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有800多万人口的瑞典算是个小国,但它对经济学的责献却很大,这表现在它产生过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更表现在它曾有过两个创新高峰期,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卡塞尔——戴维森——赫克歇尔——维克塞尔时期和20世纪20-30年代的斯德哥尔摩学派时期。对瑞典经济学史深有研究的伦德大学教授乔那格(Lars Jonung,1992)认为,  相似文献   

2.
保罗·A·萨缪尔森著/48元作者简介:萨缪尔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终身教授,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其理论观点体现了西方经济学整整一代的正统的理论观点,并且成为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他对经济学的三大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都有独到的见解。萨缪尔森的著作主要有《经济分析基础》、《经济学》、《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萨缪尔森论文集》等。内容简介:1970年,萨缪尔森成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第一位美国经济学家。《经济分析基础》就是他获奖的主要学术依据之一。使萨缪尔森获得哈佛大学1941—1942年度威尔士奖的博士学位论文《经济理论的运算要义》,是《经济分析基础》这本经典著作的原始版本。在经济学从用文字表达加图表的分析方法转向用现代数理分析方法的变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读了曼昆所著《经济学原理》,发现其中的理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有关经济的问题,而且对我们的工作和思想行为等也有很大启迪,在这里略谈一下. 经济学原理共有10条.第一条是“People face tradeoffs”,即人们面临权衡取合.把这一条作为十大原理之首,或许是因为每个人即便从未学过经济学理论也会对它有最深刻的体会,经济学中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权衡取舍引出的.  相似文献   

4.
出版经济学学科构建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出版经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在我国,出版经济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学科理论还在探索过程中.由于出版实践的快速发展,我们对出版的经济性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出版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重大经济问题也需要得到合理解释.因此,加速出版经济学的建设,回答出版实践提出的问题并指导出版实践,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对全球经济影响力最大的50位人物之一,哈佛大学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指出,有五种竞争作用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客户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及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影响产业竞争态势.在与这五种竞争作用力的博弈中,有三种提供成功机会的基本竞争战略--总成本优势战略、差异化战略以及专一化战略,可使企业具有比较优势,从而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6.
美国汉学家牟复礼抗战时期曾经在中国战区服务过。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他说:“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时,历史学是最热门的学科,最优秀的学生都想进历史系。大众也都爱读历史书籍、历史杂志。”“最热门”、“都想进”的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确实可以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一些风貌。实际上,现代史上还有个学科或专业,也曾经风靡一时,吸引了不少中国年轻一代特别是留美学生们的目光,这就是--或许有些出人意料--新闻学!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为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贡献.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实质是出版制度变迁和体制转型的过程.制度及其制度变迁研究是近几十年来国际学术界的重要研究方向,产生了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后发优势理论等,奠定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对体制转型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基础.实质上,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包含有大量的制度学说思想,对制度及其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相当重视.新制度经济学等对马克思主义制度学说和方法论有许多新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学说为基本原理,以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后发优势理论和复杂性科学理论为基本理论方法重新审视我国出版业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的主流经济学──评《信息经济学》笑丛由马费成教授主撰的《信息经济学》一书,是迄今为止我国对信息经济研究最全面、系统的一部理论专著。通读全书,给人一个强烈的感受是:这是一部集大成的力作,它不仅充分展示了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全貌,而且使这门新兴...  相似文献   

9.
北京城墙概貌 20世纪20年代,在瑞典人奥斯伍尔德·喜仁龙的笔下,北京的城墙是"最动人心魄的古迹--幅员广阔,沉稳雄劲,有一种高屋建瓴、睥睨四邻的气派".高大的城墙加上独一无二的城市设计,构成了北京都市的无比杰作,也成为北京这类古城与上海这类新兴城市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10.
杜秋峰 《青年记者》2016,(2):111-111
最近,笔者读了曼昆所著《经济学原理》,发现其中的理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有关经济的问题,而且对我们的工作和思想行为等也有很大启迪,在这里略谈一下。经济学原理共有lO条。第一条是“Peoplefacetrade—offs”,即人们面临权衡取合。把这一条作为十大原理之首,或许是因为每个人即便从未学过经济学理论也会对它有最深刻的体会,经济学中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权衡取舍引出的。  相似文献   

