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报业竞争正不断从中心城市向地市级城市延伸和扩散。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国内强势都市类报纸在跨区域扩张战略的驱动下,相继涌进地市报市场,争夺地市报的市场空间与份额,由此引发了我国报纸新一轮区域化竞争的热潮。一办报是使命,经营是生命。全国地市级党报在普遍自收自支的情况下,在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坚定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2.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蓝海战略”,概括起来是两个渗透:在城市内部,向社区渗透;在城市外部,向其他地市渗透。它释放出的一个信号是:地市级党报如何面对国外传媒集团和省会报纸的双重挤压,已成为当今地市报不能不思考、不能不研究、不能不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立宗 《新闻前哨》2002,(12):22-23
中国加入WT0后,报业竞争将呈现什么态势,地市级党报面对国外传媒集团和省会城市报纸的挤压,应该怎样改进管理,创新管理,使我们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这是当今地市报人不能不思考、不能不研究、不能不回答的问题。“狼”真的来了国际传媒集团的进入,给中国报业带来了挑战。然而,对于地市报来说,又多了一层压力,这就是省会城市的大报,特别是都市报和其他生活类报纸向地市扩张,使地市报受到严重的威胁。近几年,这类报纸已经渗透到地市乃至县市、乡镇的报业市场,其发行量在当地已经逼近甚至超过地市级党报。这类报纸将以…  相似文献   

4.
中国报业大战烽烟四起,越来越多原本偏安一隅的地市报被拖进激烈的报战之中。由于省会城市报业市场资源的分配格局相对确定,市场空间日益狭小,省城报纸开始向省城之外的“外围阵地”发起猛烈进攻,有人惊呼:地市晚报与省会报纸的“巷战”真正开始了。在此态势下,地市晚报何去何从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5.
杨怡 《青年记者》2009,(24):66-66
近几年,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处于报纸末端的地市报(主要指晚报类)受到威胁最大。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地市报同人不禁要问:地市报还有发展前景吗?笔者认为,地市报如能找准定位,不断创新,不仅不会被取而代之,相反还会发挥不能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地市报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当前,报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广告,地市报想要在竞争中胜出,必须实行差异化的经营策略,而零售广告为地方报纸差异化经营策略提供了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我国零售广告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零售广告的潜在市场巨大。但是潜在市场并不等于现实市场,如何把潜在市场转化成现实市场,是地市报经营管理层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个崭新的课题摆在地市报尤其是生活类地市报人面前:当国际国内发生重大新闻时,地市报如何报道?按照以往的惯例,“上面怎么报,下面就怎么报”。可是,这样的做法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生活类报纸是走向市场的,其受众不满足于所获取的信息与其他媒体雷同,令人可喜的是,一些地市报特别是生活类地市报已在这方面迈出了探索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给各类报纸提出了与这一新体制相适应的课题。作为地市党委机关报的地市报,由于自身实力比较薄弱,所处环境相对封闭一些,所以总体说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步伐显得慢了一些。而新形势下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已容不得地市报犹豫徘徊。地市报必须振奋精神,调整战略,迎接挑战,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多年来,地市报对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地市党委、政府的决策,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这种作…  相似文献   

9.
报业竞争的烽烟早已在一些中心城市燃起,并逐渐向地市报的“地盘”蔓延。短短几年间,来自中心城市的各类报纸分流了原地市报的大批读者,而且改变了读者对新闻的阅读兴趣和评判眼光,使其对地市报“几十年如一日”的老面孔很不满意。随着中心城市报业市场的逐渐饱和,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各大报业集团将把目光瞄  相似文献   

10.
杨尚聘 《传媒》2001,(10):16-17
近年来,报业竞争十分激烈,地市报的生存环境日趋严峻。虽然由于大部分地市合并,大部分地市报拥有两份或更多的报纸,但是,过去一个地区一张报主导市场的局面打破了,大量报纸的涌入,报业市场成为了一个共同竞争的大市场。虽然按照权力结构配备新闻资源的状况一时不会改变,但新闻  相似文献   

