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一点思路○朱丽红(瑞金市教研室)分数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个难点,特别是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混合讲解时,学生就更难理解了。为此,我对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采用了先突破应用题中的“关键句”,再用线段图解应用题的思路,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  相似文献   

2.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这部分知识,是以“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为基础的。因此,在教学了“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后,我就分阶段地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有关知识作了如下的提前训练:1.让学生将涉及分率的句子改写成  相似文献   

3.
通用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在基本的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之后安排了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内容,一般是先把这两类应用题分别单独进行教学,然后再进行综合练习,比较分析,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新的尝试:根据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内在联系,把它的组合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同时学习这两类应用题,明确它们各自不同的结构、特点及解法相互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中我抓住关键——转化“量”“率”不直接对应,从而把问题转化为学生已学过的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相似文献   

4.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占有相当重的地位,它既是应用题教学中的重点,又是教学中的难点,而这类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又是学生最难掌握的。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师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交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是用算术法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任何一道分数应用题,无论其数量关系多么复杂,他都是“单位1、比较量、分率”三者的变化,核心是:单位“1”×分率=比较量。包含两点:一是要找准单位“1”的量和比较量,一般是在含有分率的句子中“是、比、占、相当于……”等字前面的量是比较量,后面的量是表示单…  相似文献   

5.
王玉萍 《甘肃教育》2004,(10):38-38
应用题是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的,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个字,可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太难了,碰上应用题根本无从下手,如何解应用题呢?关键在于审题,解题出错就在于学生审题不严,思路不清所致。下面我就如何解答分数应用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我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在不画线段图分析的情况下也能运用抽象思维的方法,迅速、灵活地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经常结合应用题中的关键句(含有分率的句子)采用言语直观方式,进行以下五个方面的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分数意义的叙述训练。这是运用线段图形成直观映象后进而摆脱线段图直观的一项叙说训练。训练方式是:教师首先出示关键句,然后让学生说出句子中分数的实际意义。如让学生说出“某班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5”中的“1/5”是表示把男  相似文献   

7.
初中预备班第一学期的教学,恰好是整个分数部分,它从分数的意义开始,一直到百分数应用题结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感到要使学生学好分数,应该抓住的关键是讲清、弄清单位“1”,不仅开始时耍弄清,而且自始至终都要反复弄懂单位“1”,这样才能使后阶段,即在进行分数的难点、重点——各种类型分数应用题及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时足有成效。  相似文献   

8.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也是第九册实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学时,我按实验教材的要求,不分类型,不出公式,不教给学生“标准量”、“比较量”、“对应分率”之类的术语,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为目的,用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指导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主要抓了下面几个环节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时下常听到这样的一些说法:我们的教学设备落后,教学资源匮乏,去营造吸引学生的课堂真的是难啊;现在新课程内容的教学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太多了,真是好累好烦啊;现在学生的口味太刁了,没有现代媒体的使用,真不知道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曾听过一节“分数应用题”复习课,可能会对以上说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片段描述]课开始,教师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分数应用题”这5个字,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今天复习的内容,已写的这5个字只占这支粉笔能写字数的140,这枝粉笔能写多少个字?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通过短暂思考纷纷举手说:可以用5÷1…  相似文献   

10.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分数应用题里的乘、除法应用题又是重中之重,解答它的关键便是确定单位“1”的量。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感到最头疼的便是在分数应用题里把谁看作单位“1”。因此,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  相似文献   

11.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头戏”。一方面由于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寓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比较隐蔽和抽象,学生大多感到解答困难;另一方面应用题教学能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才能搞好应用题教学呢?通过实践发现: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三个习惯”和“两种意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三个习惯1.审题的习惯。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首要的一步就是正确的审题。审题不清就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出了这样一个怪事:有的学生在学会了分数乘法应用题“一根绳子长5米,用去25,…  相似文献   

12.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点滴高登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常用教学方法是;“标准量已知用乘法,标准量未知用除法。”这种教学模式与学生已学的整数应用题的教学法“脱钩”,易形成教学上的“断层”,造成学生解题方法呆板。为此,我在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尽量少用“...  相似文献   

13.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复杂,是教学难点。学生解这类应用题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找“标准量”来解题,方法简便,思路明确,收效较好。具体做法是: 一、要明确“标准量” 确定“标准量”分以下三种情况。 1.一般地,在“比、是、占、相当于”等词(字)后面的“谁”就是“标准量”。  相似文献   

14.
能否准确找到单位“1”,是分数应用题教学成败的关键。以往我在教学时,让学生根据一些标识性的词来找, 如“是”、“占”、“比”字后面的数量是单位“1”。但遇到“甲数的8/15相当于乙数……”或者其他没有“是”、“占”、“比”字的句子时,学生就出现很多错误,教学产生了负迁移。  相似文献   

15.
五年制小学一年级算术所学的应用题,是最基本的,是以后学习复杂的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应当让学生切实掌握。一年级应用题主要有“求一共”、“求剩余”、“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求两数相差多少”和一般乘法应用题以及两步计算应用题等内容。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各种类型应用题讲完以后,如果分单元让学生进行练习,一般都作得较正确,但当把它们混合在一起出题时,往往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应用题,在解答时就会乱碰,这反映了学生并没有把知识灵活而牢固地学到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各种类型应用题讲完后,就采用了归类分析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弄通弄懂这些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把有关用加法计算的应用题归纳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例如:(1)小明早上写了40个字,晚上写了30个字,这天他一共写了多少个字?  相似文献   

16.
分数应用题(包括百分数应用题)主要是研究“一个数量’、“另一个数量”和“分率”(包括百分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分数应用题中有一类应用题 ,它们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透过“分率”的分析 ,找出单位“1”。因此 ,找准单位“1”是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一般在叙述“分率”的题句中“是(相当于)、占、比”后面的那个数就是单位“l”。我在教学中 ,让学生抓住“是(相当于)、占、比”等词 ,找出单位“1”。运用这种方法 ,学生解分数应用题就容易多了。如 :红星粮店有甲乙两个仓库 ,甲仓库存粮3500吨 ,乙仓库存粮是甲仓库的3/5,求甲乙两仓库存粮共…  相似文献   

17.
分数应用题教学小议朱梅分数应用题的特征是,题中除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外,还有表示两个量关系的分数,也就是通常所称的“分率”。因此在解题思路上也有不同于整、小数应用题之处。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以为要使学生准确解答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1、...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两个数之比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所以学生在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往往把写成分数形式的比当作分数来计算,或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当作分数乘法应用题来解.学生对如何变通解答“分数”与“比”的应用题感到困难.为解决学生在解题思路上存在的问题,可把按比例分配应用题试用题组形式设计练习题进行教学.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变化多,比较抽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而在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往往难以判断哪—个量作为单位“1”。因此,正确地判断单位“1”的量是解答这类应用题极其重要的一环。教学这类题目时,我教给学生以下几种判断单位“1”的量的方法: 一、单位“1”的量作句子的主语部分,直接在句首出现,叫做“主语式”。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设想]“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浙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一课,教学内容是“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它是在学习了分数除法、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及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学生来说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完成并不困难。为此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思考,力图体现“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主动探究、从中发现不同的规律和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