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滇中文化》2004,(2):29-29
《滇中化》是玉溪市化局主管,市化馆(原市群艺馆)主办的群众化内部刊物。原刊名为《玉溪革命艺》、《玉溪化》、《溪苑》、《玉溪群众化》等,办刊历时三十多年。是玉溪市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刊物,几经易名,但其为群众化工作服务的性质一直没有变。《滇中化》从1988年以来  相似文献   

2.
李之鼎 《东方文化》2001,(5):99-102
《一声叹息》(下称《叹息》)的编导们此前的影视作品,大抵都是时髦的消费文化,虽业绩历历,名声赫赫,却均属快餐:《一声叹息》似乎多了点什么——虽多得不那么多,但毕竟是多了点儿:这就是对人生底蕴的某种思考,不只是为了逗笑以赚钱。  相似文献   

3.
《寻根》2006,(6):138-138
在新的一年里,《寻根》依然突出文化寻根、血缘寻根和山水寻根,刊物的风格重点突出雅俗共赏,所刊发的文章既要有学术性,又要有思想性,还要有可读性,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是我们追求的风格。为此我们欢迎朋友们为《寻根》赐稿。为了让您更好地了解《寻根》的稿件要求,特将主要栏目告知如下: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与《续修四库全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续修四库全书》历五年之久。已于2000年全部完成。该书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和北京线装书局联合编纂出版,由著名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主编,汇集了各学科专家学者分头进行。全书沿袭四库旧例,仍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编排,收录书5000余种,可与《四库全书》配套。这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一部古代百科性质的丛书。既然有了《四库全书》。为什么还要出《续修四库全书》?两者有什么渊源关系?它的价值和意  相似文献   

5.
张宣 《华夏文化》2003,(3):62-63
某某同志 :承你多次送给我《华夏文化》 ,我也常常读它 ,留有好印象。最近又把没有读仔细的两期——— 2 0 0 2 .4期和 2 0 0 3 .1期摘要重读了几篇 ,感到有几篇文章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探讨相当深刻 ,立论也较精当 ,实合我心 ,使我受到良多启发。这里向你简谈一下 ,供你参考 ,并请你批评。(一 )是对我国古代哲人和文学家在价值观和美学思想方面的发掘有深度。例如 :0 2 .4期高照的《庄子能使你快乐》 ,申屠青松的《读 (杨恽 )与孙会宗书》 ,0 3 .1期汪沛的《古代诗人的心路历程》都是。《心路历程》这一篇提纲挈领提出了“以身殉志的屈原”、…  相似文献   

6.
刘磊 《寻根》2013,(5):87-93
《益智图》系清代晚期人童叶庚(1828-1899)所创制的有关“十五巧板”拼图的一本图集。童叶庚,字松君,号友莲,别号睫巢,亦作巢睫山人、松道人,瀛洲(今上海崇明)人。著有《益智图》《益智续图》《益智燕几图》《睫巢镜影》等。  相似文献   

7.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的《诸葛亮与三国化(一)》一书,是以最新视野展示近年来三国历史与化研究成果的学术论专集。  相似文献   

8.
故事片《青红》讲述了一个凄伤的故事,是一段中国人特殊时期的经历。是些许地理空间中寻常又不寻常的痕迹。但《青红》又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青红》不相信眼泪、怜悯和同情;《青红》有的只是生活的细节、记忆的碎片。以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奈和挣扎:《青红》真实得令人触目惊心。它展示了两代人之间难以逾越的沟壑。构筑这沟壑的不是父辈的专制。也非子女的冒犯,而是处于化转型期的中国的特殊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我是客家人,当我阅读傅翔《客家的精神》(见《客家》2000年第二期)一文,不觉怦然心动。这篇记述客家人文精神的短文,语言精炼,内涵丰富,将客家文化的历史背景与超越时空的深远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闪耀着作者独具匠心的思想火光,不愧是傅翔研究客家文化的智慧结晶。  相似文献   

10.
藏族戏剧是我国少数民族戏剧中历史悠久、流传较广的戏曲剧种,诞生于藏族聚居的青藏高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丰富养料,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戏剧。《格萨尔》藏戏是藏族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藏戏的形式演示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格萨尔》故事。《格萨尔》藏戏一般分为寺院藏戏(俗称羌姆)和舞台藏戏两大流派。据专家实地调研,《格萨尔》寺院藏戏发源于四川宁玛派寺院竹庆  相似文献   

