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前因阅读唐人碑志,其中所得已整理为《读唐人碑志札记》,此后又陆续发现碑志中的一些零碎材料,从中或可窥唐时风尚,或可补前贤论碑志文体之阙,特将之拾掇成篇,名之日《续读唐人碑志札记》,以就正于世之博雅君子。所取碑志,不限于石刻。一宋代洪迈《容斋随笔》卷一《罗处士志》云:"襄阳有隋处士罗君墓志曰:‘君讳靖,字礼,襄阳广昌人。高祖长卿,齐饶州刺史。曾祖弘智,梁殿中将军。祖养,父靖,学优不仕,有名当代。’碑字画劲楷,类褚河南,然父子皆名靖,为不可晓。拓拔魏安同父名屈,同之长子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以来,唐诗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不胜枚举;唐人小说之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果。至于唐人小说中"用诗"这一普遍而别具重要意义的现象,研究者却寥若晨星,而对其作系统而全面研究者,则更是前所未见。最近,笔者有幸读到了崔际银的博士论文《诗与唐人小说》(以下简称"崔著")令人耳目一新。 品读"崔著",窃以为,可述者有三:  相似文献   

3.
作者利用在河北正定发现之墓志盖文物资料,对此前学界公布的唐人墓志盖题诗重新予以校证.辑录新见题诗八首,可补《全唐诗》之阙.在墓志盖面上题刻诗句,是唐代始有的现象.出土于潞州、上党地区的唐人题诗墓志盖,体现了唐代诗歌与该地区民间丧葬礼俗结合的特殊文化形态,对于研究唐代民间诗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翰林学士集》题名职官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翰林学士集》是一部初唐人自选诗集,前辈学者对此作了极有价值的考索.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考查该集诸组诗诗人职官题名和其作诗时实际任职状况,认为诗集中既有职官题名不完全准确者,亦有职官题名完全不准确者.据此进一步分析,此集不应是许敬宗本人编撰,但编撰人应和其有一定程度的关系;其编撰当有祖本;编撰者旨在编选太宗时君臣唱和诗;诗集当编成于永徽三年左右.  相似文献   

5.
1989年,辽阳第二热电厂施工过程中出土的明中军都督府右都督杨四畏墓志,是迄今所见辽阳地区碑志中官阶最高(正一品)的人物传记。碑主是一位身居高位,且在明朝后期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碑志中记载他曾经分别与明朝一代名将李成梁、佟登等“力战辽阳沙河铺”、“击虏于虎皮驿之北”,并且在其任昌平总兵期间,与蓟镇总兵、抗倭名将戚继光“联辔行……  相似文献   

6.
《皇明诰封明威将军承安徐公墓志铭》,出土地点不详,原藏于盖州市文物管理处,现被营口市博物馆征借展出。该墓志在以往各碑志资料中未见著录,记载了明代盖州卫世袭武官徐瑞及其家族的情况,其中涉及到明代辽南的一些历史事件,可补史之阙。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及盖州出土其他碑志资料的相互印证,对徐氏家族的谱系、各代成员的仕历以及墓志出土地点等做了考证。  相似文献   

7.
典籍注释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原典系统化、通俗化的过程。前人的注释实践中贯穿了系统化的原则。作者从典籍系统的一般特点出发,结合唐人王冰对《素问》整理的实践,初步探析了注释过程中系统化的方法,从而为古籍整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医著中提出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杂食思想,一直受到古往今来的高度重视。与之相应的是,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总结了前人在养生实践中的得失,写出了“田夫寿、膏梁夭”的警世之语。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粗菜淡饭者长寿,肥肉精粮者夭之。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反腐小说”是近年来颇引人注目的一种文学现象。唐人白居易有句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腐小说”之畅销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与现实意义,也是中央下大力气治理腐败的举措在出版上的回应。为此,我们刊发了《应势而生的时代课题── “反腐小说”出版现象剖  相似文献   

10.
本刊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曾连续刊出馆藏善本书叙录,为揭示馆藏起到积极效果。今将"中华再造善本"宋金元编各书所写提要选刊于此,以飨读者。首先刊出别集中宋刻唐人文集和金、元刻唐人文集之提要,以后顺序刊出宋刻宋人文集和金、元刻宋人文集之提要。这些别集以国家图书馆馆藏为主,提要内容侧重版本分析和递藏信息。并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墨子》引《诗》凡11节,称书名者5次,称二级篇名者5次,称三级篇名者1次.着重对此11节《诗》进行校勘,并作疏解,间有发现前人疏漏者,为之补正.  相似文献   

12.
绿叶随感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此言甚妙。新闻写作固然要珍重前人的招数,可是墨守不得。学步者亦步亦趋,尚在情理;入门者刻意仿造,是进步之大忌;老成者熟路  相似文献   

