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出版参考》2013,(3):24
本刊讯(记者韩阳)1月11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举行了以"穿越五千年人类文明史,打牢中国孩子历史观根基"为主题的《世界通史故事》首发式暨中少优秀历史读物推广会。《世界通史故事》是一部近200万字的长卷,如何让少年儿童读者有兴趣去读它,并能读完它、读懂它,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出版者和编写者认真地考量。为了抵制低劣"穿越""戏说"影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群落来说,对通史研究的兴趣极为重要,新闻传播通史研究是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但其研究与教学有着现实的尴尬.新闻传播通史研究的"新史学观"是解决这一尴尬的出路,它的要求是引入社会史范式和激活鲜活的新闻史叙事.本文正是通过对李彬先生<中国新闻社会史>一书的分析来观照上述问题与出路,并对此书的一些局限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3.
近年中国出版了一批与传统地方志不同的综合性地区通史,<广东通史>(古代上、下册)是其中重要一部.该书架构极其清晰,可以作为详尽的指导性纵览阅读,可以当参考书使用,是一部具备权威特征的巨著.随着其他分册的完成,极有可能成为一部中文版"剑桥广东历史大全".  相似文献   

4.
2012年12月,250万字五卷本的《绍兴通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绍兴通史》共分五卷,绪论、史前、夏商西周、春秋合成第一卷,战国、秦汉、六朝合成第二卷,隋唐、五代、宋代合成第三卷,元代、明代、清代前期合成第四卷,清代晚期、民国合成第五卷。作为“鉴湖越台名士乡”的首部通史,从远古的绍兴--河姆渡文化遗址开始,到1949年绍兴解放这一节点,上下7000年历史,展示了绍兴人、绍兴古城、绍兴文化、绍兴文明的发展轨迹。《绍兴通史》是绍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重点课题,是绍兴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5.
放在我面前的是一部内容如此丰瞻的著述,书名《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分三大卷,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长达250万字的“通史”,是我国新闻学史方面的50名专家通力协作,历时10年才编写成功的,标志着我国新闻史研究的新成就,值得我们为之高兴。我国新闻通史的编写,是一项浩大的学术工程,不是轻易能搞成的。我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和最先有印刷报纸的国家,有将近1300年的封建社会办报的历史,有一百多年外国人参加办报的历史,有一百多年资产阶级办报活动的历史,有半个世纪的无产阶级从事办报活动的历史。在我国这片土地上,曾先后出现过6万…  相似文献   

6.
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六卷)周来祥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周来祥先生主编的《中华审美文化通史》是当代审美文化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而突出的成果。这一研究课题原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后又被定为山东大学"211"工程标志性项目和"硕果基金"项目,旨在对先秦直至20世纪的中华审美文化进行全面、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新闻史的缺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90年代 ,中国当代新闻史研究被提到日程上并掀起了小小的高潮 ,其标志是若干部专著的问世 ,如1992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方汉奇和陈业劭主编的《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张涛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 ,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方汉奇主编、宁树藩和陈业劭副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三卷 ) ,1997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丛书”之一种的《当代中国的新闻事业》 (两卷 ) ,1998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白润生编著的《中国新闻通史纲要》等。这还不是全部 ,但相信这几部著…  相似文献   

8.
《中国出版》2017,(16):2-2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五""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精品项目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总主编:公丕祥、龚廷泰出版时间:2014年11月定价:600元(全四卷,硬精装)《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通史》(全四卷)是我国著名法学专家公丕祥教授、龚廷泰教授领衔、以南师大法学院为主体的研究团队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该成果是一部全景式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通史,荣膺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  相似文献   

9.
郑樵的《通志》,是继《史记》之后的一部巨大的通史。郑樵的志愿,是想把天地间的学问和历史事迹都汇集在一起,成就“集天下之书为一书”的伟业。用他一个人的力量,从事这样工程浩大的工作,的确是件了不起的事情。通史的名字,起于会通诸史,也是总辑而为一书的意思。这与现在说的通史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业界动向     
武侠小说名家金庸即将“重出江湖”,这次他要写的不是武侠小说,而是一部贯穿古今的《中国通史》。 金庸表示,他最近几年将投注心力写一部从中华民族起源直至近代的《中国通史》,采用一篇一个专题的体裁方式,或写人或写事。他认为这部通史一定要有自己的创见,文字方面也要浅显易读些。 金庸除决定写史书外,还带给读者另一份礼物,这就是他修改三次的  相似文献   

