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应该怎样认识当前的升学竞争,升学竞争与片面追求升学率是什么关系,能否通过建立科学的普通教育评价制度防止和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竞争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升学竞争也是其中之一。升学竞争是不可避免的,首先,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各地之间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考试与教学是学校教育以致一切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制度与教学制度构成了教育制度的重要框架。研究并探讨考试制度与教学制度的关系,是寻求并建立最佳教育体制的基础工程。科学地把握住考试制度与教学制度的关系,必须抓住四个基本点,即本质上不入误区,客观上遵循规律,实践上坚持发展,政策上健全机制。一、考试制度与教学制度本质上与升学竞争无关考试制度与教学制度,与升学有联系,但与升学竞争无关。升学是通过考试从教学对象中选拔出所需要的人;而升学竞争是教学对象在考试中角逐  相似文献   

3.
(一) 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在政策性效应得到充分发挥以后,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呼声越来越高。可以说,经济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我们迫切需要大批的初、中级技术人员来推动我们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县办工业的技术改造、乡镇企业的突破性发展,无不期待着技术人才。尽管这几年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可是由于单纯升学模式的教育,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并没有在学校里学到实用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少数考上了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不仅学成毕业后分回县里的寥寥无几,而且分回来的缺乏实际工作能力,也不愿下乡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社会迈向21世纪之际,我们正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而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从根本上看,要走向现代化,最大的障碍不是资源和资金问题,也不是技术和设备问题,而是人的素质问题。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党和国家把教育放在“为本”的战略位置上,千方百计地发展教育事业。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  然而,长期以来,基础教育一直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应试,这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切,学校教育的任务就址接爱考试,教师就是教学生怎样去接受考试,学生学习就是为了争取考试能得高分。考试分数的高低以及学生升学的多少成为评估学校、奖罚教师的唯一标准。有的地方甚至给  相似文献   

5.
提起杨洁清,了解他的人会很自然地把他的名字与职业教育联系在一起。是啊,从1984年他在秦皇岛市教委担任职教科长到他在秦皇岛市经济管理干部学校任职的十几年来,他把全部心血都铺洒在了职业教育这条艰难而又充满光明的路上。80年代初,一提起职业技术教育,许多人还如同雾里看花。长期以来僵化的教育束缚了人们的升学就业观念。办教育就是为了升学,把升学多少看成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把考上大学看成学生唯一的出路;忽视教育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种人才的任务,成了当时众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的认识。要发展职…  相似文献   

6.
1中职学校学生的构成特点在不少人的眼中,中职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是由初中的“差生”组成的。在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的大部分老师在升学的压力下,只对一部分学习较好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严格要求,而对其他学生放任不管。社会的舆论也认为只有考取重点高中进而考入好大学才有希望,而进入中职学校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实践是受其教育观念支配的。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导。 一要树立现代人才观。在应试教育下,有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往往只抓升学率而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来换取少数尖子生的升学,错误地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是人才。学校  相似文献   

8.
我是平江县西江公社的一个普通社员,文夫是个木匠。去年,我的四个孩子参加大学和中专考试,都被录取了:女儿王稳根上华中工学院;儿子定根考上湖南农学院,提根考土湘潭大学,高根应届初中毕业,考取岳阳师范学校。姐弟四人一齐升学的消息传开后,邻里乡亲都来祝贺,问我是怎样教育子女的。其实,把孩子培养成材,起主要作用的是学校老师,我们做家长的,只配合学校做了一点工作。我们山沟里有句俗话:“从小不育,长成毛弯竹。”人也是一样,要从小教起。家长是孩子最早的教师。孩子上学前,教养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广大青少年一般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即一部分人沿初中——高中——大学的阶梯而深造,一部分人接受职业教育。后者毕业后可以就业,也可以升学(为数很少),而前者实际上是升学教育,学生在学校里只是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一  相似文献   

10.
一、“中考”人生竞争的第一站日本高中结构依竞争第次可分为升学重点高中(公立)、私立高中、一般高中(公立)、职业高中和定时制高中.由于重点高中(公立)和私立高中升大学率最高,所以把高中当做“定向”选择而非作为“受教育”选择的日本人,就把重点高中、私立高中作为竞争目标.“中考”决定升高中,高中决定升大学,大学决定一个人未来的职业、地位.因此,重点高中一直是中学生竞争的焦点——人生第一站.据统计,1988年日本初中毕业生的志愿率为:97.9%希望升学,1.2%希望就业,其它占l%.1992年的实际升学情况是:95.8%升入高中(其中95.1%升入普通高中,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科学》2005,(3):39-40,57
一、转变观念,坚持"两个输送"的办学目标 一是转变"农村初中只为升学服务"的观念,树立了"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兼顾"的教育观.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认为农村初中的主要职能就是为上级学校,特别是普通高中输送合格新生.这种"农村初中只为升学服务"的片面的教育观,在自觉不自觉地主导着大多数学校的教育行为和一些领导干部以及社会舆论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评价,也严重影响了学校全部职能的发挥,使一些感到升学无望的学生中途辍学.  相似文献   

