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无论是三岁幼儿还是耄耋老翁,对于"学习"这种行为都不会感到陌生。我们可能会在课堂里学习一门学科,也可能在生活中学习使用新的智能手机,学习行为时常在不经意间在我们身边发生。学习总给我们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说它熟悉,是因为我们每天可能都在进行着学习的行为;说它陌生,是因为我们很难去定义"什么是学习""学习是如何发生的"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既熟悉又陌生的学习。学习到底是什么关于学习的定义,心理学家有着较为一致的观点,他们认为广义上的学习是指,人在生  相似文献   

2.
201O年初夏,受聘为武汉大学楚天学者特聘教授的他从剑河之畔走来了.重新回到了这块熟悉又陌生的土地。熟悉,是因为他的心从来没有离开过;陌生是因为它的快速发展又使他感觉自己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正>湍流,一度被人们称为"熟悉的陌生人"。说它"熟悉",是因为它无处不在,上至宇宙星系的时空变化、星球内部的翻滚流动,下至滚滚奔腾的熔岩;远至波涛汹涌的海洋,奔腾不息的河流,近到日常可见的锅炉、反应器、涡轮和水泵中的流动等,到处可见湍流的身影。而说它"陌生",则是因为自1883年的雷诺湍流实验至今,众多物理  相似文献   

4.
民间年画——门神,对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熟悉是因为过年时会随处可见,陌生是因为太过于平常而视而不见。本课运用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对年画门神的好奇,运用中国红有色卡纸及水粉颜料作画,使其形成对传统民间美术的新体验与新思考。  相似文献   

5.
万有引力定律的表示式为:F=G mr1m22。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是建立在将其做“上下分解”分为上下两个组成部分的基础之上的,即分解为F=G((mr1m2)2),而且又特别注意到并强调了该式下面的(r2),所以才有“距离平方反比定律”的通常表述。但我们也可将该式做“左右分解”分为左右两个组成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再重新来认识和理解该式,即分解为:F=G(mr1)(mr2)。我们可以将(mr)称做质点m在r处的“引力密度”或“引力单位的个数”;它与质点的质量m成正比,而与距离r成反比。由前式可知,两个“引力密度”或“引力单位的个数”之间不是“加和”关系,…  相似文献   

6.
九成宫的再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成宫”对于热爱中国文化的人来说可能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知道欧体的《九成宫醴泉铭》碑帖,陌生是因为很少有人到过九成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自70年代末就对陕西麟游县进行了多次考察和发掘,证实麟游县新城区即是隋唐离宫之冠——九成宫的所在地。这一考古成果已被《中国文物报》评为1994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7.
社会竞争激烈,要求人们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恩,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它是因为感恩是人最基本,最动人的一种情感,也是一种高尚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体现,但是,我们又对它是那么的陌生,因为,我们总把它隐藏在内心深处,即便是对我们最亲的人,我们也不屑去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恩之情。学会感恩,是一种情怀,学会感恩,更是一种情操,因此我们为何不去试着学会感恩呢?提倡感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正"一炷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闲。"对于焚香乃至香文化,绝大多数人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历史悠久的焚香传统至今仍在,寺庙道观、乡间祠堂等场所如今香火依旧,不少家庭仍保持着焚香习俗;不过,若将焚香提到香文化的高度,也许人们就陌生了。我国用香历史久远,早在4000多年前,古代先民就开始熏烧香草、香木,用来净化环境、驱虫辟秽、防治疾病或祈祝神明、祭祀祖先。熏香陪伴着中华民族走过数千年,香文化  相似文献   

9.
从许多方面来看,这也是名符其实的。它是人类所知的最强大的破坏者,其巨大引力使得任何闯入它附近的物质都有去无回。黑洞的内部是一个隐秘王国,任何旅行者走近它的边界都不可能生还。我们之所以能看到黑洞,仅仅是因为它捕获的猎物并非悄无声息地毁灭,而是  相似文献   

