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芳 《宁夏教育》2009,(7):102-102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好奇、好问、富于想象力,对于惊险离奇的传说、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是情有独钟、喜闻乐道。因此,把妙趣横生的故事巧妙地应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之中,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独到的功效。一、妙用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明确本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兴趣。运用故事引入新课,学生感到具体、亲切、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2.
梁栋 《考试周刊》2013,(17):123
<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化学实验能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引入新课,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了解或掌握物质的组成,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化学规律或理论。因此,恰当的化学实验,对化学教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1.引入新课在上新课时为了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可  相似文献   

3.
一、运用诗词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天气的变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有所体会,但并不甚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学生曾经学过的诗词来引入新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用王安石在《千秋岁引》里写的“东归燕从海上来,南来雁向沙头落”来引入天气系统的新课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化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需从新课的引入、评价方式的转变、生产生活知识在化学中的应用、趣味性实验等多方面入手,创设学习情境.一、以精彩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新课的引入是教学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新课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引入,45分钟一堂课,重在引入,难在引入.怎么引入新课,是整个教学设计中必须特别注意的.一个好的新课引入应是新、旧知识衔接的纽带,承上启下的桥梁.一个好的新课引入,更能启迪学生想象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探索新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新课学习.  相似文献   

6.
正长久以来语文教学给人的感觉总是枯燥无味的,这也是语文教学成绩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虽然教学的理念与方法一直都在改进,但教学手段相对而言却滞后。多媒体的引入,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极大地优化教学过程,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重要的辅助与促进作用。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学导入环节通常由教师三言两语来解决,这样的导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新课导入不仅要帮助学生收心进入课堂状态,而  相似文献   

7.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了兴趣,那么,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在新课引入中激趣新课伊始,老师若能设法诱发学生对新课的浓厚兴趣,学生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大为提高。1.故事激趣。小学生最爱听故事。因此,在引入新课时,把数学知识贯穿于故事之中,便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末尾有零的有余数的除法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强烈的兴趣时 ,就会产生积极的探索热情 ,这种动力是他人督促、教诲难以达到的。而兴趣不是天赋的 ,它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的。那么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新课引入在物理教学的几个环节中 ,新课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精心设计新课引入是上好一堂新课的第一步。巧妙地、艺术性地引入新课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使学生一上课就有了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考方向。在物理教学实践中 ,有许多新课引入的方式 ,比如 :做有趣的演示…  相似文献   

9.
李艳红 《成才之路》2012,(27):34-34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前提,也是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如何才能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我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利用故事、生活实例等引入新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身边的生活现象或者有趣的小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恐惧感(有许多学生都认为数学很神秘、很难  相似文献   

10.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运用激趣法导入新课。应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不仅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引入是课堂教学中的起点,是新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物理教学中尤为重要。如果教师能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并明确学习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新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学生能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劲头十足地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适当运用小诗歌辅助生物课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1.新课导入诗教学设计中,新课的导语至关重要。有时运用小诗导入新课,既可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引入.40分钟一堂课。重在引入,难在引入.怎么样引入新课是整个教学设计中必须特别注意的.一个好的新课引入应是新、旧知识的纽带.承上启下的桥梁.一个好的新课引入,更能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探索新知,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那么如何来上好一节新课的引入呢?我认为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对整个课堂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计算机课程教学实践中应用新课导入环节的角度,结合多年的从教经验,认为根据新课内容的特点,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复习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提问导入法、事例导入法等,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新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梁红姐 《考试周刊》2015,(41):64-65
为了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巧妙运用经典故事,不仅能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启迪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比如,在新课中引入经典名题;在范例教学中使用经典名题;在课堂习题中使用经典名题。  相似文献   

16.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在高中新课教学中导入生活实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更轻松、更高效地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导入生活实例要注意具有实际性和目的性,本文分析了高中化学新课中教学案例的作用,并就如何科学、有趣味性地导入生活案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隋殿林 《林区教学》2008,(6):166-167
新课导入是"新课堂"的"水之源"、"景之韵"。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观察、触摸、体验与主动参与探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设疑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巧妙设疑是培养求异思维的问路石,催生勃发求异思维。走进生活是学习的原动力。运用合理的导入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新课的导入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新课导入的技巧,运用丰富多样的导入方法开展新课学习,从而达到引人入胜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与兴趣,让学生乐于接受语文新知识.一、以讲故事法进行新课导入故事导入法,即把教授的新知识融于故事中,使教学更为生动而形象,从而让学生于不知不觉中融入最佳学习情境界.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往往喜欢听故事,在故事中展开思维、想象.因此,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可以引入相关故事.如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教师可导入:有一个这样的传说,女娲造人后,低头一看,她的子女们生活在一片白色海洋之中,她觉得色彩单调,缺少生机.于是,就用补天剩下的五彩石磨成粉末,撒于人间,从此之后,大自然中便有了姹紫嫣红、绚丽多姿的花朵.当然,这仅仅是个传说,花朵的万紫千红有其科学解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说明这个原理的课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样,将学生从故事引入到新课的教学,能更好地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与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19.
新课引入是新课教学的前奏曲,一个好的新课引入应是新、旧知识的纽带,承上启下的桥梁。一个好的新课引入,更应能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探索新知,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学到更多的知识。本文,就我在教学的实践中,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新课引入方法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优化数学教学中新课引入的方法,可以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情感环境,从而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新课的引入.下面根据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的引入方法.一、通过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设置与将要学习的新内容有直接关系的问题,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发现认知的不足,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非学不可的求知欲望.例如,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