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逐步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科学技能: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经历对液体混合物进行过滤操作的活动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逐步发展、提高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砂糖各一包,搅拌棒3根,一次性透明度较高的塑料杯5个(三分之二杯水),烧杯1只,自来水、抹布、过滤器、滤纸、塑料水槽(废水槽)。【教学过程】一、…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溶解的快慢与什么有关。2.经历对盐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过程,经历对比实验的过程,能对实验所需条件有根据地选择。3.敢于和善于提出假设和猜想,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材料超市盐、冷水、热水、烧杯、玻璃棒、勺子等。  相似文献   

3.
教材内容在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物质在变化》单元第一课时中,教材欲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物体的变化。教材在第三个活动“燃烧蜡烛时,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中分别安排了三个探究实验: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观察到烧杯内壁附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六年制四年级自然第二册《水能溶解别的物体》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溶解”与“不溶解”的概念,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分组实验感知现象 1.先将一匙较粗的沙子(沙子必须掏尽泥土)放入有半杯水的烧杯内,然后用玻璃棒搅拌几下静置。一会儿看到沙子逐渐沉到杯底,引导学生观察说出:沙子在水中沉降出来了。 2.将一匙盐放入盛有半杯水(最好是温水)的烧杯内。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盐粒慢慢降入杯底,与此同时颗粒渐渐变小。接着用玻璃棒搅拌几下,只见盐粒随水在旋转中越来越小,最后逐渐消失在水中。使学生直观地观察盐在水中“化掉”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实验1、2发现,食盐在水中会“化掉”,沙子在水中会“沉淀”。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溶解的快慢与什么有关。2.经历对盐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过程,经历对比实验的过程,能对实验所需条件有根据地选择。3.敢于和善于提出假设和猜想,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材料超市盐、冷水、热水、烧杯、玻璃棒、勺子等。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和沉浮现象,能够用语言和文字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针对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初步感知,理解有关"沉浮"、"溶解"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能预测各种物质与水混合后的结果。2.能用自己的话说明溶解的含义。教学过程师: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需要将一种或几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如冲糖水、炒菜等。物质混合后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一下吧。(取出两个烧杯,分别倒入半杯水)师:现在我们要把少量食盐、锯末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搅拌,会出现什么现象?谁能预测一下呢?生1:我估计食盐会化了。生2:我估计锯末会漂浮。生3:应当说浮在水面上。……师:刚才几位同学都发表了意见,结果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就让我们动手做一做吧。学生分组进行实…  相似文献   

8.
<正>溶解这一概念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点,学生往往会跟"融化""熔化"混淆起来。大多学生学习了本节课后,能列举生活中可溶解在水中的两三种物质,但无法掌握溶解的主要特征。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本节课以建构主义认知理论为基础,将其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亲历探究,观察盐、沙子、面粉在水中的不同现象,初步理解并归纳出溶解的特征;第二课时介绍过滤操作,对以上三种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和沉浮现象,能够用语言和文字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2.针对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初步感知,理解有关“沉浮”、“溶解”的概念。3.在动手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教学准备:橡皮、塑料尺、小玻璃瓶、橡皮泥、泡沫塑料、水槽、盐、红糖、土壤、石子、筷子、透明杯子。教学过程:一、从生活中引入师:在上节科学课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固体,今天老师这里就带来了一种固体,看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红糖),如果老师将红糖放入水中,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学生猜测。)犤评…  相似文献   

10.
一、设计理念:1.学会仔细观察事物的变化,能按实验的过程有顺序地叙述一次科学小实验的演示过程,并能清楚写出人的动作、语言和心情的变化。2.初步掌握这个实验的科学道理,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习作要求:1.让学生仔细观察小实验后,有条理地说出小实验的具体经过。2.写一篇观察作文。教学时间:2课时课前准备:一根铁丝、几张纸条、一盒火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教师取出几张事先准备好的纸条,问学生:“这是什么?”2.导语:老师今天已经把这几张纸条在保险公司保了险,把它绕在铁丝上,用火烧也烧不着,因为“保过险…  相似文献   

