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卢锋 《视听界》2004,(6):48-50
从心理学的认识一致性理论发展而来的互向模式,对我们深入认识和改进目前的科教电视传播现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互向模式启示我们,在科教电视传播中,既要充分发挥“精英阶层”的作用,也要发挥公众的作用,而且要促使传播进一步改变传播理念,即从科普的“单向传播”向科技传播的“双向互动”转变。  相似文献   

2.
功能研究是中国电视传播艺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电视传播艺术怎样才能发挥对电视生产和传播的功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电视传播艺术的最核心的功能提高电视生产与传播的“效率”,提升电视生产与传播的“品格”,进而对“效率”与“品格”进行了概念界定,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可行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孙宏 《记者摇篮》2006,(8):47-47
传播学派认为,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的产生是由一个中心向外扩散和辐射,形成一个”文化圈”。不同时代的文化传播载体起着连接和沟通的作用。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兴起,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方式呈现多样化、加速度、近距离的特点。作为“地球村街头的公告传报员”(CNN特纳语)的电视媒体因其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再现性和参与性强等传播特点而成为跨越国界和边界的强势媒体。电视是一种大众文化,娱乐性无疑应是电视的主导方面,但是正如一位西方学者说的,在现代社会,娱乐性总是与媚俗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娱乐性…  相似文献   

4.
方言借助于现代大众传媒,形成了新的传播形态。在方言电视传播的背后是强势地域经济和文化的支撑,也是地方电视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寻找突破口的一种探索。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方言电视传播现象,使之走向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5.
张敏 《报刊之友》2013,(3):64-65
面对新兴媒体的强势“来袭”,电视媒体并未集体沉沦,而是凭借其传播介质不容复制的特点,不断提高电视新闻、电视文化、电视娱乐等的生产能力。新媒体时代,一方面,我国电视媒体的增容和增量不断提升;另一方面,电视媒体也在不断求新创新,以便更好应对互联网时代高效强劲的信息流传播对其的冲击,增强自身的抗衡能力。  相似文献   

6.
方言借助于现代大众传媒,形成了新的传播形态。在方言电视传播的背后是强势地域经济和文化的支撑,也是地方电视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寻找突破口的一种探索。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方言电视传播现象,使之走向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电视传播艺术”这一学术命题作了系统的梳理与整合。作者从传播内容和研究思路 ,即电视实践与电视理论中的对立统一的现实切入 ,提出了“电视传播艺术”的命题 ,并对“电视传播艺术”作了内涵与外延的理论界定。同时 ,作者对电视传播艺术研究进行了分类 ,并对这一研究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作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第四媒体——互联网以其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传播范围广、可进行多媒体传播、有着高度开放性和全球交互性等特点迅速崛起,很快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媒体。与此同时,在广大县城,电视凭借其一贯的强势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而县级报纸经过整合和调整,因其对促进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发展的独特作用而继续呈现强势媒体的本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音乐传播”这一学术命题 ,进行了多方位、多视角的深入思考 ,提出并探讨了以下问题 :在电视权力话语的强势传播下 ,音乐传播如何找到自己积极的生存渠道 ;如何在视听关系的现代传播模式中寻找视听艺术的传播方式 ;如何协调多种音乐传播手段的不同传播特性等  相似文献   

10.
电视传播价值的大小深受传播组织、传播环境、社会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把关人”的价值判断和业务素质对电视传播价值的提升与折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作为一名电视传播工作者——电视“把关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判断力和业务素质,才能不断提高电视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崔磊  刘伟娜 《青年记者》2007,(19):73-73
“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是通过电视媒体再现以健康话题为核心的人际传播形态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文章通过对“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传播模式的构建,分析它的传播方式、健康信息流的构成及传播特点,并对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的受众进行解读,提出提升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传播效果的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李新民 《新闻窗》2006,(1):11-13
随着数字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媒介和传输,接收手段层出不穷,昔日拥有绝对传播优势的电视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电视时代”的辉煌渐渐发生变化,“后电视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基于这一观点,本文立足于电视从业者的角度试图对后电视时代概念予以界定,并探讨电视传媒在这一时代的生态、质态、形态和业态变化,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樊新新 《声屏世界》2001,(10):31-31
日益增多的网上新闻媒体,在互联网上聚成了波澜壮阔的潮流。如何看待这种发展趋势?面对信息传播技术革命的挑战,电视如何适应这一新的形势?由于“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功能、传播方式、传播方向、传播机制及传播的社会影响力方面都优于电视,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任务就是要抢先利用各种最先进的电子科技手段来不断完善和提高信息传播的各种功能。同时,从传播观念、媒介形式到人员素质都来一个根本性改变,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国际舆论格局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对新时期的国际传播产生深刻影响,使之呈现出新的特征:新兴经济体在国际传播中崛起,话语权的争夺成为国际竞争焦点,传播主体协同联动形成舆论强势,新媒体的发展加速舆论格局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在电视传播过程中,主持人肩负着“窗口”和“门面”的重要作用,其作用直接影响到节目的传播效果。观众收看电视节目时,主持人的“言”与“行”是被观众的听觉、视觉一并接收的。无疑有声语言是播音主持中审美表达的主要手段,但无声语言与之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因此,作为主持人必须了解和掌握无声语言,并能灵活运用无声语言,做到“言”、“行”一致,以最佳的美学表达来提升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播正在进入网络时代。迅速崛起的因特网,使新闻传播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个时代将使新闻传播由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汇聚向全新的全球性信息网络——因特网。在美国,1998年人们上网浏览的时间已超过看电视的时间,由于互联网的冲击,电视观众减少了30%,工业社会的强势媒体——电视,正在丧失自己的“霸主”地位。虽然,报刊由于自身的特点受到冲击小一点,但无疑是受到广播、电视冲击之后的又一次重创。  相似文献   

17.
邓冲 《视听纵横》2002,(3):42-44
媒体化进入新科技时代,信息交流和沟通的方式产生了划时代的变革,从单向传输到互动交流,从散点式的新闻传播到全方位的信息轰炸,新的传媒崭露头角,而老牌强势媒体也不断寻求并推出新的交流方式。在这些热门的传播模式中,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影响日益扩大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8.
吕艳  丁玲娜 《青年记者》2007,(3):124-125
公交移动电视的数量及规模扩张是近年来一大亮点,在传递新闻资讯类节目上所具有的优势日渐显露,成为这类节目的一个潜在强势传播载体。公交移动电视的特点决定了它是新闻资讯类节目的良好传播渠道。首先,封闭空间所形成的强制性传播使受众群得以保证。对乘客来说,封闭车厢里安装的移动电视接收机是不可抗拒的信息传输体,只要坐立于车内,都会有意无意地被迫收看来自移动电视的节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彭军辉  周欢 《青年记者》2006,(16):41-42
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各地的大众传媒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而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各新闻媒介中的受众观念变革。因为它打破了以往“以传为中心”的传播模式,逐渐走向“以受众为中心”的符合全球传播观念发展规律的全新传播模式。本试图通过对我国新闻报道中受众观念的演变、传播中心的换位进行观照,并对受众地位强势化在当前新闻传播中的体现加以描述,从而探讨应对这种强势化趋势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全球化文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全球化文化的同质化和趋同化,使经济强势的国家文化输出加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通讯卫星、光纤电缆、电子媒介、国际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电视跨国传播的全球化体系已经形成。并造成了强势国家对弱势国家经济和文化的“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