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歇放松是指在基本教材的练习间歇(特别是强度较大的项目:如跑、素质练习等),学生在原地自觉地、积极地进行自由放松。它的作用在于短时间内起到调整机体的疲劳,为下一组更有效地练习服务,同时调节了课的紧张状态,活跃课的气氛;有助  相似文献   

2.
<正>体育课的结束部分是使学生机体从紧张的运动状态过渡到比较安静的状态,进而轻松愉快地结束本次课学习的阶段。在该环节,应该选择一些逐步降低运动负荷的练习,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运动疲劳,促进身体机能恢复及身心健康。因而,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好体育课的放松活动。一、体育课放松练习遵循的设计原则1.放松活动要有针对性针对性原则是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学习内容的不同选择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放松活动内容。所谓针对性,主要是指要根据教学对象和教材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放松手段。如,在沈阳市第八中学赖承均老师背越式跳高课堂中,教师采用"春暖花开"的音乐,随着音乐节奏让同伴相互敲背,自己叩击大腿、小腿,对背部和腿部充分进行放松。这样结合当代流行音乐元素的放松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和课程实施的总体效能。但由准备活动、体能练习和放松活动内容组成的常态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很少为体育课知识、技能和方法教学服务。为此,将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放松活动及体能课课练,与基本部分教学整合为全课一体化教学,将会显著提升体育课的承载能力。围绕教学目标和课的内容,通过准备活动专项化、基本部分赛事化、体能练习教学化、放松活动内容化,实现全课内容由负荷一体化向教学一体化的转变,有利于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4.
一些体育教师常感到课的结束部分的放松练习不好安排。放松练习受它本身的任务所制约,一不能激烈,二不能紧张,因此它采用的练习确实没有准备活动那样多样化。但是,只要掌握了人体放松的规律,还是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达到放松目的的。这里介绍六种放松练习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整理放松活动的方式要与课的具体内容和刚刚结束的练习相衔接。教学实践中,笔者通常采用以下九种方法进行课后的整理放松。1走步或慢跑法让学生放松地做轻松自然的走步或者是慢跑,同时配合深呼吸,以缓解因强度较大的练习而导致的体内缺氧、脑部缺血等现象,从而减低血乳酸浓度,消除疲劳。2游戏放松法组织学生做一些不剧烈却又非常有趣的体育游戏,使身心疲劳随着游戏时的轻松愉快而缓解。3舞蹈放松法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口令做一些简单、柔软、伸长、舒展、优美的舞蹈动作,或跟随音乐做一些轻松的舞步练习,以达到调整情绪的作用。4逗趣放松法…  相似文献   

6.
<正> 在高校体育课教学中,我把气功用于课的准备部分与结束部分,通过多年的实践,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此谈点个人的做法与体会。一、把气功运用于体育课的准备部分,使身体的各运动器官在气功作用下,得以充分的拉长和舒展。气功的功法,类似等动性练习和静力性练习.而且气功是意识起主导作用的.有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能力和肌肉活动协调用力的能力。这些都是发展身体素质与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把气功运用于课的结束部分,则可在较短的时间里使身体得到放松和恢复,因为气功是在心静、体松的情况下进行练习的. 二、我在实验班的准备活动中,让学生练10至15分钟的龙虎展气功,在结束部分中练10至15分钟的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营造课堂气氛,要把体操课安排得有节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课的准备部分,应多安排一些全身性的活动,组织有趣味性的活动内容,如安排一些新颖的体操游戏练习。课的基本部分是其主要部分,课堂气氛应随运动量的加大而逐渐热烈,当运动量为最大时,课堂气氛也应最为活跃。当课进人结束部分时,多做一些协调放松活动,以缓解课上造成的疲劳,同时为下节课的活跃气氛打下基础。每堂课的活跃气氛最好出现4~5次,基本部分为全课的气氛高潮,课上要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富有明显的节奏性。  相似文献   

8.
踏步走一般是属于队列练习,起调整队形的作用。但是我们在教学中,把它运用到准备活动、器械体操、武术、跑等项目中去。在学生活动以后,用它起调整吸呼,放松紧张的肌肉,恢复体力,让学生进行积极性休息,其效果较好。一、准备活动。包括徒手操、各种器械操、活动性游戏、课课练和掌握各种主教材的诱导性练习。在以上练习各个动作结束时,我们采用踏步走这种形式,一方面是为了  相似文献   

9.
在田径训练中,运动恢复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可以说,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没有运动成绩的提高。下面介绍田径运动员训练后几种有效的恢复手段,供同仁参考。 一、心理恢复手段 心理恢复主要是意念活动,通过一定的套语暗示以达到身体恢复的目的。常用的有放松练习和呼吸调整。 (一)放松练习 放松练习有助于防止肌肉和关节的僵硬,保持肌肉弹性,加速机体恢复。采用的方法有: (1)仰卧,两腿自然伸直稍叉开,两臂置于体侧; (2)侧卧,两腿半屈,两臂置于胸前半屈;  相似文献   

