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同时也是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窗口,在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工作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在报纸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语,一些地方报纸还经常使用方言,出现了普通话与新词语、方言共存的报纸“双言现象”,对此,报纸读者、采编人员、语言文字专家等各界人士各持己见,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应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报纸“双言现象”。  相似文献   

2.
高庆华 《今传媒》2008,(3):42-44
报纸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同时也是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窗口,在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在报纸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语,一些地方报纸还经常使用本地方言,出现了普通话与新词语、方言共存的报纸"双言现象".  相似文献   

3.
自1951年《人民日报》社论发出号召“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到2001年1月1日起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已按国际公例有了完整的法制体系。但是,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水平,却任重而道远。尤其对现今社会上层出不穷的语言文字现象,报纸更应当成为汉字规范用语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肖玉清 《青年记者》2010,(16):35-36
何谓方言?这个概念早在周代就出现了,即“殊方异语”。国内的《辞海(语言文字分册)》中对“方言”也这样定义:“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各有特点,是语言分化的结果。”在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背景下,方言的存在有着社会普遍性。  相似文献   

5.
焦健 《中国广播》2007,(1):42-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作为四大传媒,拥有广泛的社会受众和社会影响。其语言文字运用是否规范、标准,不仅关系到传媒宣传报道的实际效果,而且反映着中华民族时代精神文明的水平。因此坚持语言文字规范化义不容辞。但是,近几年来不遵行这一准则的媒体越来越多、愈演愈甚,几乎涉及各类媒体。甚至不少方言区都在各自的地域办起了方言广播和方言电视,有的还用方言播报新闻。我认为这是一种逆潮流而动的趋势,不符合我国发展的大趋势。国家要发展和强大,统一规范的语言文字是交流的基础。两个文明建设都离不开语言文明这一重要内容,语言文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是国家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更是新闻传媒必须要坚持的方向。对此,作者有三点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6.
葛西劝 《军事记者》2003,(10):46-46
新闻媒体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窗口,对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新闻界存在的一些使用不规范文字、错别字以及滥用舶来语、地方语、行业语等现象,直接危害了汉语言的健康发展。“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专家教授和社会上的有识之士都呼吁进一步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文字水平,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在语言文字工作中的示范作用,应当引起各新闻单位的高度重视。要科学使用这些新词汇,首先要弄明白这些新词汇的来源。它们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一是中心城市的方言、市井俚语。如大款、傻帽儿…  相似文献   

7.
最近,目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柳斌及一些著名语言学家,对当前社会用字混乱现象和对外宣传工作中使用方言、使用繁体字以及在国内滥用英语的倾向提出尖锐批评。柳斌等同志的意见值得重视。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三根重要支柱。推广普通话是宪法规定的,《简化汉字方案》是国务院颁布的,根据宪法、国务院政令,我国制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对语言文字的使用作了一系列的规定。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任何个人都应当认真维护宪法和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法令的权威,广播影视作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媒体更应带头执行这些方针、政策、法令,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起表率作用。现将柳斌等同志的意见摘发如下。  相似文献   

8.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PDA担纲,电子邮 件随身走”、“新一代MP3盯上校园一族”……诸 如此类的报纸标题是不是真叫人有点云里雾里? 北京人爱读报,但面对奇奇怪怪的字词在报纸上 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大多数人的感受是“无可 奈何”与“莫名其妙”。 “报纸应考虑大多数读者的阅读习惯,使用 规范化语言文字”,北京市政协委员商保坤在一 份提案中呼吁“北京的报纸要让北京人看得懂”。 目前,北京各市属报纸已出台一些整改措施。《北 京青年报》要求凡版面上出现外语内容,必须作 出明确的汉语庄释;《北京晨报》则表示,即使…  相似文献   

9.
汉字有3000多年的历史。中国汉字将近6万个,书写现代汉字7000个,其中包括《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所收的3500个。汉字字数多,结构复杂,字形与读音联系不紧密,给使用者带来很多困难,造成很多混乱。因此,1986年1月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制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以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更好地适应“四化”建设特别是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可是,目前乱造简化字、滥用繁体字的现象特别严重。为了使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使用汉字规范化、标准化,消除用字不规范、不标准的现象,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92年7月7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该规定要求使用规范汉字,而不能使用不规范汉字。  相似文献   

