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教材理念下的教与学是多元的,其中,教学的动应该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集中精力学习的最好的途径.数学的动包含两方面数学内容的动以及学生的参与活动.本文从这两方面展开讨论,并提供几个动的课例.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活"了,学生都"动"起来了.勿庸质疑,这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然而,如果我们单纯地从形式上追求"让学生动起来",为"活动"而动,往往会导致课堂疏于管理,出现"活"而不实,"动"而无思的后果.那么,对于初中的数学课堂,什么样的"动"最有效,又怎样才能让学生"动"得有效呢?下面我将结合<中心对称图形(二)>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一堂气氛生动的美术课,师生的情绪调控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兴趣、体验决定着学习的效果,让学生"动"起来,是一个诱发学习兴趣、唤起审美灵感的好方法.而教师则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以"动"引"动",以此激励学生的情感,从而形成持久、稳定的学习热情,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在课堂中越来越不愿意动——不愿动手、不愿动脑、不愿动口,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5.
有的教师,总是埋怨那些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基础差,脑子笨,而不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点,让学生死记硬背,很少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动笔墨,怎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呢!笔者以为,要改变这一状况,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认识作发现知识、发展技能.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主是数学课堂标准的核心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作为教育学生的主渠道,必须真正做到自主,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空间和时间中动耳、动眼、动口、动脑、动手学习,把学生所有的感官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他们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8.
丁能桃 《学周刊C版》2014,(12):151-151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比以前更热闹了,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动”越来越多了,如表演、讨论及操作等.这意味着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但是,在出现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合时宜的“动”,使得热闹的课堂显得有点“乱”了.本文将结合教学实例谈谈缺少静思的“动”、游离目标的“动”和缺乏凝练的“动”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让学生“动”起来,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动”是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应该将“动”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组织实施的全过程。通过学生主动“活动”,自主地参与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在“动”中感悟,通过“动”去实践、去探索、去质疑、去发现。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讲了很多,学生疲于记录,也记了不少,但是课堂学习效益很低.其关键原因是学生"静得过多,动得太少".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以"动"求效益这一对策.即: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感觉器官和思维在课堂上一起动起来,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1.
口动、手动、脑动,这是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三个条件。因此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设计有趣的英语学习对话,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愿意口动、手动、脑动,并进行层层铺垫,给学生进行口动、手动、脑动的机会,然后教师对英语课堂生进行清晰有序的讲解,让学生在口动、手动、脑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要想真正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英语课堂上有效的口动、手动、脑动,那么教师就应该在英语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为学生构建活跃的英语课堂,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积极做到口动、手动、脑动。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这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教师也应正确认识“动”的涵义,这也是让课堂教学“动”起来的基础.笔者认为,在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包含学生的表现,看学生是不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也就是要求学生“动”起来.而此处的“动”,不但有“学生做、学生说”这类显性的动,更重要的是有“学生想、学生思”这类隐性的动.高中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授学生知识,更应启发学生思维.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思维“动”起来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离不开老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人为本,立足学生“可动”,巧设问题,引导学生“会动”.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视野,因着美丽的存在而开阔;我们的心灵,因着细腻的情感而生动;我们的成长,因着彼此的关照而茁壮;为此,我们感恩,感恩我们拥有的一切。  相似文献   

14.
刘增辰 《孩子天地》2016,(7):104-105
新课程基本理念提出:"语文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针对这一建议,在语文教学策略上,课堂一定要"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参与者,是一个引导学生如何"动"的指挥者。这里的"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含义,他主要指学生思维的运转。在这里我们不妨认为"动"还包括那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能够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各种学习实践活动方式。在语文教学上,这种学习方式很多。在这里,我主要归纳了在教学各环节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 使学生在热爱<自然>中萌生发现意识 热爱是学好每门功课的前提.<自然>这门学科为了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游戏"作为自然物为载体,以知识为中心有机地渗透到教材中.为此,教师在教学前要作好做游戏的准备工作,教学时把游戏、知识、兴趣融为一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热爱<自然>这门学科.如教学<自然>第二册<磁铁游戏>,通过游戏,使学生既产生一种"这是怎么一回事?"的渴求探索揭迷的心理,又初步认识了磁铁的一些特征,同时,学生在动了手、动了眼、动了脑之后还感到轻松愉快,久而久之,学生的发现意识就会得到培植.  相似文献   

16.
复式班课堂教学结构的特点,简言之,就是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的搭配,即通常所说的"动""静"搭配.就纵向讲,"动"和"静"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处于辩证统一的教学过程之中,为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创造了条件.在教学过程中,由"静"而"动".这里的"静",主要是学生独立地学,按"动"的发展而学.学生经过自学,可初步明确探索新知的目的、意义,掌握与新知有联系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知识起促进作用."动"前的  相似文献   

17.
教了十几年的书,一直以来就有个愿望,就是怎样找一个最好的途径,使我的学生爱上阅读名著,把阅读名著变成终生的功课。因着阅读名著,而使我们的学生有修养;因着阅读名著,而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会发光的羽毛;因着阅读名著,而使我的学生能圣洁高尚……本文浅析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PPT具有独特的感知优势,集画面、声音于一体,融知识与趣味为一体,动静结合,增强知识的感染力.而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大部分以兴趣、爱好、好奇为前提,无意注意占有重要地位,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注意.而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发展,也在无意下完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PPT课件的“动”“色”“声”等,以“动”“色”“声”感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感官,将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逻辑性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课变得妙趣横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9.
<正>一、提升初中健美操教学质量的作用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健美操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并陶冶他们的情操。现在的中学生学业繁重,很少有课外活动时间,这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而健美操的开设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学习健美操时,能活动全身筋骨,缓解由学习造成的紧张和疲劳情绪,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2.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初中健美操的音乐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节奏鲜明,学生在健美操的练习当中,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要以学生的发展目标为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近年来北师大良乡附中形成了"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的校本化教学模式——"六习续动循序上升"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细化为:预习、讲习、研习、练习、复习、实习六个环节."六习续动循序上升"教学模式是以"(教法+学法)×组织法"为教学组织形式,师生双边参与,逐渐形成的学习共同体.学生与教师之间各为主体、相互促进、互为主导,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六个环节循序上升、相互依托,不断地促进和挖掘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