11.
《出版视野》2009,(2):41-43
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学术背景 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复杂而深刻的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诗学体系中,现代格律诗学是最具活力、最具理论自觉意识的诗学形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现代格律诗学的研究开始受到相关学者重视,在这方面获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由于现代格律诗学方面的原始史料没有得到全面发掘与有效整理,史料的缺乏直接导致现代格律诗学作为一重要的诗学形态,在史的层面依然不能得到清晰的历史还原与客观呈现.在这种背景下,刘涛《百年汉诗形式的理论探求——20世纪现代格律诗学研究》一书的出版,令人顿然有耳目一新之感.清华大学解志熙教授把这部著作称为"精心结算新诗律"之作,认为"此后无论什么人再来研究这个课题,刘涛的这部诗学著作都将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显著界标."①确实,该书在史料的深入挖掘、对现代格律诗学史的客观还原与呈现、对历史中的理论问题的处理方式、理论探讨的深度与创新等方面,皆有可圈可点之处.它的出版,必将大大推动现代诗学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即将过去的20世纪,无疑是上海走向世界级城市的重要时刻。细说起来,在这100年里,上海至少有过两个辉煌的时段:一是20世纪的20—30年代,那时上海逐渐跃为远东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而为世界所瞩目;二是90年代,随着浦东的开发,上海的经济、城市建设和社会文化都有了一个飞速的惊异的变化,从而再次为世界所惊叹。同样,上海的历史,即这个城市所走过的轨迹,她的轮廓变化,她的文化特征,她的名号老店,她的方言习俗,等等,也成为人们感兴趣的研究对象。从80年代初陈旭麓先生提倡研究上海史时起,到80年代中期刘惠吾教授主编的《上海近代史》的问世,再到稍后…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范并思教授的著作<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基于德尔斐法测评的理论史纲>,是近年来影响甚广的巨著.著作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辉映,折射出20世纪西方与中国图书馆学发展的重要历程.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报纸版面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现代特征.这些特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全国新书目》2022,(2):110-111
<正>[比利时]菲利普·范·帕里斯比利时鲁汶大学经济与社会伦理学讲座教授,研究方向为当代经济学与伦理学,被Prospect评选为“新冠肺炎年代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比利时]杨尼克·范德波特比利时布鲁塞尔圣路易斯大学政治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思想。随着传统福利模式举步维艰,“全民基本收入”已然成为一项热门议题。本书不仅讲述了“基本收入”是什么,更有对历史上存在过的救济和福利的源流介绍,让读者脑中呈现出基本收入概念形成的思维导图;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最初产生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建筑学、诗歌等领域,表示有不同于传统的个性化风络,到了20世纪60年代,表现为一种文学文化现象.60年代之后,便被赋予了一种哲学的概念.后现代主义的形成有两个特点:一、它总有一种历史性、时代性、分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1998年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组织出版了由黄顺基教授任主编的"知识经济时代"丛书,这是国内目前第一套侧重从学理上全面论述知识经济的丛书。丛书共四本,分别为《走向知识经济时代》(黄顺基主编)、《知识经济思想的将来与发展》(谢康、陈禹著)、伽识经济的测度理论与方法》(陈禹、谢康著)、《知识经济的支柱--信息产业)(左美云著)。就丛书的基调而言,它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第一,它把知识经济当作人类历史上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加以探讨,按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这样一条主线研究它的由来和发展,它在社会…  相似文献   

19.
利维斯:伟大的传统 20世纪30年代,英国左翼运动高涨,大批文化人加入英共,其中有诗人奥登、刘易斯,也有文学批评家考德威尔.1936年,左派书局(Left Books)在伦敦诞生,它标志马克思主义在英国广泛传播.[18]专家称,"英国并无基础坚实的革命运动,但它对马克思主义研究贡献良多,尤其是在英国文人感兴趣的三大领域:文学、历史、经济学."(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去年(1981)《世界文学》第3期刊登了冯至教授访问瑞典写的一篇散记(《乌普萨拉散记》).他在参观瑞典大文豪斯特林贝(堡)工作过的图书馆时,看到了斯特林贝在上一世纪用工整的汉字抄写的中文图书目录,赞欢这位巨匠的惊人毅力.冯教授介绍了斯特林贝学习和研究中国语言文字之后,提到他自己在半个多世纪前学生时代听鲁迅先生讲课中关于斯特林贝的一段话.鲁迅说:Stringberg这个名字,译成斯特林堡是错误的,如果名字收尾是burg,才可译为"堡",这样既译出了音,也译出了意,因为burg就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