10.
《科学生活》2014,(11):58-59
颈椎病是人们“熟悉”而又“陌生”的疾病。说“熟悉”是因为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设备的广泛运用.“低头族”颈椎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6—9倍。、另外不正确的姿势、长时间操作电脑、空调的乱用等,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非协调状态,颈椎失去了稳定的保护,颈肩问题与我们如影随形,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小引在绚丽多彩的科学百花园中,有一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奇葩。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源远流长”,在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历史长河中,一开始就孕育着它的萌芽。说它年轻,是因为它近二、三十年来才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内成功地应用,大放异彩,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它,就是预测科学。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离不开思维。正确的思维,使人类立于主动,减少盲目性,对人类活动起积极的指导作用。反之,则会把人类的  相似文献   

12.
自牛顿以来,每个小学生都知道,苹果从树上掉下是因为存在引力。人们毫不怀疑地信奉着这条理论。然而,引力究竟是什么?它以什么状态存在?没有人能回答,也没有人能感知到它,我们只看到它带来的后果:苹果往下掉,地球绕太阳转……。牛顿把一个神秘现象——下落的苹果,换成了另一个更为神秘的现象:看不见摸不着的引力,它能克服任何距离引起事物的变化。牛顿的解释高深莫测,丝毫不逊于把苹果落地说成是上帝所为。但人们却把这条理论视为宇宙存在的基本状态。然而,宇宙果真就是如此吗?事实上,牛顿只不过提出了一种能够解释苹果为什…  相似文献   

13.
用一句话来形容康达尔,就是一首歌的名字:"最熟悉的陌生人".说最熟悉,是因为我们成立于1979年,并在1994年11月上市,是农业行业里的第一家上市公司;说陌生,是因为近十年来我们在农业上一直慢半拍,精力放在了房地产开发、出租车、城市供水等行业,渐行渐远. 我从2014年11月担任总裁,正好赶上康达尔上市二十周年,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结合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康达尔自身的特色,以及管理团队的优势,我们将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和清晰:领先的农业金融综合服务商.就最近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农业、金融领域的政策,尤其是供给侧改革,谈—下农业及我们公司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宇宙间,没有一种天体比黑洞更能说明引力的成势了。黑洞不是黑的,也不是一个空洞,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天体。在很多有关黑洞的介绍章中,它往往被描写得非常可怕。黑洞之所以能在宇宙中“横行霸道”,是因为它拥有强到连光都不能逃脱的引力武器。  相似文献   

15.
魅力的起源     
从你的、我的、他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快乐、美丽、智慧、还是希望?   人类的脸,历经了数百万年的进化演变.科学家称之为“生物学的杰作“.而它绝不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在千千万万熟悉或陌生的脸孔上,我们的确看到了很多……   ……  相似文献   

16.
嗜盐菌,许多人对这个名字比较陌生;对它略微熟悉的人知道它是一种有毒的细菌;而真正了解它的人则知道,人类曾经因其对人有毒害而把它列入“严打”的行列,只是到了现代,科学家才凭借独特的仪器和深邃的目光发现了它的珍贵价值,并从此奉之为宝,小小的嗜盐菌也因此有了一段非常传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赵金明 《金秋科苑》2010,(15):136-137
引力渡是电磁渡的反物质,来自另一物体的负电荷光子对物体中带正点的原子核的电场引力就是万有引力,重力场的场量就是负电荷光子。  相似文献   

18.
大脑的秘密     
谜一般的宇宙,谜一般的大脑。当人类向浩瀚的宇宙深处进发,去探索未知的地外文明时,一场旨在发现人类自身奥秘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大脑——这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东西,到底隐藏了多少秘密?  相似文献   

19.
金山 《科学中国》2006,(2):36-41
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是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的规律,粒子物理学就是探索物质微观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自然界中存在四种最基本的相互作用,它们决定客观世界的发展和演化。这四种相互作用是: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其中,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是参与宏观运动的两种相互作用,因而也是人类认识最早的两种相互作用。例如:我们熟悉的指南针、电波信号的发射和接收都是运用了电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晓荣 《科技风》2012,(14):37-38
热寂说是困扰物理学界和哲学界多年的难题。热容量是热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教学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热容量只能取正值。事实上,热容量的取值有多种可能性,可以取负值。黑洞等自引力系统的负热容量及其不稳定性能有力地驳倒热寂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