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348年黑死病与理性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死病促进了西欧社会理性意识的觉醒。首先,面对突如其来的黑死病,教会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各种各样的解释应运而生,打破了教会维持下的绝对标准;其次,面对黑死病,教会和权威机构无法向人们提供有效的应对方法,从而引发了个人救赎和理性应对的趋势。第三,从黑死病的后果来看,黑死病冲击了中世纪思想意识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享乐主义、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思想开始萌生。  相似文献   

2.
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众多瘟疫中危害很大的瘟疫之一,它是中世纪历史上的一次惨重的生态灾难。中世纪英国黑死病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造成人口大量死亡、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并对居民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引起了整个社会不同程度的恐慌和混乱。黑死病爆发后,上帝在人间的代理者——英国教会作出了种种的应对措施,尽管成效不够理想,而且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但这是由当时社会客观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经济危机肆虐,各国经济发展减速,大量金融机构和工厂纷纷倒闭破产,大量人员失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受到了极大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世界近乎惊慌失措,把眼光投向东方的中国,盼望中国采取积极措施,来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祖国、我们党  相似文献   

4.
1348年黑死病传入英国并席卷全境,此后同种鼠疫病在英国断断续续爆发多次,直到1664-1665年“伦敦大瘟疫”后才逐渐销声匿迹.14至17世纪的疫病对英国社会各方面都造成了深刻的冲击,本文通过对黑死病在英流行的原因、社会各界在疫病爆发时的生活状况和应对举措,一窥当时的英国社会生活和医疗状况.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着教学评价主体缺失状况,即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而导致评价主体的权力丧失或部分丧失,不能履行评价的职责和义务,没有发挥或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教学评价的效果。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避免教学评价主体缺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口统计学资料与疾病相关因素,领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北省武汉地区68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积极应对与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朋友支持、其他支持、总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消极应对与文化程度、过去一月经历的症状、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人的支持、总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患者采取的应对方式与人口统计学资料、疾病相关因素及社会支持有关,医务工作者应注重评估影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患者应对方式的相关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鼓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患者采取积极的方式去应对。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大学生厌学现象,厌学现象的存在给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大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有其社会的、学校的、和个人自身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犯罪现象逐年增多并出现多样化趋势,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犯罪的现象有其产生的社会环境、家庭、心理因素及教育机制等多方面的根源。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和办法,加强内部管理和实践教学,与社会司法积极合作,预防其犯罪,提升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为了应对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素养,我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人力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成人教育作为与社会相连的一项事业也必将受其巨大影响。成人教学是保障成人教育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我们应直面WTO的冲击,趋利避害,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社会形成一种特有的二元结构,即代表王权的国家和代表神权的教会同时并存,它们之间的权力争夺深深影响到整个中世纪的社会发展形态。始于16世纪的英国宗教改革,彻底变革了英国社会的统治权力格局:世俗政府首脑国王成为英国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的最高掌控者。宗教改革对英国大学与世俗政府关系状态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巴黎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引入社会角色概念,分析中世纪巴黎大学可以看到:诞生之初,大学与教会之间存在广泛的互动关系;大学满足了教会对宗教人才与信仰知识的期望;大学在行为模式方面具有极强的宗教性.在随后的发展中,世俗权力对大学控制不断增强;世俗希望大学培养世俗人才以抗衡教会;大学在行为模式上也趋于世俗化.巴黎大学处于宗教角色与世俗角色冲突之中,然而这种冲突却对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组织结构等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宗教是一种超世的信仰,但具有巨大的世俗价值:宗教信仰给生活在并不完满的俗世中的人们以巨大的心灵安慰;宗教满足了世俗社会对伦理道德的需求,有助于俗世人强化善恶因果律和天理良心观;宗教为俗世民众正视人生苦难提供方便之门,给人类超越死亡恐惧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4.
王蒙在新时期之初的意识流小说属于“伤痕文学”,但他的意识流小说与“伤痕文学”的主流存在一定的距离,没有一般性地展示苦难和表达忠诚,而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关怀和世俗化理解。王蒙的意识流小说的这一精神意向在90年代的“人文精神论争”中得到了体现,他所肯定的世俗化潮流具有对一元化意识形态的消解意义,但却忽视了世俗化可能具有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被视为新一代幻想文学代表的英国作家尼尔·盖曼(Neil Caiman),在其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坟场之书》中,一方面传承了英美哥特文学中的“黑色”元素,另一方面对哥特文学传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与颠覆,创造性地运用陌生化效果、幽默元素、“过山车”游戏等策略改变了哥特小说中原有的恐怖趣味和模式化叙事,从而以惊人的想象力打造出一个儿童式的“哥特世界”,彰显出儿童文学作品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刘荒田“闲话”式杂感具备两个特征,一是“置身其中”的草根性,二是浓浓的闲适意趣。写“俗”、入“俗”、品“俗”的“世俗书写”,植根现实土壤深处而深刻剖示人情世态,处处见大雅,在人腥气、土腥气与烟火气之中,氤氲着书卷气。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马克斯·韦伯的生平及思想理论体系,认为韦伯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刻板、紧张的时代,他本人一生都始终处于政治生涯与学术世界的紧张和冲突之中,一方面遵循着严谨的生活作风和道德戒律,另一方面则不断向现实提出挑战和批判。这种在价值观和政治方面的二元化取向几乎贯穿于韦伯整个关于社会的学说之中。韦伯学说中埋藏着丰富的哲学意蕴,他以西方近代文化为研究的出发点,从文化史的角度探讨世俗社会与宗教及东西方社会诸现象的文化根源,追寻其发生学的意义。他的理论和学说庞杂深奥,很难将其简单归于某一类。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韦伯学说所涉及的学科除了社会学以外,经济学、哲学、政治学、宗教学、管理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及其研究方法在韦伯的著述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内涵丰富,淋漓尽致地描写了西方殖民者对南部非洲土著黑人的压迫。通过后殖民理论探讨莱辛的暴力观,说明黑人的反抗是殖民者压迫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而暴力则是黑人反抗殖民者压迫的有力手段,表现了黑人的反抗意识和莱辛的暴力观。  相似文献   

19.
海子作为20世纪的天才诗人,开创了中国当代感伤的浪漫主义先河。西方死亡哲学将死亡定义为人生的警醒者,激发人们质疑现有的人生价值,追求人生的真谛。由于时代造成的悲剧性格,海子认为在现实世界中难以找到归宿,在诗歌中大量描写死亡意象,抒发对世俗世界和物质生命的排斥感,并且最终选择了献祭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小说《黑暗的心》讲述了马洛非洲之旅伴随下的精神之旅,在东方主义和殖民地权力话语理论考察下,该小说透露出后殖民主义意识。通过马洛的所见所闻,作者康拉德呈现了被西方殖民者丑化后的非洲殖民地——东方世界——的一个影子,以及当地黑人妇女被剥夺话语权的境况,同时,康拉德还通过马洛的所思所感,进一步消解了西方对东方的种种谬误,并展现了失语的殖民地妇女寻求走出沉默的渴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