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生在1934年云南边地阿佤山区班洪佤族部落王地的“班洪事件”,是以佤族人为先锋,各族边民和侨胞支援参与的曾震惊中外的一次自发的民众反帝爱国斗争。这场斗争,以英方的军事与外交的失败告终,充分表现了佤族人崇高的爱国赤子精神和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深厚凝聚力以及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意义重大。深化对这一“事件”历史地位的认识,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与时俱进,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宏伟目标,以及反对国际霸权主义、恐怖主义仍是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以“班洪事件”为题材,反映一九三四年滇西南边陲的佤族、傣族人民抗击英帝国主义殖民者侵略阿佤山区的剧作——《刻枪的界标》在昆明与观众见面了。应该说《界标》,在某些人物的安排和塑造上是有创新的,成功的,题材是好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可是,为什么有些观众看了后觉得没有起到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并未留下深刻的好印象呢?笔者认为有以下诸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缅两国的边界形成和划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1885年,英国完全占领缅甸之后,中缅边界问题产生,并在20世纪前期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片马事件和班洪事件。1960年,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及边界条约的签订,两国之间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最终解决。章对中缅南段边界问题和班洪事件作了全面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4.
中缅两国的边界形成和划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1885年,英国完全占领缅甸之后,中缅边界问题产生,并在20世纪前期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片马事件和班洪事件。1960年,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件及边界条约的签订,两国之间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最终解决。章对中缅南段边界问题和班洪事件作了全面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5.
资产阶级革命,发端於十六世纪尼德兰的革命。十七世纪的英国革命则是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二次胜利,虽然它也和尼德兰革命的结果同样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形或妥协并未完企彻底摧毁封建制度,但是它在各方面却超越了德尼兰革命的成就。正如叶菲莫夫同志在论述十七世纪英国革命的意义中说:“十七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史上的一椿重要事件。它造成了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胜利,并揭开了新时代历史、即近代史的序幕。”就是说,十七世纪的英国革命,不仅是英国社会政治的一个重要转变点,而且开始了世界史上的新时期,由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中世史开始过渡到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近代史,换一句话说,就是近代史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佤族文化是以“司岗里”文化和木鼓文化为主要载体的一种多元民族文化。从自然环境看,佤族主要生存环境为内陆山区,山是孕育佤族文化的母体;从人文环境看,云南悠久的葫芦种植历史,是佤族“司岗里”文化得以产生和形成的人文环境;从内部因素看,“司岗里”文化的产生是以佤族古老的生殖崇拜文化为基础而产生。由此,可以推断,佤族“司岗里”文化至少可以说是在新时器时代就产生了。由于佤族长期受到封建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双重统治,被迫过着漂泊不定、不断遁入山林的生活,这使得“司岗里”文化得以完整保留下来,基本上没有重大的或者根本性的变化。纵观“司岗里”文化与其他南方民族葫芦文化的关系问题,“司岗里”文化不仅仅是佤族一个民族的,而且也是我国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等各民族共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2003年版《世界近代现代史》(选修)上册,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节中提到“这是一次基本上没有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历史上称作‘光荣革命’”。这里很多同学提出疑问,“光荣革命”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  相似文献   

8.
一八五六年的“天京事件”是太平天国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多年来,研究太平天国史的同志们,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发表了大量论著,笔者颇受教益。但对这一事件的性质,还感到值得商榷,现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就正于同志们。(一)“天京事件”起因于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的矛盾,已为史学界所公认。但把这个矛盾的性质说成是杨秀清“篡夺太平天国的领导权”却并不符合洪、杨矛盾的实际内容。事实上,“天京事件”是洪、杨之间的一次权位之争。  相似文献   

9.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在讲述“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节时 ,提到“航海条例”一词 ,但并未作任何解释 ,本文根据有关史实略作勾勒。“航海条例”是英国为了打击海上贸易对手 ,发展自己的航海力量而多次颁布的贸易限制法案。英国最早的“航海条例”颁布于 1 381年 ,此后 ,又陆续颁布过几次 ,但都没有产生显著效果。而真正发生效力的则是 1 7— 1 8世纪颁布的“航海条例”。 1 651年 1 0月 9日 ,为了打击海上竞争劲敌荷兰 ,取得海上贸易霸权 ,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 (教材所指 )这次“航海条例”的主要内容是 :亚洲、非洲或美洲的商…  相似文献   

10.
《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上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节写道:“1688年,辉格党人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詹姆士二世众叛亲离,逃往法国……这是一次基本上没有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历史上称作‘光荣革命’,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既然这是一次“政变”,为何却把它说成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呢?首先,资产阶级通过这次政变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正统主义思想、世袭制原则和王权神授的观念。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文告,宣布“国王詹姆士二世蓄意摧毁英国宪法,背弃了国王与人民的原…  相似文献   

