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渊 《青年教师》2006,(4):33-33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国际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时代。强国兴邦的关键在教育,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未来公民的素质,决定着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新的理想、不断实现新的价值、不断进取、不断自我完善的创造活动史。创新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已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当前世界各国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创新素质的竞争,而教育具有培养人的创新能力的重要功能。正如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结合本人的创新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创新创造学认为:“…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要主动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推动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过程中有着独特的学科优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锤炼大学生的创新品质、形成大学生的创新人格.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应当突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培育,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性,从而在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培育中发挥学科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体现了大学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人文精神培育的主要误区,探讨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探索构建和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基本思路与实践,提出了高校培育创新人才要进一步提升大学教育理念,拓展大学教育功能;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渗透人文精神培育过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精神培育环境;注重传统文化教育,进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成为全球化的教育主题。就人才的创新素质来说,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几个方面。能力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在后天形成的.环境与教育对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在教学中或在其他实践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条件,采取一些措施培养中职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是引领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并服务于社会的高端人才。一个合格的理工科研究生应该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育理工科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除了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健全的培养机制外,还应该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研究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理工科研究生科学实验研究的培养环节,以实验室为平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为国家造就更优秀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7.
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要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创新人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高校必须加强学生人文精神教育。要改变当前大学生人文精神过弱的状况,高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人文素质,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基础教育承担着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等.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和发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人才。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创造性思维密切相关。创造性思想力求“新”和“异”,能使人有所发现,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给人们带来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精神和物质产品。语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即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学生创作性地“发现问题”的思维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不同方式,彼此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科学精神与艺术素养都是当代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构成,是创新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为此,必须深刻理解科学精神与艺术素养的内涵及关系,认识科学精神与艺术素养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在专业教育中加强科学精神的培养及艺术素养的形成,以塑造出创新人才完整、健全的创造性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1.
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法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对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现实作用和长远战略意义。本文基于高职高专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实践,进一步探究专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以丰富创新创业教育手段,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刘涛 《衡水学院学报》2013,15(2):116-118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的重要任务。独立学院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必须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和创新意识,提升教师创新教育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激发学生创造热情,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人文教育的理念与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过于重视科学的工具价值,忽视学生人精神的养育,造成人精神在教育上的失落,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在高等教育中必须大力弘扬人教育的理念,推进人精神建设,达成对“人”的真正理解。要搞好高校的人精神建设,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摒弃过去狭隘的专业教育的观点,让受教育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化底蕴;要提高教师的人修养,专业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的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哲学、语言、学、艺术历史等学科的知识,要改革课程体系,宽专业口径,拓学生的知识面,在课程中增加入教育的内容;要重视科学课程的人价值,改进科学课程的教学,发挥其中人价值的教育功能;还要加强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意义在于"成人"。人文精神影响着人的丰富性和完满性发展、有助于人的潜在能力的开发;人文精神的建立主要靠人文知识的教育来培养,但并不排斥科学。现代教育应建立哲学、艺术、科学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完整而又充满活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5.
人文素养教育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抓手,对于帮助技师学院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健全人格、奠定未来职业发展基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了人文素养课程建设原则;加强经典阅读类课程、大师互动类课程、实践体验类课程及人文环境建设,实现了人文素养教育的学校内外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主...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在近年来的数学教育实践中,过分重视技能的训练,轻视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对当前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以生为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数学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理性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金博雅 《职教通讯》2020,(1):107-111
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是新时代贯彻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英国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坚持“绅士教育”理念、培育职业精神和应用新职业主义教育,其“法制化”“合作式”和“规范化”的经验,对我国高职院校明确人文素养教育培养目标有启示作用,可以调动和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古代先哲在探讨人的价值和人的权利中初步形成了人文思想,这些思想经后人的不断提炼、补充和升华,形成了民族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位的文化精神,其核心是求善。要求尊重人、尊重人的权利,以实现人的价值为最高目标。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的人文精神,是对传统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终身教育理念下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涛 《成人教育》2011,31(8):59-60
知识创新是这个时代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将成为社会竞争力的关键,在知识经济社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是当代人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创新体系提供充沛的后备力量,是我国成人教育肩负的最具挑战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为首要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