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旅游的出现距今已有较长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欧洲出现其初始形式。进入20世纪80年代,欧洲国家的学者对乡村旅游进行大量的学术研究,并指导乡村旅游实践的发展,乡村旅游大规模地开展[1]。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为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随后不久,在农村脱贫致富政策的指引下,乡村旅游人数、乡村旅游地个数都得到大规模的发展。1面对日渐发达的工业文明,枯燥乏味的城市生活,以及旅游者日益成熟和理性的需求特点,乡村旅游不断地突破原有的发展水平,日益显示自身的个性和发展趋势。1.1乡村旅游发展呈现类型多样化的趋势[2]。即:①从中国乡村现有的旅游资源来看,具有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为发展多种特色旅游产品提供了可能。②从旅游者日渐多样化和专业化需求趋势来看,也需要乡村旅游突破以观光为特征的局限性。③从旅游活动的综合性来看,旅游者对于旅游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吃、住、行、游、购、娱都有所涉及。④从环境容量及生态环保的角度去理解,发展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多区域的联合开发,有利于实现旅游客流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分流,更有利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地发展。1.2乡村旅游地游客...  相似文献   

2.
我国乡村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中后期。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生活观念和消费结构的转变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促使乡村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的契机。本文在分析我国乡村旅游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性,并探索了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历史较短,相关研究的文献集中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及以后,乡村旅游研究文献的深度和广度,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和研究的现状。文章通过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输入关键词“乡村旅游”分别获取文献123篇和101篇,剔除重合部分,并根据文献质量、分类和内容,选取其中的一些代表文献作为研究的样本,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总结出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做出相应评价和展望,以期在把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导向。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非常迅速,涌现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乡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乡村旅游地与乡村旅游区。乡村旅游地区的开发与建设,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旅游休闲地域和空间,而且为农民增收致富及新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乡村旅游的发展对我国农村的影响初露端倪,虽然具备一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但市场条件、管理水平和经济转型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最早源于19世纪的欧洲,国内则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为接待外事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目前,乡村旅游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已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成为一种新的趋向。因此,为发展我省的乡村旅游业,了勰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文以大梨树风景区为例,采取了对游客现场发放问卷、对旅行社发放问卷的方法,结合实地考察情况和收集的资料对大梨树生态旅游区的接待现状作了全面的调查和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发展河南乡村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较快,各种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在各地大量涌现,显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乡村旅游的开展对于促进农村地区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农民收入增长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在我国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旅游形式,其市场需求将随着我国都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由于乡村旅游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地也出现了众多问题,乡村旅游与社区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关注。在研究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问题上,重点研究乡村社区参与问题寻求解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社区参与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水平和程度,提出乡村社区应该全面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包括旅游规划、旅游经营活动以及乡村环境、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袁清 《华章》2011,(15)
河南乡村旅游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河南乡村旅游资源,实现河南乡村旅游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对河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河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设想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逐渐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代中期以来,大连庄河乡村旅游逐渐发展起来,逐渐成为居民出游的重要选择;乡村旅游业作为农村地区的新兴产业,为农民拓宽了增收渠道,增加了就业岗位,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调整。同时,庄河乡村旅游的发展目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找出解决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众多学者对"乡村旅游热"这一现象进行研究,他们更多的是强调乡村旅游的正面功能,却忽略了因其盲目开发而出现的弊端.乡村文化的涵化、乡村地格的变化、民族自信心弱化逐渐成为乡村旅游自身发展的绊脚石,这形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困境,这一发展困境给"乡村旅游开发的盲目化"提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社会中,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持续提升,大众更加热衷于旅游活动.乡村由于生态环境优美,民俗风情丰富而成为现代旅游热点,乡村旅游模式也随之形成.新型乡村旅游突破运输业、服务业、花卉业等产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在美丽乡村视角下,通过分析西部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重点探讨其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及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西部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运用关系论证、推理论证与举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其内涵认识不足,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开发理念存在误区,资金不足,加之缺乏区域合作、统筹安排、经营管理水平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在和谐社会下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乡村旅游起源及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非常迅猛,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旅游休闲地域与空间,也为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探讨了乡村旅游的起源,并在比较众多学者给出的乡村旅游概念基础上,尝试性地界定乡村旅游概念.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社会中,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持续提升,大众更加热衷于旅游活动.乡村由于生态环境优美,民俗风情丰富而成为现代旅游热点,乡村旅游模式也随之形成.新型乡村旅游突破运输业、服务业、花卉业等产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在美丽乡村视角下,通过分析西部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重点探讨其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及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西部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持续不断的大规模的农村人口流动,对于将堆积在土地上的众多人口解放出来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出现了乡村发展"空心化”、乡村结构再复制和乡村秩序失衡性的困境,为乡村治理带来新的问题.要走出这一困境,需要实现由人口流动到土地流转的体制创新,从人口流动到人口迁移的跳跃,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本位主义”基础上形成的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忽风云 《职业技术》2006,(16):94-94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较快,各种农业观光同、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在各地大量涌现,显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乡村旅游的开展对于促进农村地区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农民收入增长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睿 《昆明大学学报》2005,16(Z1):69-73
乡村环境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环境是旅游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旅游环境在乡村地域的体现,包括乡村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两个部分.乡村旅游环境的外延包括经济环境、产业背景和旅游大环境;乡村旅游的内涵指乡村旅游活动赖以开展的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人文生态环境.乡村旅游环境经受着乡村系统、旅游系统各要素的影响,乡村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乡村旅游环境保护应从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土壤污染、生物保护、建筑污染、服饰传承、语言继承等方面加强工作,并采用行政手段、科技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进行监控,这样才能确保旅游开发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场"乡村教育运动",在我国教育史上至今仍闪着璀璨光芒.反观这场"乡村教育运动",对于当前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开展具有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市场机制在拉动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商品升级,推进乡村旅游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作用后,探讨了市场机制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作用,提出市场与社区互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并进行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乡村旅游经过20多年的积极探索实践,初步走出了一条路子,形成了典型的培育发展模式、开发经营模式和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形态。与此同时,中国乡村旅游天生质弱的特点使可持续发展、政府主导、社区参与等路径成为中国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