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师容  何瑜 《科教文汇》2009,(3):56-56,69
空间能力作为一种较为独立的智力结构,包括准确知觉外界的能力、对知觉到的客体进行修改和修正的能力以及重建视觉经验的能力,这几种能力都是围绕视觉空间表象进行的,视觉表象能够以多种方式进行转换,其中最为典型的一种就是以表象为基础的心理旋转。自70年代Shepard等开展“心理旋转”研究以来,一些学者先后对心理旋转的机制、空间表征以及影响心理旋转的一些因素进行了探讨。本文则结合实证研究,综述国内外学者对于学龄儿童空间认知能力发展的年龄及在心理旋转过程中的性别差异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空间认知是指人们对物理空间或心理空间三维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加工过程。研究认知的基本特征和生理机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工业设计中去,已经取得了成效,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如今,认知工效学界对空间认知的研究主要分为对心理空间视觉和物理空间视觉的研究。心理空间视觉是指心理表象、心理扫描和心理旋转等信息加工过程。这方面的研究国外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已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仅进行了基本特征和生理机制的分析,还注重了向实际应用接轨;物理空间视觉方面研究的是影响三维物体认知的客观因素和深度视觉的神经…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6,(10)
本研究以双手旋转和多边形旋转任务测得反应时、正确率和每秒正确数作为评估心理旋转能力的指标,研究了刺激材料的特点对心理旋转的影响。研究发现:心理旋转的旋转角度主效应显著,旋转角度越大,反应时越长;在以手图形为刺激材料的心理旋转任务中,出现了内旋效应,从而表明不同的刺激材料以及任务使被试在心理旋转任务中可能选择不同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拉萨市幼儿知觉推理能力发展状况,本研究采用测量法对拉萨市176名3~6岁幼儿知觉推理能力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总体知觉推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掌握较长时距概念程度要优于较短时距概念;幼儿能对"单一属性"图形进行简单推理,难以对"两种属性"图形进行正确推理,基于此提出助力幼儿知觉推理能力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内江科技》2021,(1):83-84
本文简要介绍了传统心理旋转能力的训练方法,定性分析了虚拟现实心理旋转训练的可行性及其优势。开发了虚拟现实心理旋转训练软件,并采用准实验单组前后测的方法测量并分析了小学生空间能力测试结果。通过实例探究可知,小学生在使用了该虚拟现实的软件后,空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1522027,31571115)等资助下,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罗欢研究员课题组在人类视知觉整合的神经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Perceptual Integration Rapidly Activates Dorsal Visual Pathway to Guide Local Processing in Early Visual Areas"(知觉整合快速激活背侧视觉通路来指导初级视皮层对局部信息的加工)为题,于2017年11月30日在线发表在认知神经  相似文献   

7.
用户信息服务的认知心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邢维慧  袁建敏 《情报科学》2004,22(11):1404-1408
本文主要结合认知心理学对信息用户心理进行了分析,从知觉、注意、记忆等角度剖析了信息用户的不同心理,以对情报服务起到指导作用。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心理需求建立信息检索模式,基于本体论思想对已有数据库进行加工整合,以及建立以认知心理为基础的知识管理形式,进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相似文献   

8.
大森庄藏,日本在百余年广泛吸收西方哲学之后,第一位运用活生生的日语来作彻底思索的科学哲学家。大森哲学原创性并非某种文化的独特性,而在于对没有东西方之分的普遍问题上。大森哲学的核心问题——知觉问题,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是从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以来一直存在的普遍问题。研究物理出身的大森之所以走向哲学,起因是对量子力学的观测问题的质疑。促使大森走向哲学的是贝克莱《视觉新论》,而维特根斯坦和柏格森对大森哲学的形成影响较大。大森的哲学是像物理学一样具有公共性、可以在广场上对话的散文式哲学。大森通过拆除对于日常生活的事实经验的误解(物与心、表象与本质等二元论),提出了更加切合实际的"当下显现的一元论"。并认为:"精密描述的枯燥无味的世界像(科学描述)和花红柳绿、生气勃勃的常识性的省略像(日常知觉描述),只是对‘同一个’事物的‘重叠描述’"。  相似文献   

