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超众 《新闻世界》2012,(6):172-173
对于郑观应,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最为耳熟能详的便是其《盛世危言》。其实,无论在中国新闻传播思想史还是在法制思想史上,郑观应都注定了不能被忽视,特别是近年来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较早的是黄瑚教授把郑观应的新闻法思想列为我国近代新闻法制实践当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而张育仁先生则将郑观应和他的《盛世危言》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奇人与奇书,并认为他开始关注公民的民权思想以及具有西方民权主义的自由观念。,充分反映出郑观应一定的历史地位。立足当前,重新审视郑观应的新闻法思想,无疑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郑观应(1842-1922),是中国近代有影响的工商业民族资本家。他是从买办队伍中分化出来的,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儒商。他一生写的著作较多,但影响最大的是《盛世危言》,当时人评价为“皆时务切要之言”(《盛世危言·彭序》),“纵论中外情势,商榷古今利弊,旁搜远绍,网罗无遗,有当世贤豪欲言而不知所以言,循谨巽柔之辈知言而不敢尽其所以言者”(盛世危言·郑序)。就是说,他在《盛世危言》中切合时务的言论,讲出了别人讲不出或者想讲而不敢讲的话。《盛世危言》中有两篇新闻学专论,1894年《危言》五卷本初刊,其中有一篇《日报》,1895年增订时,又增…  相似文献   

3.
澳门博物馆于2008年9月20日在澳门博物馆演讲厅举行《盛世危言——郑观应》教师专场讲座。据报道,郑观应世居濠江,被誉为中国近代的思想家、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慈善家和热忱的爱国者。郑氏居于澳门期间,在位于龙头左巷的郑家大屋撰写了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起了启蒙作用的著作《盛世危言》。  相似文献   

4.
关于近代中国提出制定新闻法第一人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是康有为;第二种观点认为是郑观应。但实际上近代中国首倡新闻立法的人是洪仁玕。洪仁玕明确提出必须进行新闻立法,并对新闻立法的原因和必要性进行了详尽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一) 我国新闻出版法的出现1815年外国传教士创办了我国最早的近代报刊。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创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在外报宣传的刺激下,我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也开始了办报活动,并提出了制定新闻法的问题。随着改良运动的发展,国人的办报活动有了蓬勃发展。在维新变法期间,有人提出制定新闻法的建议。“报律”一词在中国官方文件中第一次出现,是1898年6月孙家鼐为筹办上海《时务官报》给光绪皇帝的奏章中提出来的。他说《时务官报》“既改为官报,自应拨以官款。拟照官书局月拨千金”,  相似文献   

6.
《盛世危言》是郑观应撰写的一部倡导自强求富、变革图强的重要著作,是晚清一部震撼朝野的巨著。该书不仅引起皇帝的重视,社会上层人士对此反映也很大,康有为、光绪帝、孙中山、毛泽东等都从这部变法大典中获得教益和启迪。其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近代史上可谓罕见。  相似文献   

7.
1893年出版的<盛世危言>提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所以,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都认为:"第一次提出了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主张"的人,是<盛世危言>的作者郑观应.  相似文献   

8.
知识窗     
中国新闻工作者之最中国近代最早的女新闻工作者是康同薇(康有为的女儿)和李蕙仙(梁启超的妻子)。她们两人于一八八九年创办了我国近代最早的一份以妇女为读者对象的《女学报》。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最年轻的总编辑是杰出的新闻学家邓拓(一九二一至一九六六)。一九三七年,他担任《晋察冀日报》总编辑时,年仅二  相似文献   

9.
说来凑巧,从《西安晚报》上读了陈仓先生《盛世需要危言》一文不久,便从一文友那里得到一本《陕西杂文精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精选》)。陈先生的文章,说的是作者自己对~杂文作家荣获全国大奖的感慨。他将当今中国称为“盛世”,将杂文喻为“危言”,纵论了”盛世”与“危言”二者互为作用、相得益彰的关系。待读完《精选》之后,  相似文献   

10.
<盛世危言>是郑观应撰写的一部倡导自强求富、变革图强的重要著作,是晚清一部震撼朝野的巨著.该书不仅引起皇帝的重视,社会上层人士对此反映也很大,康有为、光绪帝、孙中山、毛泽东等都从这部变法大典中获得教益和启迪.其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近代史上可谓罕见.  相似文献   

11.
郑观应 (184 2— 192 2年 )广东香山县 (今中山市 )人 ,是中国近代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和影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其著述颇丰 ,尤以 1893年编定的《盛世危言》为其代表作。该书集中地反映了郑观应向西方学习、救国富强、追赶世界强国的进步思想和主张。现从馆藏军机处档案中选录有关史料一则 ,予以刊发 ,供研究参考。——编选者 吕 坚  相似文献   