11.
掂着一份份越来越厚的报纸,看看大多数仍然是对开4版或四开8版的地市报,分明感觉到两者的竞争,就如拳击赛场上轻量级选手与重量级选手之间不平等的较量.仅从纸张数量这一点上,厚报就相对吃香。正如有的人说:订一份数十版的大报,每天花费多不了几毛钱,但每月的废纸还能多卖不少钱哩。地市报尤其是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市报,盲目扩版在办报上,经济上,发行上,目前都是不允许的。那么,在这场不平等的较量中,地市报只有等待打败呢?还是也可以如黔驴技穷的故事那样,庞然大物般的黔之驴被生气勃勃的小老虎吃掉? 地市报的数量劣…  相似文献   

12.
面临新世纪即将到来,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地市党报,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业间竞争已是不可避免的矛盾。那么,在竞争中地市党报应当如何继续发展?如何尽量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本文将对一些地市报在进入市场中的某些误区进行有益的探讨。 一、追求大而广的误区 地市报如何进入市场,目前虽无一致的看法,但一批目光敏锐、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报业老总己经提出了新的思路,他们响亮地提出党报进入市场,要“兼顾两头”、“进入家庭”、“立足都市”的日号,而且有的已经付诸实…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国大约有882种地市级报纸,由于地市报报道视野的局限,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地市报实力较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市报大多规模小,创收少。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市场风云,地市报这支庞而不壮的团队深陷重围,  相似文献   

14.
努力办出地市报的地方特色,是地市报进行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地市报保持旺盛生命力,抢占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 地方特色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历史沿革、地理条件是一个方面,但最重要的应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读者的思想文化素养。应当说,报纸的地方特色就是报纸依赖于所辖地区个性而体现在版面上的独有的色彩和风格。特色来源于个性,是个性的体现。个性越突出,特色越鲜明。地方“个性”反映得越充分,报纸的特色越浓郁。 任何事物都有共性和个性,地市报的新闻宣传也不例外。一个地区相对…  相似文献   

15.
地市报是中国报业下一轮发展的主要增长力量。地市报业经济受到城市化加速推进的拉动.受到出口主导型经济模式向消费主导型模式转型的刺激.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地市报业处于单一报社垄断格局.缺少竞争.地市报纸未能及时升级换代,未能开展有效的报网互动.成为地市报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迅猛发展,从省城通往各地市的时间越来越短,省城里的都市类报纸在各地市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大,有的报纸甚至直接在部分地市办起了地方版。面对省城都市类报纸的冲击,地市报如何立足实际增强新闻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面对电子媒体和中心城市都市类、生活类报纸的挑战,地市党报在提高文字报道质量的同时,如何加强图片新闻策划,发挥图片新闻优势,建立起适应竞争的地市报图片新闻体系,颇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业间竞争已是不可避免的矛盾。那么,在竞争中地市报应当如何继续发展?如何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本文将对一些地市报在进入市场中的几个误区进行有益的探讨。 一、追求大而广的误区 地市报如何进入市场,目前虽无一致的看法,但一批目光敏锐、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报业老总已经提出了新的思路,他们响亮地提出地市报进入市场,要“兼顾两头”、“进入家庭”、“立足都市”的口号,而且有的已经付诸实施,并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果。与此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为片面地追求轰动效应,也步入了一些误区,脱离了…  相似文献   

19.
明磊 《新闻前哨》2001,(2):38-39
由于报业竞争的加剧以及互联网的强力冲击,地市报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通过多方面的市场调查研究,表明时事新闻是报纸吸引读者的一大亮点,加大时事报道对地市报来说势在必行。 首先,地市报的时事新闻应该做到“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目不暇接。现在城乡读者群有了新的变化,他们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强烈要求改善精神文化生活,他们希望从报纸上不仅仅能了解国内外大事,还要能寻求工作和生产经营上的指导,他们希望报纸为他们多提供内容丰富、形式…  相似文献   

20.
从近几年国内新闻界竞争的日益加剧、报业和广电集团的不断扩大和入世后国外媒介巨头的入境,不难看出中国传媒业迎来一个结构调整、行业整合、购并合作频繁的时期。媒体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对于地市级的媒体,尤其是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与境外媒体面对面竞争为期不会遥远。近年来,地市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横向来看,地市报业的规模仍然较小,影响力大多只局限于本地,市场空间狭窄,市场拓展的难度较大,入世后面临的形势会更加严峻。 规模小不可怕,可怕的是市场化产业化水平低当然,地市报业的发展规模以及发展水平要受到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