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7,(1):158-161
徽州古村落古祠堂具有独特的整体布局、设计和内部装饰,是徽州文化的见证,体现着丰富的儒家文化内涵,承载了徽州文化思想。主要阐述徽州古村落祠堂的建筑规划和文化特征,介绍徽州祠堂的建筑风格,剖析徽州祠堂的建筑结构,重点解析徽州祠堂中的古戏台的结构和建筑装饰。  相似文献   

2.
由现存的11座徽州古戏台共同构成的"祁门古戏台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聚福堂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聚福堂古戏台继承了祁门古戏台"祠内戏台"的典型建筑布局形式,属于活动式戏台,其在建筑形制上更是继承了徽派建筑形制特点。由聚福堂古戏台建筑布局形式入手,分析了古戏台的建筑形制特点及其典型价值特征,探讨了徽州古戏台的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3.
武侯祠地处勉县城西九里。现有大殿、献殿、崇圣祠(寝宫)、钟楼、鼓楼、琴楼、琴台、牌楼、乐楼等建筑,布局严谨雅致,规模宏敞。此祠始建于公元263年。《三国志·诸葛亮传》载“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邵阳学院校园内主景建筑——教学楼和图书馆外环境空间的构成、延续和融合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点状校园布局中主景建筑的规划布局应该考虑学校的历史传承,注重保持校园空间结构、建筑风貌的整体性和延续性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清末,地处川南盆地边缘的叙永县城,由山、陕商人建造了一座雕梁画栋、殿宇巍峨的会馆建筑——春秋祠,春秋祠是晚清叙永县社会发展的产物.笔者认为其建筑成因与叙永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清代快速发展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CAD软件用于绘制建筑工程图,其布局空间的功能和作用往往被制图人员所忽视。鉴于实际工作和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因对布局空间概念的生疏而导致制图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对CAD模型空间和布局空间的比较,阐述布局空间在图样比例、标注样式、各种符号的绘制,以及图层控制等方面操作更为简便的优势和特点,并详细介绍布局空间中的图样比例设置、尺寸、文字及各种符号等注释性图元基于制图国家标准的绘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郑成功战车车轮与古炮金门的延平郡王祠,乃一仿古宫殿建筑。祠址位于夏墅村后高岗,视野宽阔,为当年郑氏海上观兵之处。  相似文献   

8.
明代修建的冶官祠应是一座多神居住的祠院,大孝王是其中的一神。即大孝王祠在建筑上属于冶泉祠的一部分,两者在本质上并无关联。在刘章、刘将闾与刘景三人中,大孝王祠祭祀的最有可能是城阳景王刘章,是此地刘章后人为祭祀先祖,歌颂先祖功绩而建的祠庙。  相似文献   

