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晴是个独生女儿。这孩子聪明伶俐,幼儿园的老师都喜欢她,孩子们也很愿意和她在一起玩。这与她的家长对她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为了了解家长是怎样教育夏晴的,我走访了她的妈妈——安徽大学外语系副教授吴老师。吴老师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她是如何教育夏晴的。她说:“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总是比较娇的,做家长的就要对孩子有严格的要求,不能迁就。夏晴在家里受外公,外婆的宠爱,性格倔强。有一次,她从幼儿园回家,不洗手就要吃东西,我没有答应,她就大发脾气,把我的书都扔到地上。当时  相似文献   

2.
●做家长的教育伙伴 以前,许多家长误以为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就是让孩子吃吃、睡睡、玩玩,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配合既不主动也不积极.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中,提问是家长与孩子交流的重要方式。但是很多家长却不知道该如何恰当地向孩子提问,所以孩子常常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或者是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那么家长该怎样恰当地向孩子提问呢?妈妈把晴晴从幼儿园接回家时,晴晴非常高兴。妈妈问她“: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你今  相似文献   

4.
如今的孩子受到家长们的百般宠爱,家长总是寸步不离地看护着孩子:“慢点”“妈妈扶着你”“别乱动”“别碰着”……家长就是舍不得让孩子吃点苦,受些磨练,这不得不令人担心我们下一代的生活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幼儿园里开展了生活素质教育,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去锻  相似文献   

5.
作为幼儿园教师,常常会听到家长诉苦:“我的孩子总是不肯吃青菜,那怕有一根菜叶子,也要挑出来。怎么打怎么骂都不管用……”还有的家长诉说自己孩子不肯早睡,或者吃饭吃得特别慢等等,他们恳求老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网页的留言板上出现了一则主题为“寻求帮助”的留言:女儿是个老实乖巧的孩子,每次与小朋友发生摩擦,受伤的总是她。从小我就教她对人要宽容、谦让,可每每看到她回家向我哭诉谁谁又欺负她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我的教育方式在现实生活中行不通吗?我该怎么办?希望老师和家长能给我好的建议,让我在坚持自己教育原则的同时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谢谢!——甜甜妈妈看到了甜甜妈妈的留言,幼儿园的老师、家长纷纷留言,给她出主意。黄亮老师:当孩子向我们哭诉自己在幼儿园所受的委屈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对孩子的宽容行为予以肯定,让孩子了…  相似文献   

7.
老师想你了     
在幼儿园里,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生病在家休息几天后,再回到幼儿园总是哭哭啼啼的,不愿让家长离开,弄得家长也很难过,不放心把哭着闹着的孩子交给老师。怎样才能让孩子像以往那  相似文献   

8.
最近,有些园长跟我谈到了一个让人很头疼的问题:有些家长经常抱怨幼儿园对孩子照顾不周到,不给孩子喂饭,不给孩子穿衣;而有些家长提出在幼儿园要多学些字,甚至有些家长要求幼儿园要多给孩子布置些作业,不然孩子总是玩,也学不着东西等等。我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还不理解,或者说幼儿园和家长之间还缺乏一些联系。做了10年的幼教工作,感受最深的是: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老师对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只有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形成共识,教育行为步调一致,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形成一种合力,取…  相似文献   

9.
曾经在《报刊文摘》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个三岁的美国小姑娘有一天指着一只包装盒子对妈妈说:“我认识上面的这个字母,这是O。”妈妈很惊讶:“谁告诉你的?”“是幼儿园的韦拉老师。”妈妈表扬了孩子,但是随即就把这家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孩子的妈妈在法庭上陈述,以前她的孩子不认识字母“O”的时候,可能会把它想象成太阳、汉堡包、鸡蛋。可是幼儿园过早地教了孩子这些,她的孩子就再也不会这样去想象了,是幼儿园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这位家长胜诉了。这个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儿子是否实施了过度教育,是不是…  相似文献   

10.
新生来到陌生的幼儿园,总是表现得不高兴,不安心,有的甚至哭哭啼啼,拉着父母的衣服不肯入园。而家长对孩子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也有些不放心,把孩子送进教室后总还要躲在门缝里或窗口偷看好一会儿。怎样改变这种情况,使孩子乐意来园呢,我们尝试在开学前就对新生进行热爱幼儿园的教育,并取得家长支持。我们的做法是: 一、对录取幼儿提前进行教育。录取通知发出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每学期都要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但在活动中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家长朋友注意的地方,在此提出五忌,希望能与家长朋友共勉:一忌不守诺言:一般幼儿园总是在一周以前就把举行开放日的活动通知分发到家长手里,以便家长们能协调好工作。孩子们当然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能参加,有的家长因工作忙不能参加,但拗不过孩子的哭闹只好答应了。到了那天,孩子左等右盼,眼睛总是盯着教室门口,结果放学了,还不见家长踪影,当然这半天的课该孩子也没上好,于是孩子嘟着嘴说:“我妈说好要来的,她骗人,会被大灰狼吃掉的。”因此,如果你确实不…  相似文献   