12.
自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中国商界以个人身份携带产品参展起,对博览会所具贸易互通、创意展示、技术交流及其广告效应就有了深刻的认识。早在1894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就提出“设博览会以励百工”。然而,封建王朝民不主政,言之无用。1905年底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的端方出访欧美后,对博览会的作用有了一定认识,于1908年12月18日向朝廷奏请在江宁(南京)举办“南洋第一次劝业会”。  相似文献   

13.
叶婷 《兰台世界》2013,(11):16-17
在充满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探索的救国志士,郑观应就是其中主张商战救国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启发了康有为、光绪帝、孙中山以及毛泽东等诸多革命人士,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充满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探索的救国志士,郑观应就是其中主张商战救国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启发了康有为、光绪帝、孙中山以及毛泽东等诸多革命人士,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众多中国近代史与中国近代思想史著作中,郑观应被作为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如果转换一个视角,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郑观应名副其实地是一个从事近代实业开拓、经营、管理的实业界先驱;在中国启蒙运动发展中,郑观应又名副其实地是一位最先全面触及启蒙思潮各项基本问题的启蒙运动前驱。在新闻思想方面,郑观应的先驱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他对日报功能、新闻法制与新闻职业道德的认识,在中国近现代新闻思想史中都有一定的启蒙意义。本文就其新闻思想的上述三个方面进行浅议,论证郑观应新闻思想方面的启蒙作用和明显区别于他人的独特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方汉奇文集》和《宁树藩文集》在长江新闻学院和李嘉诚基金会的资助下 ,近日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长江新闻传播系列丛书 (史论篇 )中最先推出的两本巨著。其中 ,《方汉奇文集》原拟书名为《发现与探索》(以“方汉奇新闻史文集”作为副题。现改称《方汉奇文集》)。和作者前此出版的《中国古代的报纸》、《报刊史话》、《中国近代报刊史》、《报史与报人》《新闻史上的奇情壮采》、《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三卷 )、《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三卷 )、《中国新闻传播史》、《大公报一百年史》等书一样 ,这部文集闪现…  相似文献   

17.
大约百年以前,著名思想家郑观应写了一部《盛世危言》,其成为传世之作的主要原因,是在国情问题上能够讲实话、讲真话、讲新话。郑氏在书中说:“中国当此危极之时,而求安图治,上下皆知非自强不可,而自强非变法不可。”当时人评价此书“为时务切要之言”。近百年后的今天,又有不少议论国情的著述摆到读者面前。这些争相问世的书,其中既夹杂着东拼西凑、粗制滥造之作,也不乏有理有据、精辟透彻的力作。《生存与发展》一书,即属后一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最早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国内新闻学界并没有一致的看法。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1939年10月制订的《会员信条》和《记者公约》以及1942年由马星野起草的《中国新闻记者信条》,都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道德规范。但是,1902年《中国日报》拟订的《谨拟各报馆公共章程》却较少有人论述过。事实上,这份报馆公共章程,从制订的目的、规定的内容到文本形式,都具备职业道德规范的特征,是我国最早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它反映了当时中国报人已经认识到报界需要有一个“公共章程”来约束自己的职业行为,也反映了当时报界亟需解决的某些共同存在的道德问题和报人的职业理想。这份章程在中国新闻伦理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9.
知识与趣味     
这30种图书是: 根源篇11种:《尚书》、《周易》、《诗经》、孙武:《孙子兵法》、老聃:《老子》附《庄子》、孔子:《春秋》附左丘明《左传》、孔子:《论语》附孟轲《孟子》、《孝经》、韩非:《韩非子》、《礼记》、《黄帝内经》。创变篇9种:司马迁:《史记》、王充:《论衡》、《太平经》、慧能:《坛经》、唐诗人:《唐诗三百首》、司马光:《资治通鉴》、朱熹《四书集注》、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曹雪芹:《红楼梦》。维新篇10种:魏源:《海国图志》、康有为:《新学伪经考》、郑观应:《盛世危言》、严复:《天演论》、孙中山:《建国方略》、胡适:  相似文献   

20.
徐宝璜是我国最早的新闻理论家和新闻教育家,被誉为我国“新闻教育第一位大师”,“新闻界最初的开山祖”(黄天鹏:《新闻学纲要·序》。1918年10月,他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为政治学四年级学生开设选修课《新闻学大意》,这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此后,他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直到1930年在北大的一次课堂上“猝患晕厥”逝世,年仅37岁。他写的《新闻学》一书,是我国第一本新闻理论专著,蔡元培称之为我国新闻界“破天荒”之作。 徐宝璜的新闻伦理思想是他新闻思想的一部分,在《新闻学》一书和后期的新闻学论文中都有较多的论述。在我国新闻史上,他是最早较为全面论述新闻道德的新闻理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