9.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厉建荣 《中国科技信息》2007,(23):241-241,243
形象思维是人在头脑中运用形象(表象)来进行的思维。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细胞”,知觉、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非逻辑性、形象性、知觉跳跃性、顿悟性、奇特性、统摄性是它的主要特征。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无论是对于儿童或数学的学习和智利的发展,还是对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心理台风眼效应"描述了民众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非理性恐慌心理和行为,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李纾及其团队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发现并命名的现象。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调查身居5类疫情不同风险地区(极低风险地区、低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中高风险地区和高风险地区)的人群对于武汉市疫情的安全担忧和风险知觉,又发现了"心理台风眼效应",即:国外受测者反而比国内受测者对武汉市疫情表现出更多的安全担忧或害怕;随着所处地区风险水平的升高(从极低风险地区到极高风险地区),民众对武汉市疫情的风险知觉反而降低。也就是说,在空间上越接近高风险地点的民众心理越平静,越远离高风险地点的民众反而更对高风险地点的风险感到恐慌。基于"心理台风眼效应"的研究发现,提出4条有针对性的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都说"眼见为实",其实未必如此。有时我们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会受光、形、色、位置等知觉因素的干扰,在大脑中产生错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齐虹对视错觉给出了清晰且严谨的解释:视错觉是指人在观察事物时受其他客观因素的干扰或自身心理素质的影响,或基于经验主义、参照物的选择不当而形成的不正确的感觉。"视错觉是由心理与生理两种因素造成的。"齐虹认为,人类视觉的产生需要视觉感知器官与大脑共同参与,是由视神经元接收  相似文献   

12.
孙鹏 《科教文汇》2009,(2):285-285
我们在“形象思维”问题上的许多争论之所以僵持不下、无所发展,原因就在于缺乏理论的深度和科学知识,不管是艺术与视知觉,还是视觉思维,它的基础理论都是格式塔艺术心理学,所以研究好格式塔心理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视觉艺术中涉及视觉思维下的格式塔心理学所产生的心理形态以及印象。  相似文献   

13.
文学创作的完整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的过程。而情感作为心理的活动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贯穿于文学创作的整个心理活动——即感觉、知觉、表象和抽象思维之中。而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要是:a.对于文学创作的促动作用;b.在文学创作的想象中发挥着组织素材的作用;c.为文学创作中的想象定向;d.对文学创作中表象活动起着变形作用。  相似文献   

14.
心理地图是各类地图或地理信息在头心理的保持与再现,是一种空间表象。它的形成与积累是学好地理的前提,是发展地理思维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软科学》2014,(10)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探索了心理契约违反在员工政治知觉对离职倾向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以及群体凝聚力对心理契约违反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通过对52个工作单位的691名员工的组织政治知觉、心理契约违反、离职倾向、群体凝聚力与人口统计变量的调查,采用层级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HLM)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员工的心理契约违反会部分中介组织政治知觉与员工离职倾向的关系,此外,心理契约违反的部分中介效应群体凝聚力的调节,即对于高凝聚力的工作群体,这种中介效应会被弱化。  相似文献   

16.
话剧和影视作品中的虚实关系是多层次的:视觉处理中(场景、服化道、演员表演)饱含了对"虚"、"实"关系的周密考虑;音乐、声响则是从音高、音色、音量来体现"虚""实"的;"虚"、"实"也是造成观众心理知觉的方式之一。文章对不同层面的"虚"、"实"处理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苏宝荣 《科教文汇》2008,(26):51-51
心理地图是各类地图或地理信息在头心理的保持与再现,是一种空间表象。它的形成与积累是学好地理的前提,是发展地理思维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视觉传达(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是为传播特定事物通过可视形式的主动行为。在现当代高校课程教学当中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体系,也是一种美育性的体现。而如何有效的针对这一课程进行实践和教学则成为了现当代课程教学当中最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由此,本文以基于创客空间的民办高校"工作室制"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为视角进行研究,希望通过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更有效的促进民办高校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对传统心理学的身体模型进行了方法论的批判。传统心理学家发现本己身体经验具有一些无法被纳入对象身体概念的新特征。为了既能保留对象身体概念,又能解释这些新特征,他们从自然态度出发将"身体经验"对象化,变成了"身体表象"。梅洛-庞蒂认为,这种身体模型的修改只是推延了问题而并未解决问题。之所以新的"对象+表象"身体模型注定会失败,是因为它的方法论基础仍然是一种对象化的自然态度或对象思维。只有通过先验态度或现象学还原,我们才能回到本己身体经验以及显现在其中的现象身体。  相似文献   

20.
错觉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便注意到错觉现象,如《列子》一书中就记载有错觉的事例:“日初出大如车盖而日中则如盘盂。”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视错觉。错觉是人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而这种错误的知觉又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错觉的种类很多,常见的如视错觉、听错觉、空间定位错觉等。视错觉是视觉中的错误的感觉、知觉、判断,是错觉中最常见的形态。最典型的是几何图形错觉。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