10.
传媒不规范语言现象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格辉 《当代传播》2006,(4):103-104
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是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既是社会变革的反映,又是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先导工程。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没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就不可能有经济、科技和社会的现代化。但一段时期以来,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在我国的广播电视中时有出现,并有流行泛滥之势,影响了祖国语言的健康和纯洁。本文分析了滥用英语、方言、繁体字,不规范使用语音、词汇等方面的问题,阐述采取措施净化视听语言.维护汉语纯洁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方言节目的文化成因与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荧屏上近些年出现了很多方言节目,虽然国家广电总局曾发文"约束"或"禁止"电视节目主持人以及电视剧使用方言,意在规范媒体的语言文字使用,但这些禁令引起了较大的争议,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也并未因此而停止.  相似文献   

12.
报纸,应成为营造规范的语言文字环境的榜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要为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做出榜样。”报纸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媒体,除具有政治宣传、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社会教育等功能之外,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传播知识、营造规范的语言文字环境也是其重要功能之一。 但是,就近年来报纸上存在的字词、语法中的常识性错误来看,差错率之高,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料。新闻出版署曾在一年中先后两次对首都10家报纸、30家省级报纸的语言文字进行检查,10家首都报纸前三名的差错率分别是0.88/万、2.25/万、2.81/万;30家省级…  相似文献   

13.
做任何工作,都有一个“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怎么看”属于思想层面,是世界观,解决的是认识问题“;怎么办”属于实践层面,是方法论,解决的是行动问题。做好报纸编辑工作,也存在一个“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多角度看问题,才能看得“立体”、看得“明白”。对于报纸编辑工作,至少要从仰视、平视、俯视三个角度来审视。在此基础上,在具体编辑过程中应始终保持三种心态,即敬畏心态、平常心态、务实心态。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人民日报为纪念该报《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发表40周年,又发表了题为《认真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社论,呼吁全国人民提高应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要继续大力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使用经过广泛讨论后由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简化字。‘特别要求’出版物使用的语言文字都要符合规范”。这是非常及时而正确的。近年来,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又出现了新的混乱,主要表现在:社会用字混乱,随意简化字,滥用繁体字上。这现象也反映到我们的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1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对规范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提出了要求。《通知》中规定:“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要按有关规定翻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6.
“无错不成报”的现象,是当今人们深感忧虑的社会“流行病”之一。如何改变这种局面,防止和杜绝报纸差错,这不只是需要各家报社认真对待、着力解决的一大难题,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件大事。 这一问题之所以重要,不仅关系到作为新闻媒介的报纸传播信息的准确性与可信度,关系到一张报纸的质量和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问题,而且由于它具有大众传播媒介社会影响广泛性的特殊作用,关系到祖国语言文字能否有一个纯洁健康的环境问题,关系到子孙后代能否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长远大计。 时至今日,面对这种现状,新闻界的情况大致有三:一些人对此视为无碍大局的细枝末节,摆不到重要议事日程上:一些人虽然对此有所议论,但目光触及呈蔓延态势的社会环境,不免生发出无奈的喟叹;而更多的人则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正视现实,思考问题,求索新途,为促进改变现状而努力。李星同志是一位“老新闻”,对近些年来报纸差错现象感触颇深。他认为,要改变目前的局面,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难度较大,惟其如此,尤其需要多呼吁呼吁,以引起大家的重视,方可有变好的希望。 本期在刊登李星文章的同时,还刊发了邹廷贵、曾明、葛西劝、葛素表诸位作者的文章,旨在引起新闻界更多同仁的关注和深入讨论。本刊热忱欢迎大家惠赐稿件,积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1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对规范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提出了要求。《通知》中规定:“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要按有关规定翻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8.
张虹 《传媒》2016,(7):83-84
2015年,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年度热词纷纷登上报纸新闻标题.热词的使用在给报纸新闻标题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现象.要避免热词使用不规范情况的发生,新闻工作者应做到确定词形、明确含义、熟悉用法,力求让读者在阅读标题时不仅能够抓住新闻要义,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引导.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代,方言的保护及传承是中国语言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国家语委)于2015年启动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在全国范围推动地方方言的存续与传播。湖南省作为方言大省,积极响应并于同年12月开展省内方言挖掘与保护工作。本文采用库普尔“八问方案”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湖南省语言资源保护工作为例,探究地方方言保护方案的得失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质量是报纸的生命,而编校质量则是报纸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张报纸即使内容再好,版式再新颖,但若没有编校质量做基础,也难以取得应有的宣传效果。 编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具体和细致的特性决定了编校人员必须注意多方面的问题。 一、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语言文字的规定。 目前,国家有关语言文字的规定主要有: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从1996年6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1996年修订的第三版《现代汉语词典》等。 国家有关语言文字的规定具有法律效力,报纸作为一种有示范性的新闻媒体更应严格遵守。因此,它是编校人员首先应熟悉和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井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领会。 二、了解出现错别字的规律。 一般而言,提到编校质量,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错别字,而且错别字也的确一直是编校差错中的大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