11.
高照 《华夏文化》2002,(3):20-21
周易由《易传》、《易经》组成。《易传》诞生于春秋战国。当时,诸子百家曾出现过“大放异彩”、“各领风骚”的壮丽文化奇观,从而为中国文化奠定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博大精深、影响广远的坚实底蕴。  相似文献   

12.
《周易》是我国最早的文化典籍之一,放在文化人类学大背景上去审视,也是独一无二的。因而,牛年解读《周易》中的“牛话语”,我们将从一扇独特的窗口,再一次领略其由历史深处飘来的文化风采。  相似文献   

13.
季蒙 《东方文化》2002,(4):60-75
《说钱》发表后,收到一些读友的意见,我觉得有必要做一些说明。《说钱》写于1999年夏季,《钱钟书先生解经一误》写于1994年春季,原来有五千多字,太冗赘,所以2001年删去大半,但并没有增改,保持了原始面目。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一书,一般认为是在唐玄奘西游的基础上改编加工而成的。作通过审慎的考证,认为《西游记》暗示的是道教全真教领袖丘处机的西游,而与玄奘无关。主要证据有:(一)《西游记》思想与全真教完全一致;(二)《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及细节与丘处机西游相一致,而与玄奘西游相左。  相似文献   

15.
李金坤 《寻根》2002,(5):53-57
据初步统计,《诗经》中直接写到的“马”字,《风》诗有18次,《雅》诗有18次,《颂》诗有12次,总计48次。至于带有“马”字偏旁部首而分别表示马之性别、年龄、大小、优劣、颜色等有关的专有名词,那就更多了。《诗经》中对马的种类、马的装束、马的本领、马的作用(尤其是军事作用)等等,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述。本就此略作探讨,以就教于方家同仁。  相似文献   

16.
《寻根》2009,(6):138-138
在新的一年里,《寻根》依然突出文化寻根、血缘寻根和山水寻根,刊物的风格重点突出雅俗共赏,所刊发的文章既要有学术性,又要有思想性,还要有可读性,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是我们追求的风格。为此我们欢迎朋友们为《寻根》赐稿。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市文化局组织业务人员编著的《鄂尔多斯文化》(套书)于2011年8月底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从2010年底开始,市文化局组织文化系统业务人员开始收集资料,撰写文稿,编辑《鄂尔  相似文献   

18.
《赵氏孤儿》的西方改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 ,一部法国戏剧《中国孤儿》在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上演 ,这部由孟华翻译、林兆华导演的剧作 ,就是当年伏尔泰取材于元杂剧《赵氏孤儿》所创作出来的。让我们把历史回溯几百年。 1689年 ,也就是清康熙三十七年 ,法国传教士马若瑟来到中国 ,学会了汉语 ,他将《赵氏孤儿》这部元代文学杰作译成了法语 ,寄给法国富尔蒙王室图书馆。该剧译本片段于 173 2年 2月发表在巴黎《水星杂志》上 ,全文则收入法国耶稣会会士杜赫尔德主编的《中国通志》(173 5 ) ,此乃中国戏曲在西方的首个译本。该书中 ,中国文学译本除了《赵氏孤儿》 ,还有《庄子休鼓…  相似文献   

19.
在印度文化中,《罗摩衍那》又叫《罗摩传》,和《摩诃婆罗多》并列为印度历史上最有名的两部史诗。 罗摩衍那(梵语, Rāmāya?a),意思为“罗摩的历险经历”。目前由大师季羡林、黄宝生翻译的《罗摩衍那》,是全世界迄今除英译本之外仅有的外文全译本。 记得在上课的时候,听孟昭毅教授讲,《罗摩衍那》最初仅是口耳相传,后来一位出生于婆罗门家族的作者对全书进行了整理和加工,这个作者就是蚁垤,他用输洛迦的短颂体将此史诗创作了出来。  相似文献   

20.
田青 《中国文化》2004,(21):168-170
近读国学大师陈寅恪的《金明馆丛稿初编》,在《书魏书萧衍传后》一开始,先生引了《魏书·萧衍传》中的一段话,在这段话里,“侯景之乱”的主角侯景“戏侮”被围困台城的萧衍说:“城中非无菜,但无酱(将)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