9.
公元6世纪,汉传佛教传入日本,此后日本的佛教建筑深受中国影响,对中国佛寺多有模仿和借鉴,但又有不同于中国的特色,非对称就是其中之一。比较中日佛寺的布局,分析日本佛寺布局中的非对称特征及非对称在日本其他建筑形式中的体现,可以了解空间观念、自然因素、审美观和宗教等方面对于日本建筑形成非对称布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涌泉寺在寺院选址、建筑布局、建筑外观造型与室内空间、建筑环境营造等方面均具有独到之处,蕴含了丰富的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与历史价值,其较大的空间体量与灵动的艺术形式给人以直观的深刻感受,体现了福建山地佛教建筑中高度自觉的审美能力和精湛的空间处理技巧,是传统佛寺建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蔡华  张平乐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8):65-67,75
佛教寺院的院落式空间布局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主要有以塔为中心的世俗性院落式空间布局,以殿为中心的礼制性院落式空间布局,以塔、殿并重的院落式空间布局和以佛殿和法堂为主的院落式空间布局.所有佛教寺院的建筑功能均围绕佛、法、僧"来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强大张力和高度适应性表现出了宁静平和的佛理、宏奥博深的佛法与含蓄内向、充满着理性精神的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2.
传统庭院空间是能代表中国传统的典型空间方式.从传统庭院空间的内聚性、外向性和二元性三方面为出发点,分别举例探讨了传统的庭院空间在现代公共建筑内应用时的空间转换方式,为以后的同类设计为了一定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3.
苏州光福圣恩寺是一座与明代皇家有着特殊关系且沐浴着明代皇家"圣恩"的寺院。明初洪武十四年(1381),明太祖朱元璋召见该寺寺僧,亲自书写条幅送之,并赐予丰厚的赏赐;同时,朱元璋还为该寺写下数首诗作。明正统八年(1443),该寺又得到皇上明英宗朱祁镇所赐的"天寿圣恩禅寺"的匾额。"土木堡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又于天顺三年(1459)再次赐该寺"圣恩禅寺"匾额。入清后,康熙帝多次南巡,在处理北边与沙俄战事及外交事务的同时,康熙于二十八年(1689)第二次南巡时,至苏州光福邓尉山,并驻跸圣恩寺,且为该寺"面赐御书‘松风水月’和帑金二百两",还为该寺写下了诗作。康熙此举,不乏与前朝有作为、有威望的开国皇帝对话以一较高低的心理,但更多的却是希望这座沐浴着前朝皇家"圣恩"光辉的寺庙,也抹上大清皇家的"圣恩"光芒,并希望能借之化解江南僧俗对满清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4.
在清代的太原府,晋商对戏曲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剧场建设,包括其家宅内的庭院剧场,家族共有的祠堂剧场,及对公共剧场主要是神庙剧场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永欣寺始建于梁陈时(502 589),原址在湖州青塘门外,宋以后曾改名永福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建,后废圮。陈隋间,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曾在永欣寺习字数十年。他书写的《真草千字文》,书体法度严谨,笔力遒劲,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唐宋以来,初学书法者常以此作为临摹范本。所以,永欣寺不同于一般寺院,为海内外史学家所重视,在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献世家”的韩元吉(1118-1187),南渡后流寓江西上饶,尝宦闽中,知建宁.兹据丛书集成初编武英殿聚珍本,参以文渊四库全书本,对其著《南涧甲乙稿·东岳庙碑》勘误校订,加以疏证.通过对泉州东岳庙建造年代、创建人及其规制,以及该庙遂为“一郡之精神命脉系焉”之成因的阐释,窥视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发达与民间信仰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闽王祠灰塑与彩绘艺术是福州传统祠堂装饰的典型案例。它饰域完整、工艺丰富,展示了传统建筑装饰工艺的审美特色;题材鲜明、表意通俗,体现了闽东祠堂装饰文化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典型特征;造型秀逸、格调清丽,充溢着“海滨邹鲁”的福州人文底蕴和闽东独特的海洋文化气息。闽王祠灰塑与彩绘艺术的造型语言和审美样式丰富了福州祠堂文化的审美内容,同时也为闽东灰塑彩绘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文化审美支撑。  相似文献   

18.
太清宫乃唐朝地位极为尊崇、极为特殊的尊祖重道的大道观,同时也是当时道教的最高学府,道教的学术研究机构——崇玄学、崇玄馆的办公所在地。唐玄宗及其后诸帝出于政治、宗教等方面的需要,其道教造像秩序以尊祖崇道、外儒内道为设计理念,依据造像人物的政治地位和政治身份,在选材用料、比例大小和在建筑空间中的安放位置方面,进行政治上和宗教上的匹配设计和空间安排,将祖先崇拜、道教信仰和政治艺术整合为以造像艺术为中心、以道教科仪为特色的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19.
戎州山谷祠系戎州人士为纪念黄庭坚而修建,建于南宋,迭加修茸,至今已达七百余年。戎州人曾在山谷祠共祭诸葛亮,建筑总体共三合两分。山谷祠自修建以来,便对宜宾的文化交流和文化繁荣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是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交流融汇的一个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20.
宗祠楹联是宋元以后宗族社会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是祠堂文化的典型产物。三明宗祠楹联文化蕴涵丰富。有的反映祠堂的祭祀功能;有的追祖溯源,崇仰故土祖根;有的表彰先贤,表达对先人的顶礼膜拜;有的则训勉后人,激励家族不断进取。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记录着各家族的繁衍生息、荣衰变迁,为我们探知三明祠堂文化、了解三明宗族发展的历史以及研究三明历史文化名人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同时,它们又以宗经明道、敦品立德为要旨,对促进社会和谐有序与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