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梓 《海外英语》2023,(22):56-58
散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学载体,以“形散而神不散”为主要特点,蕴含着深厚的美学内涵。在散文英译时,译者须格外注意原文的整体结构与传达的情感及意境。文章以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选择梁实秋散文《清华八年》为翻译实践,采用多种翻译方法与策略,力求重现原文的韵味与风采,同时借此论证翻译美学应用于散文翻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自从翻译活动产生以来,翻译要达到什么样的翻译效果一直是翻译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受兰盖克认知语法影响,认知取向的翻译理论家提出了翻译要传达原文的概念内容和识解方式.中国翻译实践和理论家刘士聪提出了文学翻译要实现韵味.然而不仅仅是文学翻译,所有的翻译都要实现其韵味.而传达了概念内容和识解方式就是实现了原文的韵味.翻译韵味说给我们提出一个很好的翻译目标,而如何实现韵味,可以从识解维度找到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芳 《教师》2011,(10):122-122
一般性翻译,只要译文准确、通顺,大抵就说得过去了,而文学作品的翻译要求却高得多,译文除了准确、通顺外,还必须传达出原文语言上的文学味.本文通过举例,谈谈如何在文学翻译中理解英语原文的字词,表达原文的韵味.  相似文献   

4.
散文,作为文学的一部分,鉴于其自身的特点,翻译难度相对较大。散文翻译需要译者尽可能在译文中最大限度的再现出原文的审美价值。该文以《异国秋思》为例,从翻译美学角度对张培基的译文进行分析,看其是怎样再现原文的韵味和美感的。  相似文献   

5.
所谓翻译就是在通过对原文的思考、理解之后,再运用所需翻译的文字进行对原文思想的重现表达过程。较好的翻译,既可以保证原文的原滋原味,又可以体现出译文的美感与韵味。本文通过美学视角对张培基先生的散文译作进行探究,为散文翻译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许多翻译爱好者和工作者对散文翻泽很有兴趣,只是苦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加上实践不足,翻译质量往往不尽人意。那么应该如何提高散文翻译的质量呢?刘士聪先生根据多年研究提出了“韵味”说。他指出散文要译出韵味,应从节奏、意境与语言风格待三个方面入手。该学说为散文翻译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灵活运用该理论能更好地译出散文的神韵,完整地传达散文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7.
根据纽马克的文本分析理论,以《白马湖之冬》英译为例,阐释了散文的文体特征、翻译原则及其翻译补偿策略.经论证,在散文中恰当地使用翻译补偿策略不仅能够准确传达原文语言之美,而且能够生动地展现其神韵之灵.  相似文献   

8.
在翻译苗族古歌时,既要关注原文中原生态文化因素,又要恰当处理与原文意义动态对等的问题,切忌过分强调译文与原文的形式内容方面的绝对统一对等.具体的翻译方法就是:译文通过解释,或者补充说明的方式,将苗族古歌中的原生态文化内容表达出来,这样不仅正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义精髓,还保留了其原生态文化的韵味,从而达到原生态文化动态对等翻译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背影>是朱自清影响最大的抒情名篇之一,该作品代表了朱自清的风格:语言平实清晰,感情真挚感人.作者在文中用的是提炼的口语,如何在英译时既要正确地理解和传达原文的意思,使译文文字流畅地道,又要符合原文的口语风格是决定译文质量的关键.本文基于词汇、句法和语篇这三个层面对张培基先生的英译<背影>进行分析评价.总的来说.该译文之于原文,译者准确地传达了原文信息和风格,充分体现了著名翻译家张培基先生在中国现代散文翻译方面的造诣.  相似文献   

10.
翻译的实质是双语在交流中的意义对应转换。本文以刘宓庆的翻译意义理论为向导,分析散文《野草》的两个英译文本(张培基译和刘士聪译)在概念意义和形式意义上对原文的传达程度,旨在洞察不同译者对原文的不同解读及他们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11.
乔田慧  申鸾鸣 《海外英语》2013,(15):142-144
以刘士聪教授提出的文学翻译的"韵味说"及其翻译实践为研究对象,从"韵味说"的三个可操作成分:声响与节奏;意境与氛围;个性化的话语方式,分析其翻译实践活动,探究其翻译美学思想与其散文翻译实践的联系,并进一步阐明"韵味说"不仅丰富了翻译美学理论,对于翻译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梁朝曦 《中学生英语》2013,(Z5):101-103
散文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翻译散文不仅要译出原文的内容,同时也要译出原文的风格的。本文从选词,句法和修辞层面,对比《荷塘月色》的两个英译本,可以看出在翻译过程中如果译者拥有良好的遣词造句,剖析结构,传达原文的修辞的能力,是可以完美再现原文的风格。《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优秀作品,用词简单传神,句法灵活,采用多种修辞,两个译本的对比,可以看出不同的选词造句对风格的再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散文集《流言》属于学者型散文,它集中体现了张爱玲的艺术水准和人生哲学。以深度翻译和韵味说为为视角来解析英译本《流言》,指出深度翻译在译本中的可行性是基于作品的性质,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文化、历史、背景等信息,从而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本人及其作品;并以例证的方式探讨了韵味说在再现原文语言的音乐性、苍凉的语境以及陌生化的修辞等方面的成功运用,最后指出译文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为散文翻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散文翻译中,原文句法特点的分析了解对于理解原文进而翻译时准确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和深层内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通过对美国著名女散文家的散文<回家>的原文分析指出,散文翻译只有尽可能的重现原作的句法结构,才能重现原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语篇翻译认为,语篇是翻译的最大交际单位,能否实现语篇交际功能直接决定翻译是否成功.语篇分析与翻译的有效结合,使翻译摆脱了原文句式的束缚,转而采用语篇视角."衔接"、"连贯"是对翻译活动影响甚大的语篇标准.在众多翻译策略中,增益是实现衔接、获取连贯的重要手段.从语篇分析角度进行散文翻译,有效地运用增益策略,能帮助译文在语篇层次上与原文尽量接近,实现翻译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6.
Synaesthesia是英语中极富感染力的修辞艺术。本文从审美角度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表现形式 ,审美意义及其等值翻译作了初步探讨。文章认为 Synaesthesia的翻译应遵循等效原则 ,注重传达原文的美感因素和艺术意境。让译文读者也能感受到同样的言语韵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在翻译教学中,对比翻译法克服了简单文字对应的词句翻译法的不足,又比单个语篇的教学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散文<落花生>两篇名译的对比.可以归纳出有效地传达原文的信息所采用的翻译技巧,如增词法、抽象译法、词性转换译法,还有文体和发话词的译法.旨在说明翻译技巧的讲解以语篇对比为背景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8.
散文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重要部分,英汉散文翻译最重要的因素是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充满散文所必需的美感。该文拟从接受美学关于原文未定点和读者期待视野两个角度入手,对夏济安《英国的乡村生活》译本进行分析,论述了散文翻译中跳出原文形式束缚,对译文进行美感再造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接受美学对散文翻译的美感重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翻译观认为以通顺的方式向译文读者传达原文的信息就是连贯,因此往往忽略了原文的形式或文体,而文体连贯在文学翻译中对于保留原文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同时"混杂化"是一种在翻译中重构文体连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吴炯 《考试周刊》2014,(16):85-86
文学翻译中提倡的"神似论"同样适用于科技翻译。科技翻译并非逐字翻译,为了准确传达原文的意境和精神,有时需要摆脱原文表层结构的束缚,达到"神似"境界。本文列举了一些科技翻译实例,提出了几种翻译策略,以求科技翻译达到神似的效果,从而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