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也就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以重新定义:交往互动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和学习者,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常接触到原本在小学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纷纷“马失前蹄”不幸落于马下,而且一落就再也起不来了的情况.而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几乎是躲之不及,更别提什么兴趣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没有做好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过渡.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后,有的学生感到不适应.不适应的原因通过分析、总结可分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观点,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体验、理解和反思的现实过程,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条件;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重要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将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生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打造“做数学”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样态.基于此,文章简述了“做数学”理念及基于其的课堂教学样态,并从学科融合教学、创新数学实验两个方面分析了“做数学”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样态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学生在计算中屡屡犯错.很多学生不是不会做计算题.而是会做却做不对.如果简单地把学生计算上出现的错误都归于“粗心”.我觉得不妥。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只关注教学的“前面”,即教材所呈现的显性知识,以及如何把这些“看得见”的知识“教”给学生。这样.学生所获得的只是“现成的数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多是“知识型”、“记忆型”的。为了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学应该更多地转向“背后”,去思考和开发这些显性知识背后的数学价值,去研究如何让数学教学更有“厚度”。  相似文献   

6.
优化教学过程是为了教得有效。让学生有效地学。小学数学不仅应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布鲁纳曾说: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记忆,领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因此,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更是为了让学生持续发展,学有长效。虽然小学第一学段学习内容较少、较浅.  相似文献   

7.
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学生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的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以达到将各部分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形成整体性的数学“知识网络”.如何使小学数学复习课有效地发挥高度概括、形成认知框架、加深学生记忆、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我认为,进行小学数学总复习至少要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的是主动参与,关注的是实现学生从“听数学”练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如下的策略,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里所说的“实验”,就是指数学教学可以运用实验形式进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要求.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数学实验既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既为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又为学生优化数学知识结构,提升数学素养提供了有效的训练方式.那么,如何实施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呢?  相似文献   

10.
曾秋惠 《考试周刊》2010,(14):90-91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以“传授”思维过程和结论为主,而应讲究思维方法的探索、思维品质的培养。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劳动和学习必小可少的丁具.”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这对进一步学习和今后参加生产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传统,在小学数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应该说,  相似文献   

12.
石振江 《教育艺术》2006,(12):79-80
在数学家眼中.“数学是科学中的皇后”.“生活中的一切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现实中,数学是学生“最喜欢又最害怕”的学科。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培养的是应试能力,使学生变成了做题机器,学生在机械性的劳动中逐步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更不用说体会到数学家们所说的数学美了。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数学教育中定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走进数学,亲近数学,了解数学。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科目.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数学作业进行有效优化与创新.文章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为主题展开探讨,简述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发展方向,并结合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欧阳亮 《考试周刊》2011,(90):81-82
小学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学习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成为可能。作者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实践.谈谈信息技术教育对小学数学学科的作用和优势。  相似文献   

16.
“热爱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是新课标情感目标中对学生学习数学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自主参与学习的动机.这也正是快乐数学的要义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踏上数学学习的快乐之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研究势在必行,究其根本原因,减负提质增效,是新课改与“双减”背景的双重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分析“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的教育意义,并据此研究具体的教学优化策略,以此稳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得到有效激发与促进,最终实现在小学阶段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整体思维的目标,为其后续学习数学知识奠定扎实基础.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的意义,并从多角度提出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素质教育更加强调多元化、多样化,更加重视学生个体成长,教师既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技巧,也要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能力和数学综合学习能力.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文章先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进行介绍,又分析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课程优化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学科.新课改标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全新要求,不仅仅要做好数学知识传递,更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数形结合作为一种高级数学理念,注重通过“数”与“形”来建立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挖掘数学学科本质与规律,使学生形成深层次数学理解,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养成.为实现高质量数学教学目标,教师需重点开展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建议,以备后续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我们理解长知识就是使学生懂得数的概念.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提高计算能力等:长智慧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我们认为数学教学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长智慧的主要方面.是十分重要的。它能促进分析、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