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兰陵笑笑生到底是谁?是奇书?西门庆为什么要娶比自己年龄还大的孟玉楼?潘金莲有什么美学价值?吴月娘是恶人还是善人?李瓶儿嫁给西门庆前后为什么会判若两人?《金瓶梅词话》对《水浒传》是借鉴还是抄袭?这一系列问题,在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词话》中有关《西厢记》杂剧资料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瓶梅词话》中有关王实甫《西厢记》杂剧资料的详细梳理,可以见出《西厢记》杂剧对当时社会习尚和民众日常生活的影响,为我们勾画出当时社会生活中有关《西厢记》杂剧传播的图景。而且,由这些资料亦可见出当时市井阶层对《西厢记》杂剧的解读角度和接受视角,正因此,《金瓶梅词话》才会把两种境界格调迥然不同的人物行为(西门庆、潘金莲等人的密约偷期与张生、莺莺的反抗行为)进行不和谐的比类描述。  相似文献   

3.
读小学的时候,我就看过《水浒》。《水浒》中的潘金莲自顾迎合王婆的撮弄,与西门庆勾搭成奸,最后竟“色胆包天”地害死武大郎。这个情节给我的印象很深——潘金莲是个“坏女人”。在以后的几十年生活中,凡谈起潘金莲,就认为她是中国淫妇的  相似文献   

4.
"勉铃"乃明代一种性具,《金瓶梅》第16、27、38、83回皆提及此物,它较之于银托子、相思套、硫磺圈、悬玉环、封脐膏而言,使用更为广泛。但关于它的具体形制,囿于资料,前人虽有所论证,惜皆未得其详。近年来,笔者在阅读明代小说、笔记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相关史料,今撰此短文,权为小说读者作一注脚。《金瓶梅》第16回《西门庆谋财娶妇应伯爵喜庆追欢》写西门庆从李瓶儿处幽会回家,来到潘金莲屋里:  相似文献   

5.
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正在紧锣密鼓地筹拍,广大观众期待着继《三国演义》之后又一部中国古代名著生动形象地再现于荧屏。前不久报上有消息说,有关潘金莲与西门庆的故事,因《水浒传》与《金瓶梅》中所共有而被列为电视剧《水浒传》的“重头戏”。因此,导演为物色饰演潘金莲的演员很是花了不少工夫费了不少周折。读后,笔者心中突然生发一种或许是多余的担忧:拍《水浒传》,该不会跑题吧?将一部长篇巨著搬上屏幕,如何对原著中难以计数的情节进行剪裁取舍,是体现电视剧编导者政治审视能力、思想道德观念和艺术处理水平的首要方面。《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为主题的传奇小说,当代文学艺术工作者对这一点大概不会有什么异议。由是而观,电视剧应当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以反映梁山义军与贪官污吏的斗争为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6.
陆高峰 《视听界》2005,(5):101-101
把好人变成坏人,把坏人变成好人,这似乎成了一些影视人改编名的法宝。就在广电部门叫停乱改“红色经典”之后,一些影视编导又开始打起了“桃色经典”的主意。据媒体报道,驰骋台湾影视圈几十年、曾经拍摄过《倚天屠龙记》等古装戏的吴敦,要拍摄新版《金瓶梅》。在这部剧中,人物情节将有“突破性改动”,西门庆“风流不下流”,不再是色狼恶棍,而潘金莲也“只是个没有爱情的可怜女人”,她的红杏出墙是“情有可原的”。  相似文献   

7.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6,(15):57-57
“风流云散”意思是像风一样流动,像云一样飘散。比喻原来聚在一起的人零落离散。语出汉·王粲《赠蔡子笃》诗:“悠悠世路,乱离多阻。济岱江行,邈焉异处。风流云散,一别如雨。”例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四十八回:“自从虞博士去了,这些贤人君子,风流云散。”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一〇六回“:众姐妹风流云散,一日少似一日。”汪曾祺《落魄》:“开饭馆的江西人、湖南人、山东人、河北人全都风流云散,不知所终。”柯灵《鱼书》:“偶然在风晨月夕,想起那些风流云散的故旧,便不禁引起一缕深沉的寂寞。”  相似文献   

8.
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是我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传世之作,代表了我国唐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堪与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比肩。吴道子一生作画极多,但大多数已湮灭,幸存的《八十七神仙卷》便成为屈指可数的中国古代重要艺术巨作中的一件。这一长卷之所以能穿越千年重现世人面前,美术大师徐悲鸿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相互映射照耀.通常用来形容美好的景物.语见宋·李攸《宋朝事实·仪注一》:“天气温和,纤罗不动,祥光瑞云,交相辉映.”例如冯牧《滇云揽胜记》:“在群山环抱中的江水上,船上的歌声和岸上的欢呼混成一片,灯光和波光交相辉映.”刘玉民《骚动之夜》十二章:“夕阳的余晖和初上的华灯交相辉映,为小巧的港口披上了如诗如梦的暮纱.”刘永红《沙俄帝国演义》一回:“地面上满铺地毯,几种大小不同的圆形图案,同天花板上的油画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引申之也指优秀的文化、艺术、思想、精神之类的抽象事物相互映衬,因为这些也是可以熠熠生辉的.例如叶君健《天安门之夜》:“这个设计里面有对比,有穿插,有新旧建筑艺术的交相辉映.”秦牧《长街灯语》:“许多科学、文化工作者奋发有为,积极做出贡献的精神,又和李时珍的精神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说,治学有“三种境界”。就此他引用三首宋词里的句子来说明。其一是晏殊《蝶恋花》里的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二是柳永《风栖  相似文献   