11.
“村村寨寨,打起鼓,敲起锣,……”,这首“阿佤人民唱新歌”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上点年纪的人还会跟着哼唱几句。只要旋律一响人们就会想到佤族的木鼓、甩着长发的佤族姑娘、健壮帅气的佤族汉子。来沧源前,朋友就告诉我,要想了解真正的佤族风情、佤族文化.一定要去沧源“翁丁”.不到“翁丁”不算到过佤乡。  相似文献   

12.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4):F0002-F0002,F0003
由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佤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8日-14日在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西盟佤族自治县两地分段举行,来自国内9个省、市、自治区的神话学、民俗学、宗教学界的知名学者及日本、泰国的近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佤族神话、宗教、民俗”展开探讨和交流:本届学术研讨会是一次佤族学术、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界盛会。  相似文献   

13.
多元仪式音乐和谐共生是云南佤族同其他民族和谐、团结民族关系在音乐范畴中的投射。民族迁徙、杂居形成的互嵌格局为佤族仪式音乐文化生成、交融提供了社会条件,“和而不同”思维模式是佤族多元仪式音乐和谐共生的心理基础,持续吸纳异质仪式音乐要素并将其整合于佤族民族文化是佤族多元仪式音乐和谐共生之根本。佤族多元仪式音乐构筑了佤族共同精神家园,其生成与演化模式契合了中华民族音乐“多元一体”特质。  相似文献   

14.
从口头文学的盛行到书面文学的出现再到作家文学的诞生,是佤族文学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教育事业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佤族作家文学得以诞生,并不断发展,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佤族文化领域的一次革命。经过佤族作家近三十年的共同努力,进入21世纪后的佤族作家文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成果,这也意味着佤族作家文学正在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同姓不婚”是佤族一项重要的婚姻制度,同姓婚禁忌是佤族婚姻文化的重要内容,但佤族社会中却仍然存在同姓婚。以沧源县班奈村佤族同姓婚禁忌为例,分析了佤族同姓婚的含义以及同姓婚禁忌的根源、班奈村同姓婚个案及其相关仪式、班奈村同姓婚引起的亲属称谓调整,班奈村存在同姓婚的根本原因,并指出班奈佤族在其婚姻文化进程中遵循了自然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二战前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对战后英国重返东南亚的探讨还远远不够深入。国外学者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带有较大的缺陷,其主流观点也经历了两次偏摆;而中国学者的研究则相当滞后,零星的成果也相当粗糙。英国是主动撤离东南亚,还是被赶出东南亚,成为中外学者争论的焦点。所幸的是,英国政府已相继公布了有关这段历史的大部分档案材料,这使我们研究战后英国在东南亚的非殖民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思茅是佤族、拉祜族的主要聚居地。西盟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佤族、拉祜族特色鲜明的边地民族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光照下,焕发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无穷的韵味。作为西南边陲的一份学术刊物,我们的定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边疆实际,突出地方民族文化特色”。面对思茅市“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区位优势和异彩纷呈的地方民族文化,我们把研究目光对准了原始、古朴、独具魅力的佤族、拉祜族文化。并于2005年第1期推出了“佤族、拉祜族文化研究”专栏,得到了校内外专家、学者的支持与厚爱,迄今已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并已逐步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政治认同是一个既敏感又艰巨的社会话题。在民族历史的发展中,它的艰巨性尤为突出。佤族在近代社会的反帝斗争中,一方面彰显了保家卫国的民族责任感,另一方面促成了佤族社会与中国的政治认同。班洪抗英事件的爆发,在多民族交往中有利于民族融合,在佤族社会形态的演变中达成了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词发源于民间曲子词,后经过文人加工,词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展,词的地位也不断提升,达到了可以承载“史”的地位,而南宋世变背景下的历史事件成为词史作品的重要题材内容。社会动荡中的词史书写,与当时的社会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或强调国家民族的灾难,或展露崇高而感人的家国情怀,或褒奖与讽刺相关的历史人物。词史作品简洁精辟、含蓄蕴藉的特点突出,求真实录与温柔敦厚是其要掌握的“度”。以词为史记录历史事件,传承词史书写传统,体现了词与历史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云南临沧地区境内的沧源岩画作为我国南方岩画的典型代表,是沧源一带佤族先民远古时期社会生存生活状态的意识反映,对研究和探讨佤族先民的物质状况和精神意识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本文试从“社会群体意识”、“控制律意识”和“审美意识”三个方面探讨了佤族先民在岩画形成时期具有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