13.
《全唐诗》卷四六七收牟融诗一卷,诗六十九首,小传云:"牟融,有赠欧阳詹、张籍、韩翃诸人诗,盖贞元、元和间人也。诗一卷。"显然,《全唐诗》的编者并没有掌握牟融生平的任何资料,小传不过就所谓"牟融集"撰写而成。据我们考察,这个《牟融集》实为明人所伪造。唐代没有牟融其人。我们曾遍搜唐代文献史料,包括史乘笔记、总集别集、政书类书、金石碑志等,从未发现有关唐人牟融的只字片语。苏州大学、河南大学的同志为了编纂《全唐五代  相似文献   

14.
爱日轩乃清代杭州书坊中最为引人注目者。本文通过调查爱日轩所刊刻之书籍,考察爱日轩的著名写刻工和主人,详细论述前人对爱日轩刻书之评价,并探讨爱日轩与一般书坊之差异。同时,就爱日轩所刻之书籍,对《中国古籍总目》之疏漏略作补正。  相似文献   

15.
牛红广 《图书馆杂志》2011,(10):87-90,112
唐代墓志作为一种出土文献,提供了大量唐人、唐代社会和唐代文化等方面的原始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随着唐代墓志的大量出土,其在文献辑佚、校勘、考订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且已取得令人可喜的成果。本文以洛阳及其周边地区二十一世纪新出土唐代墓志为基础,新补唐人著述三十八种,并稍作考辨,以有助于了解唐人著述之风貌。  相似文献   

16.
《鹖冠子》卷第一,唐人写卷子残本,硬黄纸,有栏线,书高二十四厘米,长三百三十二厘米。共存一百八十五行,每行十七字,内存原文四十四节,注文十三节。卷末顶格题名“鹖冠子卷第一”,下空一行顶格书“大唐贞观三年五月勘校定毕”十二字。避唐太宗讳,文中“民”字皆缺末笔作“(?)”。确为世所罕见的唐人写本。此唐人写本残卷不标篇目,今以《四部丛刊》涵芬楼明翻宗本陆佃注《鹖冠子》核之,其书残文起“凶者反此”迄“退谋言弟子愈恐”,即《环流》第五(残篇)、《道端》第六、《近迭》第七,计此写本残卷存文  相似文献   

17.
《太平广记》中保留了不少与夜叉有关的记载。这些记载又大多出自唐人手笔,对研究唐人夜叉观弥足珍贵。通过对《太平广记》资料的梳理可以发现唐人心目中对夜叉形象、能力和习性已经有了基本的共识。同时,唐人在其信仰世界和鬼神观念中也对夜叉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和评价。唐人夜叉观的树立与其“经验世界”的扩大有密切联系,唐代的佛教壁画艺术则是唐人夜叉观形成并传播的重要工具和载体。  相似文献   

18.
“试帖”在唐代或指明经科考之法,或指进士诗赋试卷。宋代以后,特别是到清朝,通常把科举考试中进士所试律诗称作“试帖”、“试律”或“试帖诗”,而唐代的应试诗便相应被称为“唐人试帖”或“唐人试律”。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其应试律诗也被后世奉为试帖之典范,是故清初复议试诗以后,选编评点唐人试帖渐成风气。今就所见,对这些清人选评笺注唐人试帖刻本略作论说,以期引起世人的重视。 一、刊刻背景 现存清人选评唐试帖刻本可略分为四类:一类是康熙刻本。有毛奇龄《唐人试帖》(康熙四十年刻本)、陈汗《唐省试诗》(康…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民族的字典里,唐人不是分裂者,而是统一者;不属于分裂派,而是统一派。唐人是反分裂的代名词。中国自秦王朝统一后,汉朝由分裂走向统一,又由统一走向分裂,东汉末年出现了三国,晋王朝恢复了暂时的统一,同时又搞分封制,最后被赶到江南,形成了南北朝的对立。继隋短暂的统一之后,李渊,李世民父子在隋末"群雄竞起"之际,用6年时间建立李唐王  相似文献   

20.
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唐代大文豪韩愈,是一位被后代学者赞誉为“又起八代之衰”的文坛巨匠。他不但倡导了改变六朝靡丽文风的古文运动,而且身体力行,用大量精彩的文章给这场影响深远的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人们吟诵他的佳作《进学解》、《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等时,往往不会想到在现存的韩愈文集中,他为人撰写的碑文与墓志铭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碑志文同样已经成为了历代文人仿效与研究的对象。早在元代学者潘昂霄的《金五例冲,就引用了大量韩愈的碑志文,总结出撰写碑志的种种文例格式,作为文人们写作的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