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应重视学术手稿的收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近来,笔者有幸阅读了阎康年同志著的《牛顿的科学发现与科学思想》一书,在受惠于该书的同时,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该书的作者在论述牛顿的科学发现和科学思想时,不是凭二手材料进行简单的推断,而是引用大量的当年牛顿亲笔记录并留存至今的手稿作为佐证,书中的许多观点和论据大多是作者在研究牛顿手稿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来的。因此,该书的观点是比较客观公正的,如今该书已成为国内有关牛顿研究的经典文献之一,可以说该书及其作者和读者均得益于当年牛顿记录下来的那些手稿。写到这里笔者不由地想起了一则报道,在1987年9月,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图书馆馆长沃伦·B·库恩在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作学术报告时谈到:在大学图书馆中,显得日益重要的部门是收藏部,该机构是收藏学术手稿和珍本图书的中心,该中心在许多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书由芝加哥的美国档案学会出版。在关私人档案和手稿的管理涉及若干法规问题,这方面国外走在我们的前面。该书对于法规问题进行了阐述,颇具借鉴的意义。饶有趣味的是,书评者对该书涉及的口述史以及医案的所有权(版权)等问题作了评价,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3.
正德国地质地理学家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1868年至1872年间对中国进行了七次地质考察,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在其去世后,由其学生E.蒂森将其在中国旅行时的日记、部分手稿和一些私人信件整理成书。近日,该书经李岩、王彦会译成中文,列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于2016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不同于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的五卷本传世巨著《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手稿是由作者亲手书写的稿件,是文本唯一的来源,极具珍藏价值.在电子媒介时代,手稿依然是学习、欣赏和研究的重要资源.文章从手稿收藏的历史源流和对其价值的利用开发两个方面,分析手稿在现代图书馆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世喆  颜晗 《档案管理》2021,(4):38-41,46
关于手稿与档案的关系问题,中西方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我国,手稿是档案的一部分.而在西方,一般认为手稿与档案是相对立的关系,或者认为手稿作为私人档案与公共档案相并列.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中西方对档案一词界定的不同.这种不同又源于中西方档案管理实际与档案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介绍手稿的国际编目标准及其发展,以ISBD、AACR相关规则为依据,探讨手稿资料的著录原则、细则及与普通图书的编目差异,并对采用MARC 21进行手稿资料编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参考文献7.表1.  相似文献   

7.
英国大英图书馆拥有18000000册图书,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宝库之一,它保存着各个时期、各种文化的大量信息.1993年大英图书馆在其2000年战略目标中承诺将成为获取、贮存和传输电子文件的中心.此外,大英图书馆为本地读者和通过网络技术访问的外地读者,进入书库的最大途径作了认真调查研究,该书库包括书籍、期刊、专刊、手稿、邮票、声像记录品.  相似文献   

8.
《镇江沦陷记》是记录日本侵华罪行的珍贵文献,是包含爱国热忱的伤城记忆。其手稿三度竞拍,成为体现民间力量文化自觉的盛世佳话。其作者张怿伯则有从辛亥革命功臣到民族工商业者的传奇人生。《镇江沦陷记》原版书一册珍藏于镇江市档案馆。关于该书及其作者详情,本刊今年第5期已有专文作了介绍。现将该书内容在本刊连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镇江沦陷记》是记录日本侵华罪行的珍贵文献,是包含爱国热忱的伤城记忆。其手稿三度竞拍,成为体现民间力量文化自觉的盛世佳话。其作者张怿伯则有从辛亥革命功臣到民族工商业者的传奇人生。《镇江沦陷记》原版书一册珍藏于镇江市档案馆。关于该书及其作者详情,本刊今年第5期已有专文作了介绍。现将该书内容在本刊连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镇江沦陷记》是记录日本侵华罪行的珍贵文献,是包含爱国热忱的伤城记忆。其手稿三度竞拍,成为体现民间力量文化自觉的盛世佳话。其作者张怿伯则有从辛亥革命功臣到民族工商业者的传奇人生。《镇江沦陷记》原版书一册珍藏于镇江市档案馆。关于该书及其作者详情,本刊今年第5期已有专文作了介绍。现将该书内容在本刊连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