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说明文时,常常感到困惑:稍有不慎,说明文教学似乎就变成了知识课、科普课,缺少"语文味"。这里有两个最关键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那就是说明文教学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那么说明文教学就能够溢出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我校两位老师对“分一分”一课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教学中,两位老师对同一环节的不同处理。引起了笔者的思索。  相似文献   

3.
1996年10月上旬,宜昌市举办了青年教师自然教学研习班,会上,来自东山小学的段淑平和康庄路小学的谭新玉两位老师都教了《鱼》这一课。会后,两位老师和市教研员李德强,就《鱼》这一课的教学进行了讨论。 李:两位老师都上了《鱼》这一课,通过课可以看出,二位老师对这一节课要引导学生建立“鱼”的概念这一目  相似文献   

4.
说明文的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然而,说明文往往容易会被老师上成自然科学课,迷失了语文的自我。大多数说明文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说明文教学在"淡化文体"的呐喊声中备受冷落,各级各类的示范课、竞赛课都很少涉及说明文。笔者就自己执教的一次说  相似文献   

5.
正阅读教学是多重对话的过程,排在第一环节的就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也就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这是阅读教学的前提。教师对文本解读得是否准确,直接决定了教学环节成功与否。本周听了两位三年级老师的课。两位老师都觉得把握不准说明文的教学,不知道要教些什么,该怎样教?我觉得两位老师的困惑来自于对文本的解读不是很准确,没有把准文脉,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导致了教学的难点没有突破,学生对应该掌握的概念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说明文,说明文往往会被老师上成科学课,或是忘却文本的“概念课”,以致于迷失了语文的自我。枯燥乏味,草草过场成了这类课教学的通病。如何让说明文教学走出教和学的低谷,如何让说明文教学也充满情趣,充满语文味,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7.
正观摩过多位老师上的《竹影》一课,积累了些体会。有许多老师把《竹影》当作一篇说明文来上,整堂课都在讲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如有一年,浙江省搞优质课评比,某老师以说明文上《竹影》一课成了王荣生教授炮轰的对象。此后,大多数老师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对文中所涉及的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避而远之,生怕讲了就是碰了"高压线",似乎偏离了语文课堂,少了语文味,遭来"一票否决"。近来,仍听某老师又上此课。她将重点放在对童真、童趣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李巍老师在一次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活动中的教学设计,其课堂实录放在我刊的网站上(www.zhongshucan.corn),有兴趣的教师可查看。文后有两位老师对这节课的点评,希望本文对一线教学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爱斌 《考试周刊》2012,(24):42-43
说明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说明文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常常感到困惑:稍有不慎,说明文的教学课似乎就变成了科学课,或是忘却文本的“概念课”,以至于迷失了语文的自我。枯燥乏味、草草过场成了这类课教学的通病。如何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有效性,让说明文教学充满情趣呢?我认为设计科学的随文练笔,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海燕 《甘肃教育》2013,(22):40-40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  相似文献   

11.
第二部分专题研讨实录话题 一《中古时代的欧洲》教学分析 【主持人:杨琳】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李晓梅老师的录像课,两位专家看得非常投入,广大网友也看了李老师的课。下面我们有请两位专家对李晓梅这节课作一个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如何以语言训练为主线组织阅读教学?一位老师执教的《太阳》一课颇受启发。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可分为“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关系”两大段。课一开始,老师依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在学生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设计了两张“阅读训练卡”,依次发给学生,引导全班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边填写,组织理解性的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13.
我校文学院组织教育硕士进行教育调研,我们有幸到南京市一中和中华中学参观学习,期间参加了几节语文教学展示课的听课活动,受益匪浅。尤其是一中张璇老师上的《分析、概括、思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说明文写作课,我听后在说明文教学如何做到生动活泼这点上感受良多。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说明文,说明文往往会被有的老师上成"科学课"或是忘却文本的"概念课",以至于使说明文的教学丢失了语文味,枯燥乏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不仅是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教学记叙类的散文、小说,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而面对文辞相对枯燥的说明文,也能领着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情趣盎然,这就不能不让人佩服了。支玉恒老师《太阳》一课的教学,便指导学生读出了说明文的情调。  相似文献   

16.
我们把初中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的末段和第二学期初段约两个月的时间,集中使用,安排说明文的程序教学.时间集中了,便于老师们集中精力进行研究和实验. 一、教材的有序性安排说明文教学的第一课是我们自编的教材,《说明文教学序列导言》.我们是参厢教材的知识短文和有关文体理论而编写的.导言包括以下内容:学习说明文的意义;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的取材、结构方法、说明语言的特点;说明文的分类;怎样学好说明文;说明文序列学习要求、步骤和安排. 导言讲过后,  相似文献   

17.
近日听了两位老师执教“计算器”的课。其中,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教学环节.两位老师的处理大相径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基于“学情判断”的教学有效性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两则课例对比引发的思考 参与语文组老师的一次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旨归的同题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两位老师同授一篇文章,都有一个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读准读通课文.教学过程的不同,导致两人的教学结果很大的不同.这也引发了观课老师们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一次全国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上,有幸聆听了一位优秀青年教师(甲)与一位特级教师(乙)关于六年级"认识比"的同课异构教学。两位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功底和特色,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教学风采。这两堂课让笔者感受到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两种不同流派与风格,久久回荡于脑际。对比之余,颇受启发。一、同课异构教例片段呈现针对"认识比"一课中关于同类量比的意义建构,两位老师在引入和建构环节中分别展开了如下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期的“课例大家评”有两篇课例,一篇是王坤老师、黄安成老师的《反代置换法的应用》,另一篇是吴文尧老师的《以点带面,融会贯通——“点到平面的距离”教学实录》.这两篇课例的内容都是关于数学复习课解题教学的,选自本刊“2009年中学数学解题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选择这样内容的两篇课例让大家点评,基本的思想是配合当前的高三复习课教学,引发大家对于高考复习课解题教学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