12.
璐璐小朋友不爱午睡,每次午睡都要去好几次厕所。为了缓解她刚入园的紧张情绪,我们没有限制她的小便次数。但随着天气变凉,考虑到她已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认为应该纠正她这种不良的睡眠和排便习惯,所以开始限制她的小便次数。没想到,两天以后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早晨入园时,保育员看到璐璐在园门口大哭着说:“我不上幼儿园。老师不让我小便。”结果,家长只好把她带回了家。看得出,家长很不高兴。 知道这件事后,我找时间给璐璐家里打电话,询问孩子不来幼儿园的原因。开始,家长搪塞,说是因为家里人休息,所以没送孩子。我想,家长可能怕直接说出真正的原因老师不高兴。我觉得,这种情况下我倒不如先把话挑明。于是,我说:“孩子不来可能是因为这两天  相似文献   

13.
伙食开放日     
不少家长来园接孩子时,总是关切地询问:“今天吃的什么?”可见,家长非常想了解孩子在园一餐两点的情况 为了满足家长的愿望,更为了家长能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我园定期举办“伙食开放日”活动。  相似文献   

14.
过去我做保育工作,只想着怎样做才能尽快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却忽视了孩子的年龄特点,例如,有的孩子挑食,我反复劝说都无效。一方面我怕孩子吃凉饭不舒服,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不吃某种食物对健康有影响。于是,就想出了一个方法——你不是不爱吃吗,我就在你面前再放上相同的一碗,并说,你必须赶快把它吃掉,要不然你还得吃一碗。有了这个“威慑”,孩子都乖乖地把不爱吃的吃了。这种方法表面看起来非常有效,实际上会给孩子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有的孩子因为这个原因,甚至不爱上幼儿园。家长也对我的这种教育方法感到不满。有的家长向我  相似文献   

15.
李丽 《教育导刊》2010,(8):78-80
“我女儿三岁半了。她特别调皮,也特别贪玩。让她识字不乐意,学认数更是难上加难,本想把她送去幼儿园以使她贪玩的心会收敛一些,没想到。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贪玩了。这可怎么办?”一个朋友对我感叹。一些家长去幼儿园接孩子时通常也会问孩子:“中午吃了什么?”“上课了吗?  相似文献   

16.
入园之前     
那些牙牙学语的幼儿听说要上幼儿园,有的高兴得拍小手,有的怕得直摇头,其原因在哪里呢?许多家长把孩子进幼儿园当作一件大事,教育孩子热爱幼儿园,团结小朋友,勤劳动,守纪律,听老师的话,做诚实勇敢的好孩子。有的家长还抽空带孩子到幼儿园去认识老师,熟悉环境,参观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于是,孩子幼小的心田产生了早些进幼儿园做好孩子的热望。这样的孩子一进幼儿园,就能听老师的话,与同伴友好相处,乐意参加各种活动,习惯于集体生活。有的家长却把孩子上幼儿园作为惩罚的手段,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了缺点或犯了错误,总是用“送你上幼儿园”,“让老师去骂你管你整你”,“不接  相似文献   

17.
左邻右舍,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到了吃饭的时候,可热闹了:有的孩子闹着不吃;有的孩子尽吃菜不吃饭;有的孩子说“我不吃这个,我要吃那个”;有的父母给孩子准备了“好菜”让孩子一个人独享;还有的父母干脆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孩子则吃一口,玩一会。“吃饭”成了家长最伤脑筋的事。其实,这是家长自找的苦恼,是家长自己把孩子给惯成这样的。我的女儿已5岁了,长得活泼健康。一日三餐,无论荤素粗细,她都吃得津津有昧,从不要我操心。我的经验有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整个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的教育当成家庭的头等大事。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从四面八方向家长涌来:国外的、国内的、现代的、传统的……过多的观念和做法让家长们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家长不停地跟着一个又一个“潮流”走,有的则固守着自己原有的理念和方法不放,有的家庭甚至出现几种观念共同存在的尴尬局面。赵伟的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他每天不远几十千米把孩子送到一所收费很高的私立幼儿园,女儿上小学,他又把她送到当地一所中德国际学校,他认为中国的学校教育观念太落后了。“这些国内的…  相似文献   

19.
唐田 《家教指南》2006,(10):27-29
一个妈妈说,孩子上幼儿园已经好几个月了,平时都是保姆接送,下班回家很想跟孩子聊聊幼儿园的事情。每当他问:“你在幼儿园学什么了?”他总是说:“没学什么。”“孩子在幼儿园吃的什么?”“没吃什么。”“跟妈妈说说幼儿园有什么好玩的事情?”“不好玩。”他的回答让妈妈很失望,如果不问他,他从来不主动说幼儿园的事情,他为什么不喜欢说幼儿园的事情?怎样才能让他乐意跟家长交流幼儿园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正有些孩子在家不好好吃饭,要么边吃边看电视,要么边吃边玩玩具,吃一顿饭要两个小时。但若是问起老师在幼儿园吃饭怎样,老师居然说他(她)吃饭很好,有时还得第一名。孩子为何会判若两人?究其原因,是家园教育不一致。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平衡膳食,利于消化器官的吸收,因此幼儿园很注重幼儿饮食习惯的养成。有的幼儿通过老师的帮助自己能好好吃饭,可一回到家家长却不重视这方面教育,孩子难免又犯。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家在园吃饭一样好呢?幼儿园的一些做法值得家长借鉴,同时还要做到家园配合保持一致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