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重庆市1985—2013年的户籍人口自然变动指标统计数据,选择户籍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指标参数,运用R/S分析法研究重庆市未来户籍人口自然变动指标的变化趋势;并通过Hurst指数试验预测重庆市未来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参考气候倾向率的概念,计算重庆市户籍人口自然变动倾向率。研究表明:重庆市未来户籍人口变动指标的变化趋势与过去29年的变化有很好的自相似性。未来10年,户籍人口出生率将降低1.102‰;户籍人口死亡率将增加0.066‰左右;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将降低1.168‰左右。根据户籍人口增长率的20年Hurst指数试验结果表明,重庆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趋势的持续性很强,期间没有转折,没有升高降低的突变点。通过对未来户籍人口增长趋势的预测,为人口调控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重点精析】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一)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概况。1.按照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可以划分四个人口再生产类型。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变化。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变化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这两者的变化所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相似文献   

3.
一、本内容课程标准及指导意见要求解读分析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节内容的要求,笔者将本节内容的重难点确定为两类:知识重难点和能力重难点。知识重难点:提供材料,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分布和转变规律。能力重难点:提供我国人口增长状况材料,分析图像,培养读图能力。  相似文献   

4.
人口的变化知识梳理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地区分布。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口人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相似文献   

5.
一、人口的变化   知识梳理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  相似文献   

6.
一、考纲要求 1.人口的再生产: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人口的增长. 2.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3.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二、专题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三个阶段 2.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百科快餐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数量是受人口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影响的,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就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常用千分比值表示。例如,某个地区一年  相似文献   

8.
一、试题解析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1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  相似文献   

9.
一、人口的变化知识梳理命题预测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增长模式的总趋势: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类型及特点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  相似文献   

10.
在政策和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下,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人口规模的净增量也逐年缩小。20世纪70年代初,每年人口出生数高达2700万,人口净增量每年高达2000万以上,如今,每年出生人数降到1600万左右,人口年净增量已经降到800万左右。人口再生产类型完成了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率的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人口再生产一、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判断方法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和差别教材已有论述,这是判断人口再生产的基本依据。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都在3.0%以上,但传统型的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相对降低。据此,可区分这两种人口再生产类型;过渡型和现代型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较低,但过渡型的自然增长率远高于现代型,据此,可区分这两种人口再生产类型;而传统型和过渡型的最主要区别是死亡率的差异,传统型死亡率一般接近2.0%,过渡型则一般不足1.0%。  相似文献   

12.
一、考点分析考点 1.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①工业化程度较高,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大,劳动力培训费用比较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导致出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大致在20世纪80—90年代进入低生育时代。作为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在迅速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1世纪以来,德国政府积极实施鼓励生育、遏制人口负增长并实现正增长的相关政策,促进降低教育成本、实现更高水平教育公平的做法与经验,为中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人口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一、考点扫描(表1) 二、知能构建 1.人口的增长 人口增长指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是人口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人口数量的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增长可分为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即由一个地区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人口增长;人口机械增长指由一个地区人口迁移或流动导致的人口数量变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的人口基数依然很庞大,但人口增长幅度不断减小,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三低"模式阶段,少儿年龄人口比重在缩小,老龄人口比重增加。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又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应加大对"单独两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出生率,避免人口红利的消失;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政策,消除计划生育政策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加强对失独老人、失独家庭的关爱。  相似文献   

16.
一、出生率与生育率出生率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总人口数之比。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称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生育率则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岁到49岁妇女)数之比,它是决定出生率大小的基础。一般来说,出生率小于生育率。  相似文献   

17.
上海人口首次负增长上海五十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2‰,其后经历了无计划高增长到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过程。1992年,上海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已经下降到建国以来的最低点,为0.21‰,人口自然变动进入了零增长。1993年,人口自然增长继续下降为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18世纪英国人口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导致人口死亡率下降的自然原因,包括瘟疫的减少、一些传染性痰病的减弱及气候条件:致使人口死亡率下降的社会原因有:圈地运动、医院的建立和农业的发展等。文章从生产方式的变革、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年轻型、总和生育率和农产品产量的增加等方面论述了人口出生率上升的原因,认为18世纪英国人口增长恰逢英国的工业革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19.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把发展教育事业视为提高人口素质的必由之路,这已成共识。如何控制人口数量,却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所谓控制人口数量,实指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即影响人口数量的自然变动。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自然变动的指标为自然增长率,它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减而来。随着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口变化成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人口结构均衡是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之一.福建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人均GDP增长伴随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当前老龄化问题显现、人口红利时期出现.适度调整生育政策,调高退休年龄,积极扩大就业促进创业,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人口与经济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