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中山的体育爱好十分广泛,他喜欢散步、打球、游泳、骑马、打猎等,尤对登山活动兴趣最浓.孙中山认为登山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广西的叠彩山,广东的鼎湖山,广州的白云山,以及其他许多名山,都留有他的足迹.正因为孙中山先生爱好体育并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中,这为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保持旺盛的精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家康 《知识窗》2007,(2):36-37
米哈依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是位著名的职业革命家。1923年10月,苏联政府应孙中山的邀请,派他到中国,担任孙中山的政治顾问。来华后,他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对此给以很高的评价,称他“是一个无与伦比的人。”  相似文献   

3.
辜鸿铭精通多国语言,其中以英语最佳,林语堂和孙中山都称他“天下第一“.不仅如此,他的德语也是极为出色.……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作为一名具有世界眼光的革命家,他的民生主义理论的构成源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同时也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当时位居世界前列的英国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纵观民生主义早期的形成过程,孙中山求学经历以及在英国的流亡期间的所见所闻对民生主义的初具雏形具有重要启迪作用.当时英国在福利国家的初步实施中的政治、社会状况对孙中山在思考民生主义的措施和意义方面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孙中山所设计的民生主义已经超越单纯解决社会问题的层面,具有重组中国国家和政治共同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夕阳怜芳草,人间爱晚晴 听说在新加坡有一个叫"晚晴园"的旅游胜地,它是专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设置的.有关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业,当学生时已在课本上读过一些,而在异国他乡的新加坡,为何要为他设立一个纪念馆呢?因此,第2次到新加坡探亲旅游时,第1站就请求舅舅安排先去瞻仰晚晴园,以便解开心中的疑惑和瞻仰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和学习他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6.
章士钊(1881~1973)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他交游甚广,在政治上与孙中山、袁世凯、段祺瑞、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皆有往来。而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中,他都起过一些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就以"文化大革命"中的活动来说,人们就可窥其为人处世之一斑。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遗嘱》:"必须唤起民众"伟大的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1925年在《遗嘱》里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是孙中山一生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孙中山留给中华儿女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8.
引言: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早在1911年就指出:“飞机一物,自是大有力于行军。”1915年,他又进一步指出:“飞机将是未来战争决胜之武器”,并以“航空救国”的道理砥砺学生。在1923年5月将“航空救国”写成条幅,发展航空事业。1924年1月,以孙中山先生为领袖的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身居大总统高位,但却处处戒奢禁欲,他几次拒绝在总统府内建造豪华办公室的决定。一日三餐也是以素为主,早上只喝一碗豆浆,从不喝牛奶。他虽然官职显赫,却没有官架子,待人十分随和。卫士们称呼孙中山称“总统先生”。孙中山早年行医,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办公室和卧  相似文献   

10.
正孙中山毕生从未署名或自称"孙中山"。在正式公文如同盟会盟书、临时大总统誓词、中华革命党誓约及遗嘱中,他均署名"孙文"。1907年《委任宫崎寅藏在日本全权办理筹资购械事宜状》、1923年10月10日《致外交团请否认曹锟为总统电》,则自称"孙文逸仙""孙逸仙"。家书中,则多以家谱中之"德明"自称。究其原因,或与国人姓名的使用传统有关―"孙中山"这个名字虽然流传极广,但终究非孙本人或其长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袁世凯窃据了大总统高位,总统府也随之迁往北京。孙中山任命黄兴在南京留守,总辖南洋各军,专门负责裁军和整编,全权处理南方的一切军政要务,并在原总统府的府址设立留守府。黄兴在临时政府任陆军总长期间,地位虽仅次于孙中山,但因受到汪精卫、胡汉民等人的排斥,孤掌难鸣,因而经常独自步出总统府蹓跶解闷。当他看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在探索"救国""治国"道路时,非常重视团体和党的作用,"以党治国"思想是他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以党治国经历了很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从革命初始的"团体救国说"到向欧美学习政党思想再到向苏俄学习以党治国的经验,同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以党治国"思想体系。孙中山认为"以党治国"的党是具有革命党性质的党,"以党治国"是以党的主义治国。  相似文献   

13.
沙平 《知识窗》2002,(7):30
威廉·亨利·端纳,澳大利亚人,早年在香港做特派记者,后进入中国内地采访,因最先披露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密约而轰动一时,并由此成名,后投身政界,在旅居中国近40年的传奇生涯中,先后给张人骏、孙中山、张作霖、张学良,最后是蒋介石等实权人物充当过私人顾问.他虽然不会说华语,但这不妨碍他掌握别人难以掌握的内幕.  相似文献   

14.
邹旭怡 《科教文汇》2008,(23):192-192
孙中山在探索“救国”“治国”道路时,非常重视团体和党的作用,“以党治国”思想是他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以党治国经历了很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从革命初始的“团体救国说”到向欧美学习政党思想再到向苏俄学习以党治国的经验,同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以党治国”恩想体系。孙中山认为“以党治国”的党是具有革命党性质的党,“以党治国”是以党的主义治国。  相似文献   

15.
黄埔军校     
《科学中国人》2003,(4):58-59
孙中山在长时期内依靠旧军队从事革命活动,屡遭失败,给他留下痛苦的教训。因此,他在改组国民党的同时,决定建立一支“和革命党的奋斗相同”的革命军队。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洲岛上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  相似文献   

16.
1924年,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为培养革命人才而亲手创办了中山大学,并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在中山大学医学院的历史上,一直闪耀着一大串医学专家的名字,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他们的身后,是生生不息的跋涉之途,是钻研与奋斗的奉献之歌,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辛亥)10月10日从武昌爆发反清起义,西安立即予以响应。10月22日清晨,同盟会、新军、哥老会首领秘密集合,共同商讨起义大事,也从此宣告了满清王朝君主专制统治的土崩瓦解,宣告着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的彻底革新的过程和开端,他也是近现代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一次跨历史性的革新,这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人民争取独立自主和人民民主以及共同创建富强民主国家的一个具有跨时代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井勿幕是辛亥革命时期陕西资产阶级左派的代表性人物,他也是陕西较早接触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之先觉",也是西北地区较早组织革命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他在辛亥革命所做出的杰出表现被孙中山称为"西北革命巨柱",于右任称呼他为"名家龙虎,关中凤鸾"。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中国人》2005,(6):40-41
70年前的一天,在一堂中学地理课上,地理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在这个宏伟的计划当中,孙中山设想要修建中国自己的港口铁路、开矿设厂。也许当时谁也没有注意到,在台下有一个年轻的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了,并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地理学专业是考大学时最冷门的一个专业,而他就是全班惟一一个报考这个专业的人,并从此和地理学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他就是今年86岁的人文地理学家吴传钧院士。  相似文献   

19.
由于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关系,蒋介石早就认识宋美龄.开始两人兄弟相称,后来两人产生感情谈恋爱了.第一次约会时,蒋介石感到很紧张,找来陈布雷,求教如何安排约会为好.蒋问:"布雷,第一次约会的地点,是在南京好,还是到上海好?"陈答:"敝人愚见,南京、上海皆不好."蒋不解:"这是为何?"陈说:"蒋先生坐镇南京,召宋女士来见,有摆丈夫架子之嫌;若蒋先生去上海见宋女士,又有低三下四之嫌.  相似文献   

20.
狂人刘文典     
刘文典是一位长期被忽略的国学大师,以狂著称。他师承刘师培、章太炎,结交胡适、陈寅恪,瞧不起闻一多、沈从文,追随过孙中山,营救过陈独秀,驱赶过章士钊,痛斥过蒋介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