12.
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十亿大国,多年以来,学生的唯一出路就是能考上大学,所以升学基本成为学生人生途上的唯一出路。但是由于升学的限制,往往很多青少年不能解决毕业到就业之间的知识培训。改革开放后,八十年代初开始,全国各地开始提倡职业教育,使大批由于升学限制的学生,有了一个就业的培训时  相似文献   

13.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是多年来的老话题。客观地说 ,这些年来中小学生负担沉重现象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改观。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来自升学的压力 ,高等教育发展严重滞后 ,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再则 ,学校无法超脱高校录取的严酷竞争 ,任何一所大学不可能录取成绩较差的学生 ,要上大学就必须“十年寒窗 ,夜读三更”。目前尽管高校招生量大幅度增加 ,但与教育需求的差距实在太大。初中到高中的“分流”比例约为一半 ,而高中生考不上大学的比例也是一半。在我国正规大学教育存在着严重供需矛盾的情况下 ,中小学生课…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由于尚未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初中教育面临着严重的压力,一方面广大家长要求自己的子女考上高中,另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要回到家乡参加劳动。因此,对于初中阶段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把重点放在追求升学率上,还是放在学生全面发展上?不同的教育思想具有不同的反映。应试教育为片面追求学生升学的高分而急功近利,升学考什么科目,学校就开什么科目,就加强此科目的训练。为应付上级检查,对非考试科目采用“实设虚开”或“虚设虚开”的手法。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千孔一面,失去了个性,严重地违背了党的教育方针,同时…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一直存在着单一的升学教育偏向。学校只考虑升学的需要,而不考虑社会的需要,因此就造成脱离社会的封闭状态。教育本身是  相似文献   

16.
1. 今天乡村子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考上大学、考上重点大学的人数是愈来愈少了。乡村教育令人心痛。我们的教育真应该向乡村的孩子道歉。 2. 所有教育的发现都是人性的发现, 所有教育的道理其实都很平实、浅近。教育的难处在于无所用心、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教育的难处还在于我们总要时不时偏离人性的“常态”。 3. 谁能够不计较自己所处的境况,不在乎他人的毁誉,而在一生中依靠自己、发现自己、成全自己,并不断从中找到事业最后的依据,他就堪称伟大的人。 4. 们还需要牢记,无论任何一 我个人, 哪怕是我们每天注视着他成长的任何一…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以来,我国选拔人才,尤其是学生向高一级学校升学,考试(主要是笔试)几乎成了唯一标准和途径。因而考上者上,考不上者纷纷落马,中考、高考成了检验人才的唯一手段。所以,学校教育中应试教育遍及各个角落,苦了老师,实际上也对我们社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而言的,是为实现党的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劳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今年我有两个孩子高中毕业,他们经常暴露出来一个思想问题是:只有升学才有前途。这种思想,在家长中也有,但学校教育的片面性也是一个问题。有的学校鼓励学生高中毕业后去升大学,立志做工程师,当专家。做工程师、当专家好不好呢?当然是好的。可是只强调当专家、工程师好,而轻视普通的工人、农民,那就错了。我们的学校担负着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和为社会培养优良的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任务。而对于中学毕业生来说,能够升入大学继续深造的只是少数,绝大多数是要补充到社会劳动大军中去的。因此,仅仅教育学生立志升学当专家、工  相似文献   

19.
从以前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到现在的几乎人人可以上大学,大学的扩招使大学教育已在我们的生活中普及。中国大学现在经历了市场化、国际化和产业化的三大高潮,而现在的大学生认为考上好的大学就完成了人生的目标,进入大学开始放纵自己,使得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也逐步变得困难。社会上讲求的是以人为本,而学校应该是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条件来定向培养,使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很快适应社会的节奏,成为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20.
<正> 1 问题尽管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上大学已不再是走"独木桥",但升学竞争依然十分激烈,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期望值仍在逐渐攀升,希望上重点线的人数越来越多。公众的期望、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一批"高、精、尖"人才,这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社会各界和上级领导衡量一所重点高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