11.
课前,我为每组学生准备了八个烧杯和八种需要鉴别的物体,按照使用的顺序,整齐地摆在各实验桌上。 上课时,我引导学生观察等量的砂、食盐在水中的不同反应,借以认识溶解和不溶解现象,接着观察一粒灰锰氧在水中缓慢分解的现象,让学生对溶解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最后观察比较食盐溶液和灰锰氧溶液的共同点,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灰锰氧的溶解过程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溶解”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挫折始终伴随着科学探究活动,而且现实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往往是在跨越无数挫折后才获得最后的成功。我们试从两个案例入手来探讨挫折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案例1:一节题为《液体》的课上,老师顺次安排了以下几个探究活动:(1)要求学生用老师提供的三种液体在斜面上“赛跑”;(2)让学生把几滴蜂蜜倒入半烧杯水中,搅拌并观察;(3)要求学生把几滴食用油倒入半烧杯水中,搅拌并观察;(4)让学生把一些洗洁精倒入活动3的烧杯中,搅拌并观察。其中的每个活动都是由教师先讲清活动主要过程和要点,学生再操作。教学过程中,全班学生兴致勃勃,个个忙于实验、操…  相似文献   

13.
教学思路 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和思考的基础上,描述溶解现象,理解溶解的实质,建立溶解的科学概念,能够判断“溶解”和“不溶解”的不同。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及与人合作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常明 《物理教师》2002,23(9):23-24
[课题 ]声音的传播[课时 ]1课时[教学目的 ](1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巩固所学知识 ,拓宽知识面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 .[教学形式 ]以实验研究活动为主 ,辅以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 ,进行研究性学习 .[实验器材 ]真空铃 ,抽气机 ,空易拉罐 ,共振器 ,量筒 ,水 ,音叉 ,共鸣箱 ,吉他 ,二胡 ,小提琴 ,纸筒 ,竹筒 ,橡胶管 ,小漏斗 ,医用听诊器等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是做好实验 .(2 )难点是组织、指导好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分析 .[教学过程 ](1 )引入课题由复习学…  相似文献   

15.
年级:三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积极性,在创作节奏表现音乐内容的过程中,体会创作的成功和欢乐。2.激发学生热爱小青蛙,保护益虫的思想。(二)技能目标:1.通过让学生用语言描绘出《小青蛙》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创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胆识,让学生逐步养成多向可变思维的习惯。(三)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所描绘的音乐形象。教学内容:1.编创音乐故事《小青蛙》。2.欣赏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相似文献   

16.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变化非常感兴趣,喜欢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我们选择“有趣的溶解”为科学教育内容,重点引导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活动过程中,我们营造宽松的探究氛围,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以图示支持幼儿记录和梳理。让幼儿在游戏与动手操作活动中观察物质的变化,从而发展细致观察比较、运用简单符号记录以及大胆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实验过程与发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 43面安排了一个学生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器材和步骤略 ) .在这个实验中只要求学生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不需添加较多器材 ,也不需占用较多时间 ,还可以继续对这个实验加以扩展 ,从而加深学生对液体沸腾知识的理解 .一、验证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添加器材 一个小烧杯、一支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小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图 1( 9 0℃左右 ) ,按照图 1安装好实验器材 .2 .用酒精灯加热 ,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时 ,继续加热 .3.仔细观察、读出两支温度计的示数 .4.观察小烧杯中的水…  相似文献   

18.
活动说明本设计为苏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第八课《中秋与重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家乡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和有关中秋的传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2.学会在了解、搜集风俗习惯的活动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3.通过了解关于月亮的小知识,增强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活动准备1.制作关于月球的课件。2.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中秋的传说和描写月亮的诗文。3.每人准备一个月饼、一面小镜子、一个小手电筒和一张日历。活动过程活动一——猜谜语,看日历,找中秋1.师导入: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现在,…  相似文献   

19.
溶解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使幼儿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2.通过幼儿同伴之间对实验现象提出异议,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态度。3.通过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其他幼儿倾听的能力。活动过程(课堂实录)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们可以走到实验桌前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摸一摸,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样  相似文献   

20.
陆俊杰 《物理教师》2001,(11):11-13
教学目标  (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 ,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 2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通过全反射的实验设计 ,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全反射知识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 1 )全反射现象和全反射现象产生的条件 ;( 2 )全反射实验设计 .教学难点  ( 1 )临界角 ;( 2 )全反射实验设计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探讨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用具 激光光学演示仪、全反射水槽实验器、三棱镜、装有水的烧杯和一支小试管、不透明塑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