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妈祖信俗"的申遗成功是妈祖文化正式成为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标志,而妈祖祭典则是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弘扬妈祖文化的特殊使命。妈祖祭典历经千年,其文化元素极其丰富,包含了建筑、哲学、宗教、艺术、礼仪等。在现代文化旅游不断升温的背景下,妈祖祭典文化元素还可以在品牌、语言、生态和教育文化元素方面进行再造和创新,以有助于祭典更好地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25):165-166
妈祖文化作为福建最具代表性的乡土文化之一,是福建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总和的具体体现。妈祖文化在历史上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影响力和教化作用。妈祖文化融入乡土教育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一种很好途径。  相似文献   

3.
妈祖信俗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妈祖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和口承语言民俗等,内容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妈祖信俗在旅游表述中出现了失真的现象,借助旅游真实性理论从搜集参照文本、维护妈祖信俗品牌、培养原味导游队伍三方面阐述妈祖信俗真实表述的利好作为,同时提出"二元"看待妈祖信俗真实以及"前——后台"开发妈祖民俗文化旅游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莆田学院学报》2020,(3):31-36
阐述妈祖作为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海神,包含"仁义道德、相亲平等、和谐共荣"文化因子,与"和合""天下为公"等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不谋而合。纵观诸多人海关系的神话和传说,妈祖和波塞冬堪称东、西方海神的代表,波塞冬被赋予霸权文化特征,而妈祖被赋予仁爱文化特征。通过物质与非物质两种形态传承,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展妈祖文化,让妈祖文化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5.
妈祖信仰起源于福建莆田湄洲岛,宋代是其发展的初级阶段,先后有乡土渔民、各地海商和地方士绅官宦等不同群体加入信仰妈祖的群体之中,并成功地进行了自下而上的等级扩散,最终妈祖信仰获得了官方的认可.官方根据实际需要对乡土化的妈祖信仰进行了标准化重构,并与民间达成了契合,实现了对国家权力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妈祖文化与传播活动密不可分,传播以文化为灵魂,文化因传播而存在。妈祖文化需要借助一定的传播手段才能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其文化正能量。现代传播是妈祖文化走向大众的物质与技术载体,使妈祖文化的价值得以体现,推动了妈祖文化思想的普及与提升。传播媒介的不断革新促进了妈祖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变迁,并且直接塑造了妈祖文化的生产方式。当然,传播对妈祖文化的代际传承也产生了影响。在现代传播环境下,传播形态的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在探索如何拓宽妈祖文化受众,特别是吸引年轻受众群体对于妈祖文化的关注,不妨多尝试。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莆仙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文化,展现着种种神秘的色彩,孕育了有着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莆仙文化。莆仙文化深受儒教、道教和佛教文化的影响,强调积善消恶,表现出"向善"行为准则和以"向善"为中心的信仰支柱,这种文化的基因已融入兴化儿女的血液。莆田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当属妈祖信仰,它是土生土长的民俗文化,浸染着莆仙文化基因的妈祖信仰可以说是妈祖文化的代表。千年  相似文献   

8.
妈祖信仰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信仰。它从宋代形成以来,其分布地域不断扩大。现今,妈祖庙的分布区在中国已经扩大到了北至东北辽河流域,南至海南南沙群岛,东部遍布沿海各地,西至四川云南的广大地区。其态势既反映妈祖信仰扩展的历史过程,也反映了妈祖信仰与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关系。影响妈祖信仰分布的因素很多,本文就其中最为重要的海洋因素进行了统计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妈祖文化在天津源远流长,并在天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天津所特有的地域文化,始于元代,历经元、明、清各朝皇帝对妈祖的多次敕封,伴随着天津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至清朝中期,妈祖已经完成了由人到神的转变,妈祖文化逐步  相似文献   

10.
始于宋代的妈祖信仰,发源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历经几代的发展,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沿海地区,妈祖拥有着诸多的虔诚信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共有5000多座妈祖庙和2亿多妈祖虔诚信众;随着华人的足迹传播,妈祖信仰不仅从福建传播至台湾地区,而且还走向世界各地。1.妈祖信仰有利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作为辛勤、责任、救死扶伤  相似文献   

11.
福建妈祖民间美术造型品类丰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造型分平面造型、立面造型和综合造型;具有实用性与功利性、完美性与象征性、随意性与概括性、抽象性与程式性的特征。这些经过漫长的时空锤炼,高度浓缩了的地域文化,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妈祖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音乐作为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法歌颂着妈祖的丰功伟绩。从闽台妈祖文化背景下有关妈祖活动音乐及作品入手,对闽台以妈祖题材创作的音乐体裁进行归属,并归纳分析出现代妈祖音乐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莆田学院学报》2015,(4):11-15
马来西亚的妈祖宫庙作为当地华人精神信仰的载体,随着妈祖信仰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和迁徙而逐步发展起来,而且个别宫庙还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其独特的文化功能特点在海外华人群体传播妈祖文化、形成宗教信仰认同、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指出广东是最早传播妈祖信仰的地区之一。通过考察闽人入粤与妈祖信仰传入的关系,综述粤地各区妈祖宫庙的分布概况,分析妈祖信仰与南粤文化的融合,探讨其在粤地"被创造"的嬗变过程及特色。  相似文献   

15.
黄睦平 《莆田学院学报》2006,13(3):78-81,85
简要介绍闽北妈祖庙宇的分布情况,阐述闽北与妈祖信仰有关的各种信俗表现,并探讨历史上闽北山区兴起妈祖信仰以及在现代妈祖信仰发生嬗变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16.
妈祖民俗文化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妈祖民俗的内容和内涵是妈祖民俗保护性开发的前提,它包括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和口承语言民俗等,内容丰富,地域特色鲜明.文章在分析妈祖民俗旅游表述不和谐现象的基础上,指出保护妈祖民俗的本真性是妈祖民俗旅游持续发展的保证,同时提出保护性开发妈祖民俗旅游的五大措施.  相似文献   

17.
妈祖原型形象是宋代湄州林氏,她预知祸福、慈悲行善、终生未嫁。虽年少离世、却屡显灵验。经过历代官方敕封,其圣格不断上升。,从宋到元明清,妈祖经历了儒释道对其形象的吸纳和神化,妈祖被尊奉为道教的神仙、佛教的菩萨,儒家佑国护民的忠孝神、,妈祖成为儒释道共同尊崇的偶像,体现了三教合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后世妈祖是集儒释道于一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象,表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妈祖崇拜是中华传统文化语系内重要的组成部分。妈祖信仰的起源地湄洲岛的巨型妈祖石雕像是妈祖文化的一个新"地标"。其异于传统的新形象,也传达出妈祖文化所衍生的由迷信崇拜到文化遗产的象征意义转移。湄洲岛巨型妈祖雕像的创新性体现在雕像外造型的现代化塑造与新时代文化表征的彰显。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妈祖文化在民间的传播很成功,其信众遍布世界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海峡两岸妈祖信众尤多。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妈祖文化在民间的传播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根据大众媒体的多种传播方式的新特点,探讨提高妈祖文化影响力的传播途径和焦点,推动妈祖精神发扬光大,同时带动妈祖发祥地莆田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浙东滨海地区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海神信仰,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源于闽南的妈祖信仰,浙东当地许多文学作品都写到妈祖信仰,特别是作为展现世态风情和民俗习尚的竹枝词.从咏及妈祖信仰的浙东竹枝词中,我们可以发现浙东妈祖信俗两个鲜明的地域特色:一是与当地其他信俗紧密结合,二是与当地海事民俗相互交融.另外,这些竹枝词清晰地反映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