被县人武部聘为报道员。为了尽快掌握新闻写作技巧和提高理论水平,在虚心向同行请教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记者摇篮》2009,(11):16-18,15
栾俊学,1959年8月生。从1985年起从事新闻工作,1993年辽沈晚报创刊后一直做一线记者,采写了大量弘扬正气、鞭挞邪恶、社会反响强烈的新闻稿件。从1997年开始,栾俊学连续6年被评为"辽沈晚报名记者",被报社授予"明星记者"称号。这一殊荣是报社前无仅有的。2000年,他被评为“辽宁省十佳新闻记者”,2001年被评为辽宁省十佳青年记者。为此,辽宁电视台国际部还专门拍摄了专题片《记者栾俊学》,将其作为优秀记者的典型向海外宣传。1997年起,栾俊学在要闻部任社会新闻战线记者,继任首席记者、要闻部主任、特别记者调查部主任、编委等职务。他连续6年被评为辽宁日报“优秀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9.
朱俊山 《军事记者》2012,(11):67-67
近几年.南空雷达某团政委刘宝坚持把新闻宣传作为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较好地发挥了新闻工作在推动部队建设中的宣传鼓动作用。该团先后在《解放军报》《法制日报》《空军报》等媒体上发稿400余篇(幅),连续3年被南空评为“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1名新闻报道员连续2年被空军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被南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3名报道骨干因新闻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2  相似文献   

10.
新乡市郊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宽,是多家新闻单位的通讯员。自1975年以来,他两次被评为河南日报模范通讯员,六次被评为市级优秀通讯员。1971年,刘宽上高中时,写了一篇题为《向雷锋学习,努力学好社会主义文化课》的文章,发表在河南日报上,在全校引起了强烈反响。从此,他深深地爱上了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11.
1990年10月25日,富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惠志刚,县残联理事长刘富礼代表台湾“曹氏基金会”,将一辆价值600余元的手摇三轮椅,赠绐了该县老庙乡莫子村农民通讯员残疾青年党升强。党升强1981年冬在一次上山采石中塌伤致残,造成下肢高截伙瘫痪。但是近五六年来,他手摇自制的轮椅,深入附近十余里的村庄、学校、工厂、商店采写新闻稿件,先后在地、县新闻单位发表稿件300余篇,多次被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站和县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1990年3月,又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2.
“我上任后,要让我们团的新闻报道走在集团军的前列。”1992年11月23日,傅开强向团党委立下了“军令状”。他上任第一年,果然实现了诺言。他被军区评为通讯报道先进个人,荣立了三等功。当有人打听傅开强的成功秘诀时,他爱用简短的话语回答:开弓没有回头箭!万事开头难。写新闻是份苦差事,当傅开强正儿八经地坐到办公桌前,才感到这碗饭不是好吃的。几十篇稿件寄往报社,竟没一篇肯出来“露露面”,这下可急坏了他,倔劲一上,便蹬车到了济南。报社一位老编辑热情地接待了他。当老编辑仔细看完他随身带来的稿子后,便耐心地给他讲新闻…  相似文献   

13.
再谈多下去     
湖北日报自从1980年开始抓新闻改革以来,报社内外都很重视天津日报“抓活鱼”的经验,好新闻逐渐多了起来。不过这些好新闻,大部分不是出自记者之手,而是通讯员写的。这件事很值得我们专业新闻工作者深思一番。请看下面的事实: 1980年湖北日报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作品的有两篇,都是通讯员写的;社内评出的28篇好稿中,通讯员写的12篇,通讯员和记者合写的5  相似文献   

14.
衢州化学工业公司公用公司供电所变压器班老工人汪祖华,可以说是衢化广播、电视台、衢化报社的老通讯员了。28年来,他已在公司的新闻单位发表1500余篇稿子,多次被公司评为优秀通讯员。文化低,难不倒汪祖华写稿的起步是非常艰难的。他只念过一年小学,文化程度之低可想而知。开始,他写的稿子语句  相似文献   

15.
新闻要真实;做人要真诚、老实;新闻要快写快发,做人要勤奋、敏捷;新闻处处求新,人的思想、知识要时时更新;……新闻,难道是有生命的吗?否则,怎么会与人生有诸多的相同点?──金天恩日记摘抄因过去同在一个机关工作的缘故,我们太了解金天恩了。他没有搞过一天“专职”新闻,收获的新闻作品却剪贴了厚厚的4大本;他不是出身“科班”,也没有拜过名师,却有一大摞各级新闻单位颁发给他的新闻作品获奖证书;他连续10多年被新疆军区和几家省级报刊评为优秀通讯员,1993年,被兰州军区评为1991年至1993年度优秀新闻干部。这个新闻圈外…  相似文献   

16.
郧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李启东自2000年起,连续3年被评为湖北日报“十佳通讯员”,年年有佳作获湖北日报通讯员好新闻一等奖。2003年,他仅在湖北日报就见报70多篇,其中各版头条10多篇。 1996年,李启东由一名中学教师变成了县委宣传部的专职新闻干部。“没有汗流成河,哪有作品飘香”。他深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通讯员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付出的艰辛。他刻苦钻研新闻理论知识,虚心向“老新闻”请教,坚持“沉下去”,一篇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稿件,频频亮相于各级新闻媒体,在当地名声鹊起。  相似文献   

17.
1993年3月,入伍已两年多的刘玉珩被调到了团报道组。一年下来,竟在省级以上报刊、电台用稿132篇,并被军区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荣立三等功,当他谈起成才的“秘诀”时,深有体会地说:“沉入海底,方能觅得骊珠”。刚到报道组那阵子,小刘一连发稿50多篇都泥牛入海。后来,他向新闻干事请教才得知,搞新闻必须三分写作,七分采访,要有一股沉入基层的钻劲。从此,小刘的脚印就频繁地出现在连队的训练场、士兵宿舍里,寻找探访官兵们的热点问题。一次他在汽车连采访时,一位刚走出驾驶室的战友告诉他一件“稀奇事”:有对夫妻在昌乐县城到…  相似文献   

18.
我沒有进过什么新闻专门学校,也没有迈过任何新闻培训班之类的门槛。我之所以能够连续三年被《华北石油地质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和记者;能够在1990年“石海记者站”通联工作会上连中三元(被评为优秀通讯员,一篇消息和一幅图片分获二等奖);竟然也能够登上了《河南日报》和《中国地质矿  相似文献   

19.
巴山  家元  杨侃 《军事记者》2001,(12):32-32
雁,一个土生土长的记。自1997年以来,他本人连续3年被武警部队评为新闻工作先进个人,1998年荣获武警部队首届“十佳新闻工作”称号,连续5年被人民武警报社评为“优秀记”,并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  相似文献   

20.
济南军区某综合仓库政治处主任李学军,每当发现一个报道苗子时,便如获至宝。三年来,经他发现和培养的报道骨干就有6名被上级机关评为报道先进个人,2名被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仓库也连续三年被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刺头兵”的故事1996年,当时还是分部政治部干事的李学军,在下部队检查工作时,从连队的黑板报中看到一首颇有文采的小诗,他眼睛一亮,立即向连队领导打听这名战士的情况。连长告诉他,这是连里一个有名的“刺头兵”,他的心顿时凉了下来,一连两天他左思右想怎么也不甘心。在临回机关的头天晚上找来了诗作者小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