11.
今人对手稿本《人间词话》的性质或有误解,整理词话时所普遍采用的“刊稿、未刊稿,删稿”三分法似是而非。“通行本”曾用以指称徐调孚校注本、王幼安校订本等,但这一概念并不适用于现今的研究,应予舍弃。在理论形态和版本样态上,为《人间词话》或王国维词学寻找“终极”的做法可能会劳而少功,《学报》本与《时报》本都不足以胜任这方面的学术诉求。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1985年9月17日有一篇题为《心里要有“李鼎铭”》的文章,内容是说要尊重并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李鼎铭这个名字人们是熟悉的,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曾提到他,因而标题中借“李鼎铭”来代替“党外人士”,读者不会产生歧义。这种人名借代的修辞手法,在消息、通讯、言论等文体的标题中屡见不鲜。标题中人名借代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以古代文艺作品和传说中的人名借代。《民主与法制》1985年第一期有个标题:《现代“刘兰芝”坚强起来了》。刘兰芝是古乐府诗《孔雀东  相似文献   

13.
釜底抽薪"釜底抽薪"意思是从锅底下抽出燃烧着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消除祸患或解决问题。语本《吕氏春秋·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例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五回:"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个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清·李汝珍《镜花缘》九十五回:"如此用药,不须治惊,其惊自愈,这叫做釜底抽薪。"茅盾《鼓吹集》:"党中央……一再号召文  相似文献   

14.
“形单影只”意思是只有孤孤零零一个人和一个影子.形容只身一人,没有伴侣,非常孤独.语出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逝.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例如明·范受益《录亲记·遣役》:“形单影只,凄凉已极.谁知道遭着官差,把夫妇散折.”张贤亮《土牢情话》三章:“蹉跎至今,形单影只,连女朋友都没找过,青春就在刻苦的自我改造和勤勤恳恳的工作中悄然流逝了.”熊召政《张居正》三卷四回:“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想到自己十八岁的生日形单影只,身边连一个亲人都没有.不免悲从中来.”也作“形只影单”.清·李汝珍《镜花缘》四十回:“其有夫死而孀居者,既无丈夫衣食可恃,形只影单,饥寒谁恤?”  相似文献   

15.
默写的好处     
唐玄宗命吴道子和李思训去嘉陵江写生。李归来后参照勾勒的草图,精雕细刻,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描绘出一幅《嘉陵景色》。吴回朝时囊中空空,一无所获。玄宗很不高兴,以为他白跑了一趟。吴胸有成竹,对玄宗:“陛下宽心,嘉陵江沿岸一草一木,一山一石,臣早已默写心中。”说罢,他当场举笔勾勒草图,着墨上色,不到一天工夫,就绘出一幅  相似文献   

16.
《人间词话》的“人间”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间词》是王国维的词集,《人间词话》则是最集中反映他文学思想的著作。对它们的研究的文章很多,但专门论说“人间”二字的则不多。因发现了一些新的资料,想对此进一步加以探讨。   一  就笔者所见,关于《人间词》、《人间词话》何以用“人间”为名,主要有如下一些说法。  赵万里认为:“盖先生词中‘人间’二字数见,遂以名之。”(见所著《王静安先生年谱》“光绪三十二年”,台湾文华出版公司《王观堂先生全集》第十六册,1968年)他未进一步论说。  对于此说,严迪昌在所著《清词史》中,有所发挥,列举了23个“人间”的…  相似文献   

17.
最近发现天启四年(1624)序刊的《福寿丹书》中有《自乐词》四首,与万历丁巳年(1617)序刊的《金瓶梅词话》卷首的四首词基本相同,因此有学者认为《自乐词》是"直接抄录自《金瓶梅词话》刊本",但也有学者"新证"为《金瓶梅词话》抄了《自乐词》,因而《金瓶梅词话》刻印于"1625—1644年之间"(亦即天启五年至明末间)。本文认为,两书之间可能不存在着谁抄谁的问题;假如是一书抄自另一书的话,那也只能是《福寿丹书》抄了《金瓶梅词话》,后者的"新证"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8.
从早期的《官场》《一地鸡毛》到书写历史的故乡系列,再到近期的《我叫刘跃进》和《一句顶一万句》茅奖盛誉之下刚刚出版的新作《我不是潘金莲》,戚戚小民与巍巍官场一直是刘震云小说最常被解读的角度.在这一主题的作品谱系中,《我不是潘金莲》对民与官这一体两端的书写无疑达到了巅峰. 故事讲述村妇李雪莲拿着一纸在她看来是假的离婚证,为了把假的说成假的,从县里告状到市里,再告到首都北京,极其郑重地折腾了20年,一场家事竟在官场的漩涡中扶摇直上,变成了国事.  相似文献   

19.
“拍手称快”意思是拍着手喊痛快,形容看到某些事情有了称心如意的结局,从内心感到痛快.语见明·凌漾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说起他死得可怜,无不垂涕,又见恶姑奸夫俱死,又无不拍手称快.”例如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五十五回:“像这样剥削来的钱,叫他这样失去,还不知多少人拍手称快呢!”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十二:“三个民兵回到刘家峧,一说区上把兴旺金旺二人押起来,又派助理员来调查他们的罪恶,真是人人拍手称快.”巴金《随想录》一三七:“到十九日,这三名犯人真的给送往刑场枪决了.于是大家拍手称快,说是‘大得人心,大快民意’.”<中作者单位一>=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相似文献   

20.
《我不是潘金莲》 是冯小刚的又一作品. 这部影片以农村妇女李雪莲上访告状为线索,接近现实地描绘了社会百态,影片故事简单却令人深思, 是一部充满思考的现实题材影片.影片一经上映,就引发公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