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中建著名石油勘探专家。1933年6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原籍四川省广安县。195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石油地质专业。毕业后50年来一直从事全国油气勘探工作,首先在祁连山北麓、鄂尔多斯草原进行野外地质调查,然后在松辽盆地大庆油田进行综合研究,并继续在渤海湾盆地胜利油田、  相似文献   

2.
作为河西走廊地区的重要含油气盆地,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差,且以往勘探多限于盆地周缘(南缘)地区,故武威盆地内部勘探程度较低,给该地区油气资源评价带来了难度。本文从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和分布规律入手,以盆地评价为重点,针对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主要对盆地构造特征、烃源岩评价、储集条件等油气地质、地化方面进行了研究,由于评价区沉积岩厚度较小,故采用成因法中的数字化积分法和氯仿沥青"A"法对油气资源进行远景评价。通过资源量的计算,表明武威盆地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北地区构造体系控油作用研究”由西北石油地质局副总工程师康玉柱主持实施,系统开展了中国西北地区构造体系特征及其复合关系研究,探讨构造体系控制含油气盆地成生发展的机理,揭示构造体系控制油气分布的规律,指出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该项目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地质力学和油气地质理论,另一方面在评价优选的一级区内发现5个大油气田、10多个油气田,对油气地质理论研究和油气勘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生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石油地质学家,是新中国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和开发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78年以前,他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第一线的地质家,之后,他又从事全国油气地质勘探开发的科学研究工作,足迹几乎遍及中国含油气盆地和勘探开发的油气田。近日,记者在北京采访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科技工作者,在李院士的办公室中,我们一同回顾了老人的科技生涯,那些曲折,那些荣光……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随着油气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对沉积盆地中油气的模拟研究越来越重视,进行模拟研究的目的在于可以很好的摸排清楚地下的构造以及油气藏分布,可以有效的避免油气勘探开发中造成的资源浪费与安全风险。在以前的石油勘探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并不发达,导致盆地模拟的效率与准确性都受到了极大影响,计算结果不准确的结果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风险性与不确定性。所以现如今技术加速了产业的发展,通过构建沉积盆地的地质模型与油气运移模型,可以更好的推动新时期沉积盆地油气运移的研究发展。笔者通过大量的研究调研,经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有机的把理论与实际工况相结合,希望能为未来行业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6.
《内江科技》2019,(11):22-23
江西中部某盆地冷水坞组地层烃源岩丰富、总有机碳含量高,具有非常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由于该盆地多为红层覆盖、地面条件复杂,深部火山岩分布广泛,导致地震资料品质较低,目的层埋深、厚度、构造等信息不清,将二维地震资料重新处理解释,应用于该盆地油气勘探,理清了研究区地层展布、厚度及埋深等相关的关键信息,落实局部构造,为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参数井提供有利靶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在千米桥、苏桥等气田的发现,拉开了渤海湾盆地奥陶系潜山勘探的序幕。辽河盆地东部凸起作为渤海湾盆地的一个重要区块,同样备受关注。但其勘探程度较低,具体的资源量无法估算。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为了充分联系整个渤海湾盆地,以便利用相同相似的原则找寻油气突破口,笔者对本区奥陶系作了详细的划分,并与渤海湾其他油田作对比,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阐述了划分的目的和意义,为下一步沉积储层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琴 《内江科技》2013,(2):145+155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始自1954年,尽管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油气勘探,但是对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地质认识和勘探部署,尤其是盆地东部,还存在着许多空白区以及未知领域。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油气勘探程度低和构造复杂以及地质研究不够深入,许多基础地质问题尚不清楚。本文介绍了柴达木盆地东部石油地质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该地区新生界的构造特征与地层分布特征,为下一步准确地预测有利的含油气勘探区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海拉尔盆地基底岩性及岩浆活动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海拉尔盆地燕山期花岗岩体是晚期侵入于盆地基底的岩浆岩体,是促进有机质热演化生烃的热源灶体;海拉尔盆地勘探实践证明,发现的工业油气流井都分布于15岩体附近,而且发现幔源CO2气井与15岩体相伴分布。指出寻找燕山期花岗岩体将是海拉尔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海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中南部海域我国九段线内油气资源不断受到周边国家的蚕食,严重影响我国海洋能源安全。本文以南海中南部海域主要油气盆地的地理空间位置、资源现状与潜力、招标和开采情况等数据为基础,采用SAVEE方法,结合GIS技术,对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价值进行定量评价,为我国勘探和开发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的积极因子影响价值主要由油气盆地的资源现状与潜力控制,消极因子影响价值主要由油气盆地的地理空间位置及其他国家的招标和开采情况控制。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价值呈明显的梯度分布特征,中建南盆地和北康盆地最高,万安盆地、南薇西盆地、曾母盆地和礼乐盆地次之,西北巴拉望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较低,南沙海槽盆地和南薇东盆地最低。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中西部酒泉盆地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包括烃源岩条件、储盖组合条件、圈闭条件等诸多因素。通过对酒泉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内已知油藏成藏条件的剖析,进一步概括了区域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分布特征,为今后酒泉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油气勘探方向提供和奠定了石油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油气资源综合潜力水平指标体系,结合TOPSIS方法与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从石油地质基本条件、油气储量特征、勘探情况3个方面出发,对2014年非洲50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的油气资源综合潜力水平进行定量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指数分布呈现出"西北优异,东部较弱,中南部最弱"的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非洲油气资源投资环境的特点,展开对非洲进行油气选区勘探投资与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致密砂岩油气作为非常规油气勘探一部分,是焉耆盆地目前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焉耆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发育、厚度大、丰度高、成熟度适中、横向分布稳定,发育多种类型的砂体、分布范围广,储层致密,源储一体,油气保存条件好,储层先致密后成藏,有利于规模油气的聚集成藏,同时钻井油气显示丰富,已有探井试获工业油流,总体焉耆盆地八道湾组具备形成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四十里城地区是近期勘探的首选区带。  相似文献   

