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化学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对旧教材中的部分化学概念、定义及习题有所修改。在新教材的使用中笔者认为一些修改内容教学中应予注意。一、关于分子定义的改变原定义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现定义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我们按“一种”改为“最小”;“微粒”改为“粒子”来分别理解、认识分子的定义,出现了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一种”改为“最小”,原子则由原来的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而成为不能保持。用“一种”来定义,有不惟一的含意。在此定义的基础上,教学中形成了“保持物…  相似文献   

2.
1、分子和原子最大的不同点是 :在化学反应里 ,分子可分 ,而原子则不可分。所以原子才是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的粒子 ,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 ,而分子、原子则是一个微观概念。故元素只能讲“种”而不能说“个” ,而分子和原子则既讲“种”也讲“个”。3、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 ,它的国际单位制 (SI)单位为 1 (一般不写出 )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同样也是 1。4、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故一种物质只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而决不可随意编造。5、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的。但有一特例 :氢原子的原…  相似文献   

3.
元素、原子、核素、同位素概念在现行高一教材第5章第3节集中出现,同学们在学习时极易混淆,为了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我们不妨先看一下这几个概念的定义.1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从定义上看,原子是其他3个概念的落脚点,即元素、核素、同位素都是为原子的分类而定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例 1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C、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子、分子、元素以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了解情况 ,解答时 ,应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认真推敲每个选项中用词是否科学、准确、合理。在化学变化中 ,发生变化的是分子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但可用物理方法将原子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所以A不正确 ,应改为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  相似文献   

5.
离子与原子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现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作一归纳。一、区别1.实质不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微粒,也不会变成其他原子;而离子是带了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当原子或原子团得到或失去电子时,就转变为离子。2结构不同。原子的核电荷数一核外电子数,且除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外,最外层都没有达到稳定结构;而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一核外电子数,且最外层一般达到稳定结构。如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与核内质子数均为17个,最外层为7个电子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教材内容】旧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五章第四节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习了原子结构知识、元素周期表及电解质等内容后安排的。在初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原子、分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再分、原子的重新组合,但并不清楚分子再分、原子重新组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例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微粒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但不是“惟一”的微粒。在物质的构成上,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则由原子构成,还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原来物质的分子被破坏,构成分子的原子经过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物质,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正确答案是(C)和(D)。  相似文献   

8.
【教材内容】旧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五章第四节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习了原子结构知识、元素周期表及电解质等内容后安排的。在初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原子、分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再分、原子的重新组合,但并不清楚分子再分、原子重新组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所谓"变式"就是改变形式的意思.解题时采用变式法,是依据题设情境、条件和问题,对定义、定律、化学式等作出合理的变式.例如,教材给出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可以变式为: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割的微粒.因为原定义中的"最小"的本质涵义就是"不改变"的意思,即一种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会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在这个意义上,用"不可再分割"来替代"最小",是合理的.又如,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10.
一、有关“分子”、“原子”的定义[例1](四川)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摇)A.分子大而原子小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原子则不是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则不能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点评:此题重在考查“分子”、“原子”的定义,现行考试中,已很难见到“复述式”的单纯概念考查形式,取而代之的则是将几个概念在同一题目中组合,考查学生对概念之间异同点及相互关系的辨别比较能力,要想能解答好此类题目,就必须对概念有深刻理解。例如本题,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但只能说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而不代表此分子…  相似文献   

11.
结构化学在中学化学总复习中是重要知识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对原子、分子、化学键等微观结构,有一定的三维的想像能力”,笔者认为在复习中可通过“点”、“线”、“面”、“体”四个字去理解、揭示结构化学认识规律。“点”指的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相似文献   

12.
常高平 《物理教师》2002,23(2):61-61
先看下面两个例子 :例 1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第 46页中关于物质的组成有这样一段结论 :“经过科学家世世代代的研究 ,现在已经认识到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 .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而在人教版初中化学全一册第 2 5页中关于物质的组成是这样说的 :“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科学研究 ,人们终于逐步搞清并证实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等微粒构成的 ,……”且在第3 1页中又说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例如 ,水、酒精、蔗糖等 ;还有一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例如 ,稀有…  相似文献   

13.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可见,在原子,分子等微粒的基础上认识和研究物质是化学学科的基本任务。掌握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学习方法,并将微粒观纳人自身的认知体系,已成为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任务和必然要求[1]。中学化学的五个核心素养也包含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可见“微观”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但由于微观的抽象性,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容易停留在宏观认识上,如何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多媒体在化学“微观”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 ,初中化学统考和中考中频现下述有关分子概念的选择题 :选择正确答案(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B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C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微粒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参考答案中只有选项“D”是对的。该考题是按照 1 995年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中给分子所下的定义设计的 ,该书将分子定义为“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 0 0 1年版的《化学》将分子描述为“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两字之改将上述考题的参考答案置于尴尬境地 ,实…  相似文献   

15.
学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老师:元素通常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希有气体元素三大类,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为: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4个(1-3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多于4个(4-7个),希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都有8个(氦原子2个)。学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金属元素的原子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一般多于《个,为什么要加“一般”二字呢?老师:事物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化学也遵循唯物辩证法。这里的“一般”是指的普遍规律,在持遍规律中还存在…  相似文献   

16.
学习迁移狭义上讲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广义上是指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解决新的问题。学习迁移根据迁移的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学生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情境,能利用原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如初中化学中的原子概念,化学反应实质,质量守恒定律,运用顺向迁移能使学生正确掌握三个重要概念与理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因此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迁移到化学反应,就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但仅仅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这就是化学反应的实质。既然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组合,迁移在质量上,  相似文献   

17.
语素一、什么是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构词单位,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一句话、一个句子,一层一层切分,分到不能再分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就是语素.例如:我弹吉他.这一句可以分成“我”和“弹吉他”.“弹吉他”,又可以分成“弹”和“吉他”。“吉他”,是一种外来乐器的音译名称,不能再分了。这样,这一句话层层切分,分出最小的语言单位“我”“弹”“吉他”,这三个就是语素。每个语素表示  相似文献   

18.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之一。文章以“不同类型的晶体”为例,从教学论问题分析、基于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两个方面建构以“微粒观”为本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原子量:H~1 C~12 O~16 Cl~35.5 Ca- ~40 Cu~64 一、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1分,其中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 (B)用铁矿石冶炼生铁 (C)天然气燃烧 (D)干冰气化 2.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 ). (A)核外电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 (D)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核 电荷数 4.下列排放到空气中的物质不会使空…  相似文献   

20.
分子和原子的溉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①分子只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它既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也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微粒当物质由分子构成,则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当物质由原子构成,则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