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被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重点。朗读,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朗读,是一门情感培养的艺术;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朗读的正确、清楚、自然、流畅、传情达意中逐步掌握朗读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相似文献   

2.
孟艳春 《考试周刊》2012,(38):38-38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因此,面对新的形势,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对"朗读"这个众人关注的语文改革的焦点做一番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面对新的形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对“朗读”这个众人关注的语文改革的焦点做一番正确地认识。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是开启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章春燕 《学子》2014,(9):29-29
一、营造气氛,凸显“读”味 朗读是语文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它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朗读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营造出适合的教学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语文味”是读出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文本特点,采取多样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才能凸显出阅读教学本色。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最经常的、最重要的阅读训练。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培养素质。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风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朗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上述要求,对朗读的重要地位和功能都给予了着重强调,可见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朗读教学不仅是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句话,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10.
正一、营造气氛,凸显"读"味朗读是语文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它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朗读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营造出适合的教学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语文味"是读出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文本特点,采取多样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才能凸显出阅读教学本色。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时,  相似文献   

11.
黄炜 《考试周刊》2012,(63):49+109-49,109
现代语文教学中有个比较流行的词——"语文味",然而这种"味"具体指什么,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之佳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对"朗读"做一番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白艳霞 《教育艺术》2008,(12):31-32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现在语文教学中流行一个字眼叫“语文味”,但是这种“味”具体指什么,未见有个专家定论。而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其“味”之佳法。  相似文献   

13.
高丽萍 《甘肃教育》2020,(2):156-156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经之路。《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明确的定位,即"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4.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中,朗读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大纲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5.
&lt;语文课程标准&gt;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是开启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句话,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既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活动。经常朗读可以加强记忆、丰富词汇。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以讲代读、...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诵读,光靠看和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朗读训练提高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上,打好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他们都是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一、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朗读的目标不明确课堂上,老师在教学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