14.
关利军  李喜胜  李永林 《内江科技》2011,32(10):138+153-138,153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研究区位于其核心部位本文通过对研究区沉积、断层以及异常压力的研究,认清了成藏机理探讨了沉积、断层的通道以及封闭的双重作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并利用密度测井及孔隙度资料对盆地下部的压力场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找出了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以指导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5.
“预言家”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战略选区首席技术专家汪泽成的电脑里,藏着他的“宝贝”--一幅幅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及邻区的构造图和含油气系统分布图。图上面用粗粗细细、密密麻麻、各种颜色标记着油气勘探的构造要素、成藏要素,以及勘探成果等纷杂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北地区油气勘探面临勘探目标日趋复杂、勘探难度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油田企业增储上产压力大,松辽盆地作为东北地区的主力探区,探明率持续升高,难以实现“储采平衡”,迫切需要扩大油气勘探新区和增加资源量。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组织实施“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部署并实施“索伦-林西地区油气资源选区调查”项目(项目编号:1211302108019-2)。索伦-林西地区为油气勘查处女地,地质地貌条件极为复杂,确定盆地范围,查明地层展布,特别是火山岩覆盖层下的地层展布与含油气性,面临极大挑战。该项目在地质调查程度低的松辽盆地西部外围和大兴安岭周缘地区,以中生界、上古生界为调查重点,开辟油气调查新区,探索油气调查新层系和新领域,查明区域油气地质条件及资源远景;选择重点地区部署地球物理勘探和地质调查井(参数井)工程,揭示盆地地下结构、获取油气地质参数,力争取得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能源形势逐渐紧张,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国家非常重视油气新区新领域新层位的寻找。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的勘探程度低,之前资料显示存在厚度较大的中生代地层,其构造特征和油气前景一直是我国海洋地质、石油地质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寻找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和新层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实施项目“海洋油气新区调查”中设立了工作项目“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含油气远景调查评价”,  相似文献   

18.
许德云 《内江科技》2012,(8):130-131
本文从录井资料入手、分析了所在区块的生烃、储集条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认为本区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烃源岩厚度大、分布稳定,有机质丰度中等到高、有机质类型为Ⅱ型,有机质成熟度已进入生油生气阶段。油气运移短,近距储集成藏、大面积分布、无明显油水界面、压力异常、储层与源岩接近、低孔特低渗的"连续型油藏"的地质特点。针对性这种情况是,文件中洛阳-伊川盆地储层致密,因此勘探开发应借鉴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油气勘探的成功经验,勘探应优选找富集区块,采用非常规油气勘探的思路与技术进行勘探。  相似文献   

19.
周松源 《科技通报》2000,16(Z1):53-59
浙江的油气勘探在东海海域取得了突破,沿海第四系浅层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了经验,建立了小规模产能,但陆上油气勘探主体没有突破。究其原因,主要是浙江的油气地质条件相当复杂,海相盆地有较好的烃源条件,但经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改造和破坏,整体封盖条件已不具备;陆相盆地缺乏生油条件。其次,缺乏适合南方海相领域特殊性的油气地质理论指导,找油观念落后;勘探技术不配套,关键技术不过关。浙江的常规油气勘探可以坚持不懈地探索,需要认真总结油气地质规律。提出一个找油理念,认为浙江油气光辉灿烂的明天要靠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浙江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如浅层生物气、致密砂岩气、甲烷水合物、煤层气、沥青、水溶气、深源气、碳酸盐岩复杂油气藏等等。  相似文献   

20.
科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新书《中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与油气》,是学部委员关士聪教授及其同事们积40年石油普查勘探实践,总结写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地质理论专著。关士聪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石油地质学家,为了给祖国寻找油气资源,他领导并亲自参加了油气普查勘探,几乎走遍数以百计的中国沉积盆地,为各大油气田的发现和深入勘探作出了卓越贡献。关士聪立足于中国石油地质实践所获得的丰富资料,并且注意综合我国各构造流派理论之所长。针对独具特征的中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的地质构造、沉积和含油气性,探索盆地的形成机理、发展规律、类型对比和划分、沉积模式、成盆成油期和油气远景预测评价,旨在建立和发展我国的陆相石油地质理论,指导新的找油找气实践,预测和发现新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