11.
吴式颖、任钟印教授主编的《外国教育思想通史》,已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书共10卷,约500万字。这是一部迄今为止全面系统、深入细致地研究外国教育思想发展历史的巨型学术性专著。  相似文献   

12.
周勇 《出版视野》2004,3(6):19-22
《重庆通史》全书分3卷,54章,约115万字,主编周勇。历时12年,周勇同志率领《重庆通史》课题组10多位同仁,认真负责地一丝不苟地从浩瀚的文字资料海洋中,去取舍,去核实,去调查,去研究,以去伪存真。他们以科学的态度,从宏观的高度,以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克服了数以千计的困难,终于顺利完成了这一规模浩大的系统工程,攻克了这一新的研究领域。迄今为止,世界上所有文明古国,古埃及、巴比伦、印度,甚至希腊、罗马,原来的民族、原来的文化,统统被征服了、中断了、消失了,只有中国文明、中国文化,从古到今,一脉相承,连绵不断,流传至今。这是世界文明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我们今天编写通史,研究历史,是为了不忘历史,因为只有历史才是一面真实的镜子。记住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建设今天,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去展望更加壮丽灿烂的美好明天。当我们重庆人手捧这本沉甸甸的一部《重庆通史》,并当作一面镜子时,我们不能不感谢周勇和他的课题组全体同仁,我们也不能不感谢为编辑出版这部巨著付出辛劳的重庆出版社的同志们。下面我们摘要刊出周勇为《重庆通史》撰写的出版说明。可以说这个出版说明既是一段历史,又是一篇《重庆通史》的导读,全文言简意赅,既深刻又明快,它勾勒出一部重庆发展史的轮廓。  相似文献   

13.
由吴怀祺教授主编的十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现已由黄山书社出版。这是一部巨制,也是新世纪史学领域产生的一项重要成果,是继承和创新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范兴坤 《图书馆》2012,(5):33-36
《中国图书馆事业史》是以我国传统史学研究方法撰著的一部中国图书馆事业的通史专著。本文在对该书著者卢荷生先生专业师承、学术生涯及其所习治学方法的历史源流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史学专著六个方面的特点,认为该书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实证史学和西方兰克学派史学的"实证"和"科学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方荣 《档案》2012,(1):22-27
无论是全国历史及其专业史、通史,还是地方历史及其专业史、通史,越往上古推移,历史资料越少,研究起来就越难。比较起来,地方历史及其专业史、通史的资料更少,研究起来更难。档案史也是如此。研究中国档案通史不容易,而要研究地方档案通史就更难,这就是至今未见地方档案通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王幼于 《出版史料》2004,(4):100-101
为了在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前出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一书,采用“流水作业法”,我和陈天昌同志三天两头到当时在贡院西街的自然科学史所跑,知道自然科学史所正在接受一项任务,编写可以说是第一部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专门组成了一个“通史编写组”, 这部通史就是198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同时还知道编写组中的陈美东、杜石然、金秋鹏、范楚玉四位同志打算以通史为基础,编写一部科普读物。我们就向他们约了稿。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新闻事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报刊史,关于广播电视史的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部分。多年来,片断、零散的探讨虽陆续不断,但相对系统的研究成果却一直鲜见,通史性论著更是付之阙如。今年一月,第一部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近80年发展历程的《中国广播电视通史》(以下称《通史》)一书终于问世了。  相似文献   

18.
新视角新方法新成果──关于《中国社会通史》的几点认识瞿林东八卷本的《中国社会通史》(龚书铎总主编,曹文柱、朱汉国副总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是一部用新的视角观察中国历史,用新的方法研究和撰述中国社会历史的新成果,本书理论上、内容上...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看看节本就足够了,节本在大致上就齐了。不过《历史研究》属于历史哲学一类,倒和中国原有的“通史”观念比较相近,而不是教科书。记者:为什么陈寅恪先生一生没有写过通史?  相似文献   

20.
作者通过仔细分析相关史料,认为<隋志序>中"故梁有五部目录"之"五部目录"既不是指五种目录书,也不是指<五部目录>这一具体目录书,而是指五部之目录,即分书为五部之目录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