10.
心理训练的一个重要技巧——放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松是一种有意识使自已从目前的活动中暂时“解脱”出来的练习。这一练习如果运用得当,将充分发挥你身、心的能量和作用,使你重新表现理想的竞技状态。现在我们来讨论为什么、什么时候和怎样进行放松,并向你建议一些有关的练习方法以帮助你提高这方面的心理技巧。1.什么是放松?放松,这里是指身体、思维和情绪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相对紧张而言),即当你驱走所有的需求感后的一段时间的平静状态。放松和紧张的程度相互依存在一个连续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小学足球课上,手控足球练习作为一种过渡教学手段,能减少学生捡球次数和时间的浪费,增加练习密度,提高学生控制球的能力和练习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足球基本技术。  相似文献   

12.
年四永  徐良  张军 《精武》2012,(20):12-1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等,阐述了网球运动中的放松训练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剖析了放松训练对网球运动初学者所产生的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指出网球练习中如何运用放松训练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以及在练习过程中如何将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的对策与方法。为网球学习者在训练时达到各个环节的充分放松;迅速掌握网球基本技术和获得较高运动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 我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编了一组趣味性强、实效性好的专门发展下肢力量的双人徒手配合的练习动作。并于每学期开学初介绍给新生,要求他们在课上和课外进行练习。教学中,我常根据需要,运用游戏、竞赛、训练等方法,将这套练习安排在课的各个部分进行。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图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安全工作 ,防止运动损伤 ,要有一定的法律意识 ,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在体育教学中要认真备课 ;课前进行认真检查 ;坚决执行课堂常规 ;做好准备活动 ;基本部分教学组织要严密 ,保护要加强 ;学生发生伤害时救助措施要及时 ;结束部分要重视放松练习。  相似文献   

15.
<正>一、创设多样教学情境1.课程整合,凸显魅力本次展示的三堂课都出现了课程整合。首先是体育与音乐的整合,这三节课的音乐整合有别于我们司空见惯的在准备部分和结束放松环节的音乐播放,而是在教学的主体部分使用音乐。如《技巧:肩肘倒立》课,郑建成老师自己制作音乐,用音乐贯穿课的始终,使技巧练习在音乐背景的烘托下不再沉闷,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由练习;《篮球:体前换手变向运球》一课,在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时,也播放  相似文献   

16.
为了消除学生在滑冰课中出现的身体紧张,在教学中采用“放松功”配合滑冰教学,试验结果表明,学生通过“放松功”的练习,紧张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成绩也有较明显的提高。采用意念引导完成练习的方法是提高冰上课教学效果的一种可供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许多体育教师片面地认为体育课的“放”与“收”,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放”学生自由地打球、打拳、自由地跑步或进行游戏等练习;“收”则是集中进行这些活动。实际上体育课的“放”与“收”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在体育课中有时可将其中一项作为活动的内容,有时则可几项结合进行。这样有“收,,有“放”、有多有少、单项跟多项结合,不仅在课的开始,并且在基本部分和放松活动也应如此。体育课教学过程中采用“放”的方法有:1.设点练习。选择学生容易掌握且动作的技术性不很强的若干个练习,设连续方便的地点为“点”,进行练习,不规定练习和轮换顺…  相似文献   

18.
结束部份是体育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放松活动又是结束部份的一项重要内容。放松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课中上升了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轻松愉快地结束体育课。但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忽视,其主要原因有三点,其一,教师不理解放松活动的科学道理;其二,责任心不强,课堂组织不严密,放松时间被基本部分教学内容占用;其三,由于《教材》中没有规定其内容、本人又缺乏教学经验,组织放松活动的办法不多。如何组织好体育课的放松活动,我认为以下四个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19.
<正> 中长跑运动时间长,负荷大,造成了学生身心较大的疲劳。而通常的整理活动大多是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些肌肉放松练习,这些方法对消除神经系统的疲劳作用不大,学生课后情绪较低落,不能尽快恢复到安静状态,甚至影响其它科目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整理活动中采用意念放松法。意念放松法就是放松者用意识引导全身放松的一种方法。通过放松者有意识地要求放松、安静、自然、排除杂念的练习,达到消除大脑皮质细胞的  相似文献   

20.
<正> 闭眼做整理活动和不闭眼做,有没有不同呢? 为此,我在两个教学班进行了试验: 教学对象同是大学一年级女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差不多;教学环境近似,都是在下午五六节上课,使用同一场地,相同的器材设备;教学内容、进度和练习要求的运动负荷基本一致,在整理活动前,安排素质练习,以力量和耐久力为主,主要项目是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百米或八百米跑,同一课次两个班安排完全相同的练习内容。实验班:要求在做整理活动时,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放松、闭眼。采用先介绍内容或边讲边做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